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交联聚合物驱油动态模拟试验装置,模拟在纵向非均质地层条件下的多轮次堵水调剖。利用该装置注入各种不同的堵剂(木钙、交联聚合物、弱凝胶CDG),实施多轮次水驱,通过试验得出了各种堵剂对岩心的封堵能力、多轮次堵水调剖与采收率的关系、对比了多轮次堵水调剖中堵剂选择对调剖效果的影响。为今后胜坨油田多轮次堵水调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期油田多轮次调剖井效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高含水期油田多轮次调剖井按照剂量大小、先后次序进行了调剖效果分析后得出结论:多轮次调剖堵水的效果是依次递减的,但可通过优化多轮次调剖系列堵剂、适当增加堵剂用量、优化每一轮调剖的封堵时机和注入压力,减缓多轮次调剖效果的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井多轮次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问题,直接影响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按照封堵层间或层内的不同堵水目的,考察堵剂类型和剂量,调剖时机对多轮次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层间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并在前一轮次失效后进行下一轮调剖;对于层内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运移能力强的堵剂,并且在前一轮次未失效时进行下一轮调剖。可以通过优化多轮次调剖的设计,减小多轮次调剖总体效果下降幅度。2005年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注水压力、△PI90和△FD较2004年分别上升了2.07MPa、0.78MPa和0.05。载止2005年底已增油量8347.5t,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多轮次调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轮次调剖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提出了三维三相多轮次调剖数学模型,研制了多轮次调剖模拟器。综合考虑了模拟器中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为高含水期油藏进行多轮次调剖油藏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结合具体油藏模型,进行了调剖时机、堵剂用量及封堵位置对调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要不断地进行调剖,及时进行各轮次调剖堵水措施间的接替,使油田含水得到控制,产量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埕岛油田的油藏特征及海上条件限制,依据PI决策理论,选用酚醛树脂交联体系冻胶,高黏的聚合物乳液为过顶替液,通过分轮次注入对4口井进行了深部堵水调剖。堵水调剖后,油藏水驱效果明显改善。通过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分析研究,对深度调剖技术实施过程中堵剂的用量、冻胶凝固时间及施工轮次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对其他海上油田开展堵水调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油井产液剖面,基于调剖堵水"2+3"理论提出了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对堵剂的选择性堵水作用、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堵剂的耐冲刷性和可动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制定了堵剂施工段塞设计以及堵剂粒径的选择方案。实验表明,注入大剂量、低浓度、多段塞的体膨性堵剂可达到堵水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在平方王油田滨17块进行了2口井的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试验,调剖后平均日注入量为86.5 m3,平均注水压力提高了3.5 MPa,对应10口油井有5井次见效,见效初期日增油17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进一步提高大厚层区块的调驱效果及进行多轮次调剖技术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注水井多轮次调剖存在的增油效果逐次递减的现象,应用平板物理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的机理。结果发现,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的机理主要有五个,即多轮次调剖影响面部分重叠、调剖效果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弱、封堵时机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注入工艺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和堵剂部分失效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等。通过应用多轮次调剖系列堵剂、适当增加堵剂用量、优化每一轮调剖的封堵时机和注入压力,可以减缓多轮次调剖效果的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应用》2016,(1):37-40
鉴于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本文针对多轮次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以SZ36-1油田II期开发注水井F08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分析认为F08井组在第二轮次调剖中因为调剖工艺优化后调剖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2013年第一轮次调剖后F08井组平均日增油6.2 m3,2014年第二轮次调剖后井组平均日增油46.5 m3,相比第一轮次调剖效果更好,有效期更长。分析结果表明,多轮次调剖技术通过调剖工艺、堵剂体系的优化可以克服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9.
多轮次调剖的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谋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2005,22(2):143-146,162
采用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区、两端设注入、采出口的厚平板模型和可视化薄平板模型及高、中、低渗三填砂管并联模型,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含水95%)多轮次调剖的效果。在厚平板模型上用水玻璃/氯化钙堵剂调剖三轮次,在薄平板模型上用聚合物铬冻胶调剖八轮次,均出现了调剖效果(采收率增值)递减现象。提出了效果递减的五个机理及相应对策:①前后两次调剖注入的堵剂影响面部分重叠,应使用强度不同、凝胶化时间不同的堵剂,建立多轮次调剖堵剂系列;②堵剂的作用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弱;应逐轮次增加堵剂量;③封堵时机不当,含水越低则调剖效果越好;④注入压力欠当,高注入压力下堵剂可进入欲启动层;⑤注入的堵剂部分失效,如有机冻胶发生氧化降解,粘土内滤饼被冲刷。在综合含水高达96.3%的坨11南沙二11-3试验区,采用PI和FD决策技术选调剖井,选择堵剂并优化堵剂配方,从1999年10月到2002年10月对全区6口注水井进行5轮次共21井次调剖,使试验区年自然递减率(1999年为11.65%)大幅度减小,含水受到控制(2003年8月为96.1%),采收率提高2.0%,可采储量增加。图5表3参3。  相似文献   

10.
埕东油田西区南块从1980年就开展了堵水调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堵调工艺经历了油水井单井堵水调剖、区块整体堵水、区块整体封堵大孔道和以堵调工艺为主要措施的控水稳油阶段。经多轮次重复堵调,该区预测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分别增加76.842×104t和14.23%,在堵剂开发和应用工艺等方面也获得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