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监督机制,健全水土保持执法保护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强化监督执法和能力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利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责任更加突显。由于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技术力量不足,通过"水土保持管家"方式可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遇到的各种水土保持问题。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管家"的主要服务内容、需提交的成果等,探索了一体化水土保持技术服务,讨论了"水土保持管家"所具有的优势,为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顺应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和管理能力。文章通过介绍水土保持全过程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对项目建设各阶段进行划分,最终梳理了项目建设各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建立了水土保持全过程管理体系,有助于建设单位更好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确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肥城市积极引导和吸引大批个体工商户、企业、社会组织、农户等采取不同模式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个人农户承包、个体老板承包、公司企业承包、村集体管理"4种承包经营模式,围绕"林果产业型、循环经济型、旅游餐饮型"三大建设开发特色,形成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民营水保新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持续发展,为同类地区大力发展民营水保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田雪 《陕西水利》2023,(8):101-102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是陕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方向标准和模式,是水土保持工作联系社会的渠道,是展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的窗口,是提高水土保持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以汉阴县花遇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探讨科普教育型示范园的功能分区及措施组成。园区总体布置结合当地景观资源特点、牡丹园分布特征、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因素,按照示范园功能区划分进行措施配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诸城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群众的需求,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水土保持发展空间,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开创工作新局面。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突破传统小流域建设模式,探索小流域新的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聂国威 《山西水利》2011,27(5):21-22,3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水土保持工作提升地位的重大举措,在阳泉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选择枣园、西回两个小流域进行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探索全市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模式和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李肖 《人民长江》2019,50(1):7-12
水土流失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介绍了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现状,论述了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水资源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并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要点,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土保持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金慧 《中国水利》2007,(24):33-34
水土保持是保障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水土保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水利部作为国家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明确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是顺应生态文明新形势和新常态的需要。根据云南省区域地理区位、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主体功能定位等指标,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类型,并对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和防治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对因地制宜做好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利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建设单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越来越大,然而建设单位大多存在人手少,水土保持力量薄弱,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作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了"水保管家"的工作新思路。文章介绍了"水保管家"的主要服务内容、提交的成果等内容,讨论了"水保管家"所具有的优势,为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水保监督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回顾"十一五"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过去的5年,是我省水土保持事业全面发展、取得辉煌业绩的5年。5年来,各级水保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两大主要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  相似文献   

13.
段巧甫 《人民长江》2010,41(13):10-15
依托"长治"工程,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小流域经济,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业,是水土保持工作理论创新、深化改革的产物、是群众实践和科研探索的结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土保持事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长治"工程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对"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的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各重点治理区的建设经验,总结和论述了各地依托"长治"工程,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业的主要做法、发展类型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郑宝森 《中国水利》2011,(12):81-84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向—上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各项要求,加大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与管理力度,以争创"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目标,努力倡导和谐、绿色工程理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落实"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措施,力求工程建设达到减少扰动土地面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确保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均达到并优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济源市环保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水体流失问题的大力治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新理念。文章结合济源市的情况分析了济源市水土流失的原因,如何加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的节水意义,就在于自身步入良性循环的同时打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关键环节,共同走进新的发展时期。文章从理论见解入手,分析现今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土保持发展趋势,通过对水土保持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展望水土保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东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04,35(10):17-18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为主要对象,建立覆盖全流域水土流失区的、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5万km2,建成了一批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小流域。2013年,义马市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至此,河南省已拥有4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四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要求,“四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介绍了“四型”小流域的治理对象、原则和主要措施,探讨了各三级区“四型”小流域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