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国诗人托马斯.麦克多诺的爱情诗《爱情残忍爱情甜》。主要分析该诗的结构与主旨以及诗歌的韵律特点、破折号的使用和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宏观理解爱情的时代印象,以“言必称希腊”方法论原则梳理爱情身心原旨的古希腊精神轨迹,阐释后现代先锋爱情的精神主旨与身心观念的关系格局,揭示全球化二律背反境域营造的一个爱情梦想慰藉的实存陷阱(纯粹的物质-身体主义大行其道和纯粹的精神-虚无主义甚嚣尘上)。面对这么一个群起激昂的时代,这样一种振聋发聩的先锋爱情呼唤,惟有捍守爱情尊严,还她真实本身!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描述含蓄婉约却又很传神,不但表现出人物描述的艺术水准,更促使了解各种人性的虚实与文化限制的困境。它不是直接用白描,而是描述动作或者场景,从动作场景中,让读者心领神后推得恋爱故事背后的人间百味。  相似文献   

4.
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分析《平凡世界》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凡世界》中,作者路遥通过几个年轻人的超世俗的爱情观,反映当时人们精神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借以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凯瑟琳对希克利和埃德加不同感情的比较,推测艾米莉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国王之歌》里,诗人丁尼生通过对传统典雅爱情伦理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改动:将骑士爱情的对象由"lady"改为"maiden",却传达了重要的讯息,进而彰显了长诗的创作主旨:谴责朗桂私通,鞭挞人欲横流,颂扬两性忠贞、纯洁,进而呼吁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没有隐喻,爱情这一抽象概念就得不到充分阐释。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由于人类认知的相似性,中英文惯用的爱情结构隐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中英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导致了中英爱情结构隐喻的差异性。分析了中英爱情结构隐喻表达的趋同性;同时通过对中英文化背景差异的比较,阐述了中英爱情结构隐喻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王朔的小说以颠覆为能事,它们颠覆了爱情、秩序以及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这种颠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而其所依据的仍是中国传统的“痞”文化,因此,“痞子”最后只能重归传统。对这种荒诞人生状况的思考,才是王朔小说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三世》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与别的剧作者共同创作的历史剧,它充分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对骑士制度、骑士精神的怀旧热情.宫廷爱情最早出现在11世纪末法国的阿基坦、普罗旺斯、香槟、勃艮第公爵和西西里诺曼王国等封建宫廷,它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有密切的关联.骑士爱情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符号,不完全是骑士与女性的性行为,它包括从骑士美德投射出来的理想女性,以及忠诚于女性的诸多礼仪.其中,理想的女性受到了玛利亚崇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汀曾被誉为是女性中的莎士比亚的。她用六部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中心的小说,真实记录了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在现实与理想的取舍中,作者采用了两全的方法,将主人公没有金钱作后盾的命运和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从小说中折射出作者作为一个女性对浪漫爱情的幢憬,对婚姻的独立意识,对无奈现实的伤感,以及对待爱情婚姻的理性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2.
《沉沦》与《迟桂花》是郁达夫前后期的两部代表性小说,这两部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沉沦》的价值体现为作者的时代性使命感,大胆探索人的欲望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而非文学本身;而《迟桂花》更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美感。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郁达夫两部作品的地位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詹姆斯.鲍德温自传性戏剧《阿门角》的主题。在该剧中,他将反宗教意识与爱两大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摒弃宗教、珍惜关爱作为该剧的主旋律。剧中的艺术家充满爱心、富于社会责任感和抗争精神,对同胞怀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仁、义、礼、智、信、勤、廉、忠、耻等道德规范为根本,以仁爱、正义、诚实、节制、宽容为宗旨的“情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形象符号,对中国的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精神特质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情义”文化所凸显的德性伦理是中华武术内涵的重要特征,同时“情义”文化也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元素,耦合职业素养价值。因此,承继“情义”文化对涵育大学武术课程的品质内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霍桑的<红字>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都以宗教信仰与人性本能的冲突为情节主线,描述了男女主人公面对宗教信仰和美好爱情间的矛盾时的痛苦挣扎.<红字>源于殖民时期严酷教权统治下新英格兰,通过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加尔文教(清教)统治的黑暗.<穆斯林的葬礼>则牵扯到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60年间的命运沉浮.两部小...  相似文献   

16.
在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一直以来都是她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成为迟子建小说的一种人文关怀,成功地塑造出精灵般的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使得迟子建的每一篇乡土小说都散发着迷人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7.
阴曹地府是佛道构设的鬼域世界,佛道通过阴曹向世人宣扬轮回报应的思想。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描写阴曹地府的作品,它套用宗教构设的品貌,把阴曹作为教育世人的理想展览馆,作为警世疗俗的一大味药方。其中的一部分作品起了模糊人们对封建罪恶本质的认识、麻痹人民反抗斗志的作用。只有如《聊斋志异》那样的作品,作家站在暴露、批判封建黑暗现实的立场,自觉把阴曹地府世俗化、现实化、人情化,阴曹的神鬼描写,成了针砭现实、抨击现实的自由场所,取得了思想与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描写阴曹作品的价值高下,决定于作家的创作主旨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简文中的“同衣”,吴小强先生提出了“四解”,刘乐贤先生有“两解”,他们均认为“衣”指衣服或被子。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衣”是借指人的“形体、身躯”,“夫妻同衣”即夫妻同身体,隐指“交合”,从而对“夫妻同衣指夫妻交合做爱”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从旧伦理基础和新伦理基础入手,分析了清代前期小说中的幻灭感及其内涵:在前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儒家仁政理想及科举梦的幻灭;在后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有情世界的破碎、真人的泯灭及情的幻灭。最后从个体生存角度重新评价了这类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及其价值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穿越”小说的内容、语言风格及其借以发展的网络媒介入手,着重分析“穿越”小说流行的原因。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文学正在走向庸俗化、大众化、娱乐化,并最终走向雅俗共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