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与文学兴起于西方法学界,其力图打破传统法学研究模式,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学者受此启发,从无意到自觉,以多种研究进路及方式深入到法律与文学领域之中.在最保守意义上,中国法律与文学不仅会对传统法学教育及理论研究有所助益,而且提供一条将后现代哲学及法学智识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所用的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为中国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魅力是周所周知的,而随着现代电影、电视的发展,影视文学也成为人们观众的焦点,它的魅力也由此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影视文学的内涵和第五代导演的作品等的论述来彰显影视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审美的意义在于通过"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间的动态交际过程,体现审美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达到文学审美本体意义上的回归.将文学审美作为具体的认知交际活动予以考察,通过剖析审美交际双方的心理建构体,认为审美双方是在关联认知机制的制约下,以顺应为手段、审美为目的的"明示-推理"过程,该过程对文学审美的本质理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产生在八十年代的非非主义,一度成为众学者追捧的新文化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遗产,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直都是全球化历史事件的一个部分.在两者的关系上,非非主义诗派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并不是没有依据可循,不仅受到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深厚的文化文学传统所左右,还受到了新时期以来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两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文学"研究渐成学术热点,其中原因值得深究,无论是历史演进中的心理补偿、"现代性"反思的推动还是"新左派"思维的影响以及新的文学文献的发掘和使用,都有其各自的理由,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新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应该是回到文本,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构建历史的真实景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日益被边缘化而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当下的网路科技对传统的纸质媒介构成了一种极为严峻的挑战,文学在网络时代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在传统纸质媒介下的文学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文学危机的种种表现和内在逻辑,借以阐明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英文版)是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专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官方刊物.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缺乏对中国的认同.作为对外宣传的刊物,<中国文学>(英文版)在翻译选材上有一定的要求,并受到政治需求、文艺政策、文学思潮、外交需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批评米勒的"文学死了",其实是一种误读和误解.纯正的、传统的、经典的文学没有死,而是"变异了".即使说"文学死了",那也不过是一种"假死",或者被遮蔽、或者受了伤害.文学何以会"假死",本文认为置文学于"假死"的"凶手"则是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媒体的合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非但没有死,而且从来都没有死,永远也不会死.人们包括大师们所谓的"文学死了",是在特定语境中、基于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文学观念的宣称.多媒体时代的文学、包括经典文学并没有终结,只不过其文学形态更加摇曳多姿、更加匪夷所思而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从根本上讲不是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而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用包括哲学在内的一系列西学范畴和学科体系来解构中国古代学术系统,并由此抽空了现代中国学术的意义基础的问题.中学与西学的结合并不是指用西学的武器来武装或改造国学,也不应当指用宋明理学的境界论来统摄或包容西学及现代性,而是在保持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独立性前提下,如何在实践中互补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