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醇合成新鲜气由原料气、PSA—H2、转化气组成,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原料气组成对甲醇合成新鲜气的影响,给出了合成新鲜气的合理组成,有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柱状气液分离器液相带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柱状气液分离器(GLCC)内气相的运动轨迹。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液相带气特性,揭示了液相和气相速度对液相带气的影响。同时,采用可视化研究得到了分离器下部气液两相流型图,分析了不同形态气核的特性。证实了气核是造成液相带气的主要原因,揭示了不同稳定性的气核对液相带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2年高升采油厂开展了氮气气顶驱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气井口出现油套压平衡问题,封隔器气密封性存在缺陷,现场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气顶驱气密封封隔器工具研究与试验,为气顶驱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φ100mm流化床内,使用活性炭,高密度聚乙烯、石英砂3种B类粒子,测定了当脉冲气流频率在0~7HZ时,变气速流化的床层压降、起始流化速率和空隙率。实验得到了反映变气速流化时起始流化速度降低的u^0mf-up图。通过测定床底的压力波动,得到了反映变气速流化的强制振动作用与脉冲气速、平稳气速的关系的ue-up图。  相似文献   

5.
许书安  陈来运 《河南化工》1991,(9):27-27,23
本文介绍了造气洗气塔水封的改造及其应用,并总结出洗气塔安全水封高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王文华  沈娟  徐志刚  束忠明 《现代化工》2007,27(Z1):325-328
建立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冷模实验装置,以空气-水两相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差法测定了反应器降流区的气含率和升流区气含率,采用体积膨胀法测定了反应器总体平均气含率.通过改变导流筒直径、高度及底部封头形状,考察了结构参数对气含率的影响;通过改变通气量和上清液高度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气含率的影响.建立了气含率的数学模型,并将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不同结构反应器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7.
氧化锆气凝胶以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氧化锆气凝胶的制备工艺、掺杂改性工艺、SiO2-ZrO2复合气凝胶、纤维增强氧化锆气凝胶的研究进展以及氧化锆气凝胶的应用。最后,对氧化锆气凝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气液喷射器内的气液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喷式喷射器内利用水-CO2实验系统,通过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和常规流量测定,获得了流速数据和流型图片,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气液喷射器内流型的影响.液气体积流率各自的操作范围为0.495~1.062 m3·h-1和0.1~4.6 m3·h-1.在非常低的气液比下(G/L≤ 0.2),该喷射器拍照范围内,气体形成细小的气泡均匀分布在液体中,呈泡状流;在高气液比下(G/L >0.2),液体以射流形式存在,而气体以环状在液体周围向上绕流,形成喷射流.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大小对液体射流柱长度及其瓦解的初始位置有明显影响.随着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不断增大,液体射流柱的长度首先增大,约在气液比为2.5~3.0,气相分率在0.7~0.8左右达到最大值,射流柱瓦解的初始位置沿喷射器不断上移;继续增大气液比和气相分率,液体射流柱长度又开始减小,瓦解的初始位置下移,但是前者减幅逐渐变小,直至射流柱长度和瓦解的初始位置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造气的控制     
王海霞 《山西化工》2011,31(3):60-62
造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的气固多相反应,受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造气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煤的选择、空速和时间的分配、温度控制、蒸汽用量、加煤与排渣以及设备的搭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气液两相分相流模型和动量守恒原理,并结合若干假定,建立了气液两相并流流动体系的气含率一般表达式,给出了由测定压降利用该表达式在确定管内气液垂直向下并流体系气含率中的应用,验证表明Hill提出的气液两相垂直向上并流流动体系的气含率表达工为本文建立一般公式当θ=90°时的特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Euler法双流体模型研究了表观气速对气液两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率和气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气含率和液体速率在反应器内分布不均匀,气含率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变化很小,液体速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气体净化》2005,5(1):30-31
我国第一套“焦炉气非催化转化制合成氨原料气”装置,日前在河南省平顶山飞行化工集团公司建成投用。经过连续试运转,转化后的合成氨原料气气质优良,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聚氨酯基有机气凝胶制备技术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聚氨酯气凝胶、聚脲气凝胶以及聚氨酯改性无机气凝胶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小氮肥企业生产碳铵的主要原料。在目前我国能源紧张、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实现造气工段蒸汽自给,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小氮肥厂造气工段送来的约300℃吹风气,除尘后经吹风气回收总管进入吹风气喷燃器与来自空气预热器约500℃  相似文献   

15.
气凝胶材料是一种质轻、低密的多孔材料,对其研究较多。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科研价值。通过介绍高分子气凝胶、碳气凝胶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阐述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对气凝胶材料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溪北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本溪化肥厂)拥有国内第一套以焦炉气和高炉气双原料工艺路线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装置,通过多年的节能技术改造,装置能力提高至年产80kt合成氨、125kt尿素。目前,焦炉气由北钢集团供给,高炉气由本钢集团供给。大部分焦炉气用于工艺制氢,少部分用于一段转化炉燃烧,高炉气主要调节氢氮比,同时也增加了氢气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7.
宾湘亮 《化肥工业》2008,35(1):58-60
针对一些企业采取增加制气阻力后出现不同的效果,通过对制气过程中上吹和下吹阶段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探讨了制气过程中上吹和下吹阶段因炉温水平不同而对蒸汽流量有不同的要求。最后指出,在制气过程中应当分阶段调节蒸汽流量,以达到较好的气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段宗仁 《中氮肥》2014,(6):14-16
我公司以粉煤型煤化间歇制气和部分富氧制气为主生产合成氨原料气,原料煤以本地煤为主.由于福建本地煤活性差、机械强度低、熔点低,造成煤耗高,成本居高不下,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公司整体划入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把三钢集团焦化厂富余的焦炉气和炼钢富余的转炉气引入我公司作为制合成气的原料气,淘汰部分落后的型煤间歇制气炉,成为公司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周子业 《安徽化工》2008,34(2):44-45
介绍了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的工艺过程及运行效果,达到了保护环境,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董永波 《氮肥技术》2013,(2):12-14,19
简要介绍针对焦炉气制甲醇过程中焦炉气利用率较低的生产现状,提出了焦炉气制甲醇装置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以优化焦炉气成份,达到提高焦炉气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