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450kt/a聚丙烯(PP)装置的工艺特点,选择氢调法试生产高流动抗冲PP EP5040粉料,同时添加专用添加剂得到刚韧平衡性较好的PP产品。随着产品性能进一步的完善,该产品将满足国内家电领域的需要,占领市场,缓解该类产品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_2对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环氧树脂(EP)共混物,研究了纳米SiO2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P相比,PP/EP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黏度降低,弯曲模量增大;在PP/EP共混物中加入纳米SiO2后,共混物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将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纳米SiO2(SiO2-KH550)添加到共混物中,在EP为17%、SiO2-KH550为7%时,共混物的弯曲模量比纯PP提高了64%;EP降低了PP的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乙丙嵌段共聚物(EP)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二元乙丙橡胶(EPR)共混物,通过冲击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平板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仪等,研究了EP添加量对PP/EPR共混物力学性能、分散相聚集态结构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对PP/EPR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降低了PP相的熔点和结晶规整性,提高了PP相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当EP质量分数为8%时,分散相EPR粒子直径最小、PP和EPR相容性最好,此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加工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刚韧共聚PP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高刚韧共聚聚丙烯(PP)的市场需求及开发技术,研究了产品开发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对产品性能、结构的影响.通过解决关键技术成功开发高刚韧共聚PP QP83N,产品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聚丙烯(PP)基体中加入环氧树脂(EP)、固化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通过动态固化制备了PP/EP复合材料,并对其相容性、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EP为不相容体系,PP-g-MAH作为反应性增容剂对体系的刚性和模量影响较大;通过EP和PP-g-MAH的接枝反应,增强了两相间的界面作用力,降低了EP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PP/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P与PP-g-MAH的最佳配比为1:1;等温结晶的偏光照片和DSC数据表明,EP阻碍了PP的结晶,使其球晶微细化、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邹盛欧 《上海化工》1998,23(18):30-31
4 技术开发动向 TPE有较大发展的主要技术因素有: (1)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乙烯共聚物改变了TPE的组成; (2)反应器工艺的改进,使橡胶组分的含量比机械共混有了明显的提高; (3)采用高乙烯含量的共聚物代替EP(D)M,高流动性PP共聚物代替PP均聚物,开发了高流动性的TPE产品; (4)采用合金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与价格之比。 4.1 SBC 在各种TPE中,SBC的研究开发最为活跃。日本橡胶公司推出了不同于现有SEBS、SEPS的加氢丁苯橡胶Dynaron HSBR(タィナロン)。产品中不添加增塑剂和软化剂,在赋予PP以透明性及难白化性的同时,还使其具有软质化的特性,已为文具生产企业采用,用于文件  相似文献   

7.
共聚聚丙烯注射成型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及转矩流变仪等分析了共聚聚丙烯(PP)的性能,讨论了注射成型工艺 (如熔体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率和模具温度等)对共聚PP加工性能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PP的加工温度在175~325℃,模具温度30~110℃为宜。  相似文献   

8.
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晓丽  王熺 《上海化工》2005,30(7):28-31
阐述了当今世界聚丙烯(PP)Ziegler-Natta(Z—N)催化剂已发展到第五代,茂金属和单活性中心(SSC)催化剂技术使PP产品性能显著改进.并进一步扩大了PP的应用领域,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也相当活跃发展。我国白行开发的PP高效催化剂有N系列.CS系列、DQ球形系列、YS系列催化剂和ND催化剂等。PP催化剂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了PP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技术进步,但我国在PP催化剂研发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整距,对今后我国PP催化剂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制备废旧胎面胶粉(WRP)/聚丙烯(PP)/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研究EP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的交联网络与WRP分子链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大了WRP/PP/EP复合材料的交联程度。随着EP用量的增大,WRP/PP/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EP用量为0. 3份时达到最大值;熔体流动速率降低;凝胶质量分数增大。添加EP后,WRP相与PP相的玻璃化温度逐渐接近,两者的相容性提高;WRP相的热质量损失速率减小,PP相的热质量损失速率增大;复合材料的断面变得平滑,孔洞减少,界面相容性提高,EP用量为0. 3份时WRP相与PP相的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制备废旧胎面胶粉(WRP)/聚丙烯(PP)/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并研究EP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的交联网络与WRP分子链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大了WRP/PP/EP复合材料的交联程度。随着EP用量的增大,WRP/PP/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EP用量为0. 3份时达到最大值;熔体流动速率降低;凝胶质量分数增大。添加EP后,WRP相与PP相的玻璃化温度逐渐接近,两者的相容性提高;WRP相的热质量损失速率减小,PP相的热质量损失速率增大;复合材料的断面变得平滑,孔洞减少,界面相容性提高,EP用量为0. 3份时WRP相与PP相的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聚丙烯(PP)装置上开发了低熔体流动速率(MFR)板材专用PP树脂B200。