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浓硝酸的氧化燃烧反应,对在可溶性锆盐溶液/环己烷/曲拉通-100/异丁醇形成的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以浓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凝胶前驱体进行改进处理,并对燃烧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所制粉体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燃烧反应可显著降低晶体的转化温度,保证了纳米氧化锆粉体形貌;所得粉体的粒度均匀,粒径不大于30 nm,有轻微团聚。  相似文献   

2.
微乳液-燃烧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浓硝酸的氧化燃烧反应,对在可溶性锆盐溶液/环己烷/曲拉通-100/异丁醇形成的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以浓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凝胶前驱体进行改进处理,并对燃烧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所制粉体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燃烧反应可显著降低晶体的转化温度,保证了纳米氧化锆粉体形貌;所得粉体的粒度均匀,粒径不大于30 nm,有轻微团聚。  相似文献   

3.
以氯氧化锆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经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钇掺杂的纳米氧化锆.分别以水和乙醇作溶剂,对比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获得的前驱体溶胶、凝胶的性能,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前驱体干凝胶粉末和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溶剂体系制备出的溶胶、凝胶性质较好,干凝胶经650℃,2h煅烧,可得到分散性好的、钇完全固溶的四方相纳米氧化锆粉体.  相似文献   

4.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纳米CuO粉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uCl2.2H2O和NaOH为原料,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CuO粉末、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纳米氧化铜为单余晶系结构,平均粒径为100mm左右,颗粒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以ZrOCl2.8H2O为原料,加入3%的Y2O3为稳定剂,采用湿化学法制备出稳定的纳米ZrO2粉体,分别在200℃、400℃、600℃、800℃和900℃下煅烧,研究煅烧温度对纳米ZrO2粉体的物相组成、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及粉体分布特征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散时间对纳米粉体团聚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00℃升至900℃,粉体经历了由无定形向四方相、单斜相晶体的转变,对应相变温度分别是400℃、800℃;随着煅烧温度的不断升高,ZrO2粉体的粒径不断增大,比表面积不断减小;分散时间的延长可以减少纳米ZrO2粉体中颗粒之间的软团聚,改善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晶钇稳定氧化锆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酸盐为沉淀剂,通过化学共沉淀-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系列钇稳定氧化锆,采用XRD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进行钇掺杂时,ZrO2在煅烧温度较低时,晶型以t-ZrO2为主,煅烧温度提高,t-ZrO2向m-ZrO2转变,900℃时晶型已完全转变为m-ZrO2。掺杂钇后低温煅烧产物晶型为四方相,当掺杂钇的含量低于6%(摩尔分数)时,随着煅烧温度提高,少部分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转变比例随着掺杂量的提高而降低;掺杂钇的含量达到6%(摩尔分数)时,低温煅烧产物的晶型为四方相,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晶型保持稳定。Y3+取代Zr4+产生氧缺陷是ZrO2晶体结构稳定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该方法制备的钇稳定氧化锆均为纳米晶,晶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而长大。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及其干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氧化锆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由于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因而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用途,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最新进展和其发展趋势,综述了纳米氧化锆的各种制备的方法和干燥技术,并提出目前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FeCl3·6H2O和NaOH为原料,Tw een-80为分散剂,在室温下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前驱物,然后煅烧前驱物制得纳米氧化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前驱物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利用XRD对制备的纳米氧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纳米α-Fe2O3。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使产物的产率明显提高,粒径减小;随煅烧温度的提高,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的粒径先减小,再增大。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h,制得的α-Fe2O3的平均粒径为21nm。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和室温一步固相法两种方法制备纳米CuO.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以Cu(CH3COO)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前驱物,再对前驱物进行热处理制备产物,研究了研磨时间、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室温一步固相法以CuCl2·2H2O和NaOH为原料,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产物,研究了PEG-400用量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的纳米CuO产率高,平均粒径小,最好的制备工艺为:对反应物研磨30min,将得到的前驱物在350℃热处理1h,得到的纳米CuO平均粒径为27.06nm,产率为93.1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超细粒碳化钨钴金属陶瓷前驱体原料CoWO4-WO3纳米复合粉体,其粒径约10nm,结构特征为非晶态。探讨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G-DTA,XRD,TEM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特性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 Pb(Ac)2·3H2O、 Pb(NO3)2 为原料,与 NaOH 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固相化学反应,得到了纳米 PbO 粒子.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 NaCl,成功地制得了棒状 PbO 纳米粒子.运用 X 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omer,XRD) 和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氯离子的存在对产物 PbO 的形貌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水玻璃、硫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纳米SiO2微粉.讨论了反应物的浓度、沉淀溶液的pH值等多种工艺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纳米SiO2微粉的形成机理.TEM、BET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粉粒子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76nm,比表面积为452m2/g.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尿素为沉淀剂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 Ti O2 ,研究了粒径、光照对 Ti O2 粉体抗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铋蒸气氧化法制备氧化铋纳米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金属蒸气氧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已较成熟,但用此方法制备氧化铋时,由于熔体优先氧化,致使无法得到氧化铋粉体。在1140℃以下,通过加入助剂,使铋固体蒸发、气相氧化,制备了氧化铋粉体。用XRD对所得粉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粉体为纯β-Bi2O3。晶粒平均大小通过测定X-衍射线变宽效应,利用谢乐尔公式进行计算得平均粒径为33.7nm。用SEM对粉体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粉体为球形,大小均匀。助剂对铋蒸发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助剂的加入能使蒸发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6.
注浆技术在地下工程的加固和堵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注浆技术主要包括注浆工艺和注浆材料两个方面,注浆材料是注浆技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施工成本,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注浆材料的溶液分子尺寸或固体颗粒尺寸越小,浆液的可注范围就越大,对于注浆效果是有利的。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开发纳米级注浆材料,不仅可行,而且对于注浆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以铁泥为原料,采用氧化-共沉淀相转移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通过实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是pH=9,相转化反应温度为80℃,相转化时间为2h,R=n(Fe^3+)/72(Fe^2+)为1.75.利用IR、XRD、SEM进行表征,根据Scherrer公试计算产品粒径,平均粒径为62mm.  相似文献   

18.
以偏钨酸氨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焙烧、球磨和纯氨氮化工艺进行了氮化钨粉体制备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物相、形貌、粒度及团聚形成的二次粒度.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工艺、焙烧和湿磨工艺可以制备出粒度约为100 nm的WO3粉体,它在团聚后形成的二次颗粒平均粒度为0.64μm;采用纯氨氮化工艺可以在650℃下将这种粉体完全转变为WN,其晶粒尺度为35 nm,在常温下团聚后的二次平均粒度为6.4μm.  相似文献   

19.
链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制备了链状纳米CaCO3,用pH计和电导仪对碳化反应跟踪检测 ,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现了对链状CaCO3的粒度控制。考察了碳化反应过程中pH值、电导率和反应物质量分数、反应温度、CO2 气体流等因素对产品粒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化反应过程中 pH值和电导率都有一个快速下降阶段。其中电导率有两个下降回复过程。Ca(OH) 2 质量分数、CO2 流量的增大、反应温度升高都会使反应速率和晶核生长速率变大。反应温度控制在 30℃左右 ,Ca(OH) 2 质量分数为 1 0 %左右 ,在一定范围内CO2 流量越大所得晶体结构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