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铁基合金粉末低温温压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考察了粉末温度、模具温度、润滑剂含量和压制压力对温压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模具、粉末温度分别为120℃和100℃;粉末中较佳的润滑剂含量为0.65%;当压力为686MPa时,Fe-1.5Cu-0.5C和Fe-1.5Ni-0.5Mo-0.5Cu-0.5C粉末压坯密度分别达到了7.42,7.41g/cm^3;两种粉末的温压坯件经过烧结后密度进一步提高,合金元素镍、钼等具有优良的烧结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出了开孔型多孔铝及以Al2O3为增强相的铝基多孔复合材料,材料相对密度及孔径分别在0.25~0.40和100~400 μm范围内变化.对这两种多孔材料的压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Al2O3复合材料有着比多孔铝更为有利的响应特征和更高的流动应力,该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较为平坦,在与多孔铝相对密度相近时,屈服强度提高40%以上;经T6热处理,Al/Al2O3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可进一步提高35%左右;此外,该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具有明显的孔径依赖性,随孔径增大,流动应力升高,这主要与烧结过程中孔表面残留的气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志伟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3):1425-1428
采用机械活化技术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相结合,原位烧结制备出优质TiAl/Al2O3块状纳米材料,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制备纳米合金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20h后得到晶粒度小于25nm的纳米粉体,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密度为3.73g/cm^3的γ+α2双相组织,组成相的晶粒度小于130nm,硬度可达HV550,且分布均匀,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速率常数比常规烧结方法优越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种温压专用润滑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以温压技术制备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比较其烧结密度的变化,并分析温压工艺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温压工艺在610MPa压制压力、140℃压制温度下可制备出烧结密度最高达到7.18g/cm^3,抗拉强度最高达到550MPa的Fe-2%Cu-1%C铁基粉末冶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Fe-Mo-B预合金粉的含量对温压铁基材料烧结硬化后试样的密度、尺寸精度、表观硬度和抗拉强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粉中加入一定量的Fe-Mo-B预合金粉,利用温压工艺压制成形后烧结硬化,可有效提高试样的力学性能并可获得典型贝氏体组织。烧结试样密度最高为7.49g/cm^3,其相对密度为97.74%;表观硬度最高可达44HRC,抗拉强度为1434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挤压成型工艺制备了Al-0.7Fe-0.2Cu-0.02B铝合金棒材,研究了挤压比对其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挤压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随着挤压比增大,再结晶晶粒细化,且分布得更加均匀;挤压变形后,铸态合金中的网状第二相Al6Fe转变为Al3Fe,随着挤压比增大,Al3Fe相逐渐细化并在晶界处聚集;随着挤压比从6增大到28,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06.53 MPa增至122.67 MPa,屈服强度从78.88 MPa增至84.65 MPa;通过数据拟合得到挤压态合金屈服强度与平均晶粒尺寸的关系为σ0.2=63.8+77d-1/2。  相似文献   

7.
钨合金的切削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钨基合金的性能,以及在切削加工时刀具材料与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钨是一种难熔金属,它具有熔点高(达3410℃)、密度大(19.32g/cm^3)、耐化学腐蚀性好及高温强度高等特点,烧结的富钨合金其抗拉强度可高达17000MPa。  相似文献   

8.
AlN-TiB_2复相导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赵辉 《制造业自动化》2015,(3):137-139,143
以微米Al N、微米Ti B2以及纳米Si C为主要原料,以微米Y2o3和微米Al2o3为添加剂,采用真空N2气氛保护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 N-Ti B2复相导电陶瓷材料。测试和分析了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弯曲强度、硬度值以及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当微米Al N添加量为55wt%,微米Ti B2为20wt%,纳米Si C为20wt%,微米Y2o3为3wt%以及微米Al2o3为2wt%时,且烧结温度为1880℃时,所制备的Al N-Ti B2复相导电陶瓷材料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为94.45%,弯曲强度为512.35MPa,洛氏硬度为104.25,电阻率值为1526μΩ.cm。  相似文献   

9.
粉末316L不锈钢的高密度强化烧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粉末316L不锈钢添加活化剂的液相强化烧结。在1200~1350℃采用真空烧结,对含量为2%~8%的Cu3P和Fe-Mo-B两种烧结助剂进行比较,后者采用两种粒度。结果表明:Fe-Mo-B细粉强化作用最强;增加烧结助剂含量和提高烧结温度可以提高烧结密度;最佳条件为添加6%的Fe-Mo-B细粉、室温压制、1250℃烧结,烧结密度接近7.70g/cm^3。另外,压缩试验表明添加量大于6%后,添加Fe-Mo-B的烧结制品的塑性比添加Cu3P的塑性要好。  相似文献   

10.
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对短碳纤维直接电镀铜的新方法,并将得到的镀铜短碳纤维直接进行冷压烧结制备铜基复合材料,对镀铜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镀得到的电沉积物呈疏松多孔状,且镀层均匀可控;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也随之增加,但电导率、热导率有所降低;复压复烧工艺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在电镀工艺为3.0A/dm^2、60min时,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体积分数为17.9%,综合性能较佳,抗弯强度为282.1MPa,硬度为96.5HV,电导率为24.5m/(Ωmm^2),热导率为193.2W/(mK),经复压复烧后抗弯强度、硬度分别达到327.6MPa,119HV。  相似文献   

11.
MEMS研究的新进展——微型系统及其发展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简要叙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研究中的多单元综合体--微型系统,包括它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特性。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超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数控手工编程中的数学处理,通常有尺寸的求解和基点(或节点)坐标的求解,基点坐标的求解方法有作图计算法(也称几何作图法)、代数计算法、平面几何计算法、三角函数计算法和平面解析几何计算法等。而用CAD绘图并采用查询法求基点坐标,可省去许多计算的繁琐。  相似文献   

13.
以"2 000 t印染污水资源化成套设备"为例,从需求背景、系统方案、控制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反渗透膜的印染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该成套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目前通过建设"杭州湾新区印染污水资源化示范园"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强 《机电工程》2010,27(11):29-32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冶金企业面临高能耗和用电紧张的严峻挑战,为了缓解企业面临的成本等压力,深入分析、比较了40 000 m3/h制氧机组空压机采用汽轮机或电机拖动的优缺点,通过对比目前电网及蒸汽的实际现状以及两种拖动方式的投资分析,运行成本分析,安全运行经济性、可靠性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工程指导价值的结论。其结果表明,该分析研究为大型设备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针对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联系现代仪器仪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纳米科技在现代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和前景,目的在于探索高新科技如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广大同行共同推动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精密小孔的加工越来越多,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精密小孔的加工和测量都比较困难,要想达到精密小孔要求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就要在加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其中使用精度较高的仪器进行测量,是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关键.为此,设计出一种精密小孔测量仪.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市场上各种新型材料及新结构型式刀具的出现,结合国内低加工制造成本的现实,对未来刀具行业将迎来的机遇和市场作出了预期,同时认为新型刀具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高速切削技术的迅猛发展,并通过对切削刀具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现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基于ADμC812型单片机和TMS320F206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双CPU结构的多传感器融合与控制系统,介绍了其体系结构、硬件配置、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该系统实现了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高速高精度采集、复杂算法的大数据量实时计算以及模拟量与开关量并有的多控制通道等功能,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作为泵、马达综合试验台的子系统用于泵、马达性能试验。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微型机械及相关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微型机械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介绍了微型机械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和技术以及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和管理能够更深层次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中,以电工电子学实验室为依托,运用新的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实验过程的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探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和管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