探讨了该树脂的刚性、韧性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树脂的加工性能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关系及挤出造粒工艺条件对挤出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B200产品的MFR在0.35~0.55 g/10 min时,通过添加适宜的抗氧剂体系,该专用树脂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填料/热固性树脂复合体系,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PP)/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滑石粉(Talc)/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研究了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形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P/PP-g—MAH的加入,可明显增加PP/Talc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在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中,PP和Talc两相界面更加模糊,动态固化EP进一步增加了PP和Talc间的界面作用。当EP的用量超过5份时,部分EP呈颗粒状分布在PP基体中。与PP/PP-g-MAH/Talc/EP和PP/PP-MAH-Talc/EP复合材料相比,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明显提高。当EP用量超过5份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继续增加。热分析表明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开发高性能聚丙烯是其工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大部分聚丙烯(PP)生产厂家在开发生产高性能PP的技术,日本生产厂处于这项开发的领先地位。开发的新产品已命名,如“高结晶”PP和“高全同立规”PP,与一般标准PP牌号区别,并允许和批准每千克优质品价格提高0.11美元。 最常用的提高PP性能的方法是提高聚合用催化剂等级,第四代齐格勤—纳塔(Z—N)催化剂是高品位的品种,能生成高结晶度(达99%微晶)产品,并控制共聚单体准确进入共聚物分子链结构,催化剂能改进聚合工艺,大分子成核性和提高PP性能。 提高PP牌号等级并不能与用金属茂催化剂制备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软质聚氯乙烯/环氧树(脂S-PVC/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混料工艺、挤出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剪切力等对EP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法稀释EP、二次挤出工艺都有利于EP的分散及分布而,热处理工艺不利于EP的分散和分布但,却有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丙烯预聚合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有关丙烯预聚合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的预聚合工艺及其对聚合过程、聚丙烯(PP)产品性能等的影响以及在“超临界”聚合上的应用等。丙烯预聚合对于PP颗粒形态、主聚合阶段的聚合动力学以及聚合工艺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体浸渍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母料(LGF/PP-g-MAH/PP)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LGF/PP)。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同等配比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SGF/PP)复合材料。研究了LGF含量、环氧树脂(EP)和固化剂(2E4MZ)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LGF质量分数为35%~40%时,LGF/PP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且明显优于同样组成的SGF/PP复合材料。EP和含固化剂(2E4MZ)的EP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有一定的作用。SEM照片分析表明:EP的加入能改善玻纤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粘接。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氮化铝(Al N)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氧化处理。通过溶剂和超声分散法,分别制备了环氧树脂(EP)/Al N,EP/MWCNTs及EP/Al N/MWCNTs复合材料,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弯曲强度,用热导率测定仪测试了其热导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Al N,MWCNTs在EP基体中分散均匀;单独或同时加入填料Al N和MWCNTs均能够提高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随着Al N,MWCNTs含量的增加,EP/Al N,EP/MWCNTs及EP/Al N/MWCNT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热导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EP/Al N/MWCNTs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明显高于相同份数Al N的EP/Al N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MWCNTs含量为1.5份、Al N含量为40份时,EP/Al N/MWCNTs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异,冲击强度为22.118 k J/m2,弯曲强度为124.40 MPa,热导率达到0.434 W/(m·K)。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增容的动态固化PP饼氧树脂(E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固化PP/EP/MAH—g—PP共混物属于假塑性流体,与PP/EP共混物相比,动态固化共混物表观黏度明显增加,随EP用量的增加,动态固化PP/EP/MAH-g-PP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大。动态固化PP/EP/MAH-g—PP共混物维卡软化点明显高于PP,当EP的用量超过10质量%,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反而有所下降。动态固化PP/EP/MAH-g-PP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随EP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配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动态固化聚丙烯(PP) /环氧树脂(EP)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并运用(hawa方程和Kissinger方程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同时研究共混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动态固化PP/PP-g-MAH/EP共混物中EP颗粒可明显促进PP的结晶,(hawa方程可以有效处理PP和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在相同温度下共混物中PP的结晶速率常数[K}(T)〕大于纯PP的[K} (T)]。依据Kissinger方程,共混物中PP的结晶活化能(4E)明显小于纯PP的,在EP含量为20份(质量份数,下同)时,4E有一极小值。偏光显微镜显示PP的晶粒是典型的球形结构,其晶粒尺寸明显大于动态固化PP /PP-g-MAH/EP共混物中PP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并分别与环氧树脂(EP)及环氧树脂/咪唑固化剂(2E4MZ)复配,研究PP-g-MAH与EP及EP/2E4MZ复配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EP的加入提高了PP-g-MAH的增容效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EP/2E4MZ体系更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照片确定断面纤维的平均拔出长度较短,表明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