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晓虹  林溪桥  黎敏  周春丽 《红水河》2020,39(3):48-51,62
中压配电网是可靠供电关键环节,接线模式关系到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笔者通过分析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借鉴国外典型供电模型,结合广西地域特征和负荷特征,对广西中压配电网网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广西中压配电网不同发展阶段的接线模式建议。研究表明,采用分阶段建设中压配电网的方式可以满足广西供电需求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采用中压配电网灵活的接线模式,并逐步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可提高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调度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大多为离线的单一智能体系统,在智能化、安全校核、流程化审核执行等方面需要提高的现状,提出建立操作规则模板及用户可维护机制解决操作规则描述、学习及推理的通用化问题,并提出利用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和实现了与SCADA系统共享实时数据、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集自动开票、手工开票、模拟预演、流程化审核、执行与管理等多种实用功能于一体以及用户可维护的新型智能化电网调度操作票系统。研究成果已经在某省电网投入使用,实践证明能大大提高电网调度操作的智能性和安全性,并且在通用性和用户可维护性方面显出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超  张菁 《红水河》2016,(4):86-89
按照基础资源平台、运行控制功能和驾驶舱给出了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技术架构;给出了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需求侧响应和基于主动机制的智能自愈等关键技术的功能组成方案.最后从多周期协调优化技术、清洁能源优先消纳技术和基于对等通信方式的智能自愈方面对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进行后续展望.  相似文献   

4.
《四川水力发电》2011,(3):91-91
坚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四个部分。电网基础体系是电网系统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坚强”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是指先进的通信、信息、控制等应用技术,是实现“智能”的基础;智能应用体系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标准规范体系是指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认证、评估体系,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以及支撑各个环节的通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5.
林坚 《红水河》2013,32(1):63-68
配电网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生产和供应的最后环节,其安全经济的运行直接影响国民生产与生活。配电网通信是配电网实现综合自动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如何建设适合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是文章讨论的主题。文章对目前配电网几种通信方式进行分析,为智能配电网通信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水力发电》2011,(3):98-98
(1)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2)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源型电能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整流器、三相逆变器、控制器、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等。研究了提高用户电压质量的电压无功控制规律,设计了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控制系统,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控制作用与网侧阻抗的关系。给出了谐波电压模拟检测电路并对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电能质量控制系统与电网间同步运行试验和谐波电压抑制试验,实现了逆变器与电网的同步运行控制以及负载谐波抑制控制。  相似文献   

8.
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运行控制的基础,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将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电网智能调度的实践情况,对智能调度的需求、考虑因素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智能调度中心的层次结构,并对智能调度中心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水电站智能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新提出的一个概念,阐述了作为智能电网中发电侧的智能化水电站的内涵和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智能化水电站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徐进  孙静  牛倩 《水力发电》2020,46(3):104-107
风电场运维模式落后、设备智能化低,造成风电场运维成本高和发电量低。随着风电场数量不断增多,业主投资趋于理性,传统风电场被动运维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提高,使其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靠近。针对于此,基于主动预防策略,通过构建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以及先进运维手段,提升运维工作自动化水平,确保风场设备健康运行与快速维护,以适应智能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节能减排效果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相结合,发掘用电侧能耗利用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空间,从数学模型、物理实际及经济学角度剖析节能发电调度的发电侧协调配置机理,提高电网公司节能发电调度决策的前瞻性和可执行性;通过建设先进的用电侧用电能耗效能监测控制支持系统,按照工业企业电能利用最大化原则,以单位产值电能消耗最低为目标,按能耗高低对有序用电负荷重新疏理、排序,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现节能减排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配电网运行模式相比,主动配电网通过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等多种需求侧资源实行主动有效的调度管理,能够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管控,提高系统效率。针对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经济调度中面临的多重不确定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区间参数规划和随机鲁棒性优化的混合优化模型,以实现主动配电网优化辅助决策。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系统中多种形式的不确定信息,保证最优调度方案在不确定风险下可兼顾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并探索价格型需求响应机制对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调度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此混合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决策者提供不同风险偏好下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智能控制中心(SCC)是智能电网的控制中枢,本文阐述了智能控制中心的概念、系统架构和信息分层与协调,以及智能控制中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区电网调度智能辅助决策软件涵盖事前预警、事中诊断、事后恢复3个连续性过程。通过设备状态监视、稳定断面监视、系统预警等3个层次对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准确把握电网的监控要点,给出相应的优化校正策略。事故时依据开关变位、保护动作等信息,基于拓扑分析原理准确诊断出故障范围,生成故障影响报告,自动提供失电区恢复策略。地区电网调度智能辅助决策软件的特点为智能、实用、主动、可视化,可有效提高调度运行人员驾驭大电网的能力,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使电网调度由目前的“人工分析型”上升为“自动智能型”。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是供电企业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考核电力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配电网运行管理角度,通过分析清远市城网的供电可靠性统计数据,分析各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而采取措施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京配电网相关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南京配电网调度实时作业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关键技术。系统面向配电网调度,遵循IEC 61970/IEC 61968标准,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系统的平滑集成,以配电网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事故处理为应用主线,对配电网调度、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对配电网日常调度工作全程跟踪、资源信息共享和管理的自动化,为调度员在中、低压配电网的日常工作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科技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启动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加快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支持范围包括: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商业区进行集中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优先支持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成片示范项目和已批准的集中应用示范区扩大建设规模;利用工矿、商业企业既有建筑等条件分散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开展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相结合的集中成片用户侧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8.
从电网的发展来说,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微电网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等自治功能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根据甘肃酒泉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智能微网的定义、特征、基本结构和运行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智能微电网及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优势,同时也指出了新能源不确定性的影响、合理选取优化方法等问题是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技术以及110kV智能化变电站特点的介绍,探讨了智能电网及其技术。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而智能化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智能化、统一平台与交互性等特点都需要相关的关键技术,如智能高压设备、统一建模等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给出了智能电网时间同步方案,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授时和IEEE 1588协议相结合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根据运行模式和授时精度的不同,分别给出了适用于主站、子站的不同时间同步配置方案,从而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的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