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乙烯亚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方法在不同温度(37、33、28和25℃)下采用4种浓度(0.002、0.001、0.0005和0.00025mol/L)的BEI及0.0925mg/ml的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进行灭活,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ELISA法检测灭活病毒液D抗原含量,并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结果在37℃条件下,0.002mol/L的BEI能在48h内完全灭活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为90.6%,显著高于甲醛灭活的回收率(60.6%)。经验证,灭活彻底,无活病毒存在。结论 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地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4种不同结构的配体及6种α-二亚胺镍金属配合物,并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聚合温度为100℃时,配合物Ni3的活性可达3.45×10~6 g/(mol·h);配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和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用配合物Ni1制备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8×10~4;采用具有较大位阻的配合物Ni3可得到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乙烯亚胺及其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后过渡金属络合物——镍二亚胺配合物,并以蒙脱土为载体,制备了蒙脱土载体镍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MAO)、三乙基铝(TEA)和三正辛基铝(TNOA)对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保护下,用MAO和TEA作助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聚合,考察了催化剂配体、载体化、聚合条件等对催化剂催化E-MA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护剂的不同,催化剂的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TEA,MAO,TNOA;适宜条件下,该络合物催化活性可达576kg/(mol·h),负载后的催化剂改善了共聚物形态。  相似文献   

5.
将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2,6-i-PrPh)2DABAn]NiBr2通过物理吸附法负载在硅胶上,并将负载化催化剂在正己烷作溶剂的条件下用于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通过GPC、DSC、I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吸附法所得负载化催化剂Al/Ni摩尔比约为100。在正己烷作溶剂时,负载化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能够催化乙烯的聚合。与均相催化剂聚合体系相比,负载化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密度、熔点均增大。在一定温度下随Al/Ni摩尔比、乙烯压力的增大,负载化催化剂催化效率逐渐提高,聚乙烯的支化度减小,分子量、密度、熔点均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schiff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三个桥联的α-苊二亚胺,进一步与无水氯化镍反应得到了新型双核桥联α-苊二亚胺镍催化剂,配体与催化剂经过1HNMR和质谱表征。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存在下,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所得聚合物经GPC,DSC,13CNMR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较低的熔点,以及较高的支化度。  相似文献   

7.
以樟脑醌和苯胺合成了α-二亚胺镍配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α-二亚胺镍配合物具有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60 ℃时,催化乙烯均聚合活性高达11.26×106 g/(mol·h);催化剂可高活性催化乙烯与烯丙基三甲氧基硅共聚合,活性可达2.49×106 g/(mol·h),共聚单体含量可达2.73%(y)。  相似文献   

8.
乙烯亚胺及其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造纸、胶粘剂、石油工业及污水处理等方面。该产品国内尚无生产。本文简介制取乙烯亚胺的主要工艺路线及其无水聚合和水溶液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富康  王刚  董振鹏 《山东化工》2022,(22):19-21+27
为了合成高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的中黏度聚乙烯油,本研究以α-二亚胺镍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反应合成聚乙烯油,主要研究了在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作用下,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铝镍比等条件对催化性能及产品物性的影响,并采用了核磁碳谱、氢谱分别对聚乙烯油进行了表证,结果表明:聚乙烯油的长支链(>C6)含量达到14%,倾点可以达到-36℃,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聚乙烯油的黏度和倾点也同样降低,压力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升高,当压力在0.15 MPa时,活性达到最高0.12×106 g/(mol-cat·h),当聚乙烯油合成由1 L放大至20 L时,催化剂的活性,聚乙烯油黏度均与小试存在一定的差距,表明在放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二乙烯酮     
继文 《大连化工》1990,(3):41-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产用流感病毒H3N2型疫苗株血凝素蛋白HA1基因变异对病毒特性的影响。方法比较2005~2008年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病毒H3N2型各疫苗株的生产数据,并对H3N2型各疫苗株的HA1基因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疫苗株中,A/NewYork/55/2004(NYMCX-157)的血凝素得率最高,A/Brisbane/10/2007(IVR-147)最低;2006~2007年度疫苗候选株A/Wisconsin/67/2005(NYMCX-161B)的病毒复制能力优于A/Hiroshima/52/2005(IVR-142);各疫苗株的氨基酸差异均未直接涉及到HA1蛋白二硫键组成位点,直接涉及到HA1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HA1蛋白糖基化位点和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异分别有3处(140、156和193位)、1处(165位)和1处(225位)。结论2005~2008年间各流感病毒疫苗株血凝素得率因株而异,HA1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属于正常的不同毒株间的差异;糖基化位点、二硫键组成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基本保守;还需进一步研究部分位点氨基酸变异是否与病毒复制能力密切相关,并探讨改善复制能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超高压的方法处理流感病毒FM1株和柯萨奇病毒B3(CVB3/MKP),并确定最适灭活条件。方法以不同的压力和时间处理FM1和CVB3/MKP病毒,并检测处理后病毒毒力及对ICR小鼠的感染性。结果FM1和CVB3/MKP病毒的灭活条件分别为300 MPa,2.5 h和700 MPa,0.5 h。感染小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超高压组小鼠的肺和心肌组织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接近正常肺组织。超高压处理FM1组小鼠的肺指数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超高压的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FM1株和柯萨奇病毒B3(CVB3/MKP)的减毒或灭活。  相似文献   

13.
用流感病毒免疫产蛋鸡,获得的免疫卵黄经两步盐析和一步凝胶过滤分离得到的IgY经SDS-PAGE分析其纯度在95%以上,纯化的IgY经胃蛋白酶(pH=4 0,37℃)酶解后,得到的片段抗体为Fab。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对IgY和Fab的免疫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表明IgY经胃酶切解后保留了约70%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protein,HBc)颗粒为载体的含流感病毒M2基质蛋白胞外功能区(M2 ectodomain,M2e)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保守表位的流感通用疫苗,评价其抗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流感病毒M2e的3拷贝重复片段与NP的CTL表位串联,插入HBc刺突顶端的免疫优势决定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1a-HBc-3M2e-N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16℃低温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HBc-3M2e-NP经纯化后,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形成情况。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经鼻腔和腹腔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以流感病毒攻毒,检测融合蛋白的保护效果。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1a-HBc-3M2e-NP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000,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表达,且可与鼠抗M2e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且能够自动装配成病毒样颗粒。用该病毒样颗粒免疫小鼠,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不同流感病毒毒株的特异性抗体;2种途径免疫的小鼠脾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结论构建的流感通用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为流感通用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既往流行株与当前流行株抗原性变异的幅度。方法用2000年以来流行的与当前流行的A1、A3、B三株流感病毒株的标准抗原与免疫血清作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抗原比,进行抗原性变异幅度分析。结果A1型2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2.6;A3型4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1.2~13.2;B型5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1.8~22.6。结论自2000年以来,A1、A3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幅度较小,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纯化流感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纯化流感病毒的效果。方法取病毒原液,经超滤浓缩后,分别用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检定。结果层析法的纯度、卵清蛋白及杂蛋白去除率略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病毒回收率优于层析法。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流感病毒的纯化。  相似文献   

17.
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WHO指定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性,为用Vero细胞制备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优化不同培养基、胰酶浓度、pH值等培养病毒的条件及收毒时间,将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并进行血凝效价检测及RT-PCR分析。结果在病毒维持液为F12+DMEM、pH为7.5、胰酶含量为1.5μg/ml、培养3 d收获病毒时,可获得较高的病毒血凝效价,连续传4代,病毒血凝效价降为0,RT-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WHO推荐的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病毒血凝效价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流感病毒重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是带包膜、基因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RNA片段在自然感染过程中发生很频繁的重配,造成病毒抗原性,特别是表面糖蛋白HA和NA抗原性的快速变异,使得病毒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感染和发病,同时给用疫苗预防免疫带来了困难。利用病毒基因片段自然重配(也称传统重配)的特性或反向遗传学技术,筛选自然基因重配或试验基因重配的流感毒株,获得高滴度、减毒、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好的疫苗毒株,对控制人类或动物流感的暴发和流行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对流感病毒的传统重配方法和反向遗传学重配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1(A1)型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和MDCK细胞培养的可行性,确定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将流感病毒接种于Vero细胞和MDCK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胎牛血清或胰酶维持液中培养,于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检测血凝素滴度(HA)。结果胎牛血清对病毒的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入适量胰酶(约5μg/ml)可提高病毒产量。最佳收获病毒时间为72~96h。在MDCK细胞上的病毒HA滴度高于Vero细胞。结论两种组织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结果相近,Vero细胞和MDCK细胞均可用于培养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在无血清条件下的微载体培养条件。方法在搅拌瓶中,选择合适的微载体,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观察Vero细胞的生长状况,并检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结果Vero细胞在Cytodex 3上生长最好,每个微载体上接种10个细胞为最佳接种浓度,以MOI=0.005和0.010 CCID50/细胞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在72h时,培养上清病毒血凝滴度达到最高。结论无血清条件下,Vero细胞在Cytodex 3上生长良好,流感病毒能在Vero细胞上成功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