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小虹 《华中建筑》2014,(8):127-131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由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地面街道以及室内公共通道连接而成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能够营造人性化的、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对于活化城市中心区,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对于高端人群的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建设城市立体步行系统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步行系统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面貌和发展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德国城市步行区建设:维护城市中心区繁荣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60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的增长、城市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国家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其中包括:机动车辆充斥城市,污染空气,使得城市中心区丧失了昔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色.同时,郊外汽车购物中心的发展,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功能逐渐衰落.这些变化对城市中心区的活动和景观特征产生了影响.这种情况最初仅见于西欧城市,但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目前正在采取措施阻止城市中心的衰落,美国一些专家也强调,要维护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恢复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气息、宜人环境和视觉景观.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面上层空间建设已趋于饱和。作为城市中最活跃单元的城市中心区,人口和经济活动快速在此聚集,随之带来的城市交通、人口和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城市中心区由于负担过重出现多种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心区在城市更新中的路径及挑战,以沈阳奥体中心地区为例,提出其在可持续发展上潜在的空间需求及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交通机动化加速到来的今天,城市中心区日趋严峻的停车问题正成为城市畅通的重要阻碍。本文分析了城市中心区交通和停车的一般特征,以重庆市观音菥中心区为例,在深入分析停车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从控制总量、外部停车、整合资源、停车诱导、强化管理、价格手段六个方面系统性地提出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综合改善的基本对策.为其他城市中心区解决停车矛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空间,其建设在为城市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绿色低碳角度出发,总结了全球典型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并提出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的3个主要方面:绿色市政规划、绿色交通规划和绿色建筑规划。本文梳理了高密度城市街区的绿色设计策略,从绿色与低碳的角度对当前乃至未来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区概述 城市中心区一般指集中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核心地区,由于每个城市都有其辐射和服务的区域.因此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而且是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与区域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由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交通条件、历史发展所决定.使城市中心区各具特色。城市中心区包括城市的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等.商务活动是其主要功能.城市所辐射的区域越大.其商务活动的功能就越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的中心区是由城市的商业中心演变而来的,形成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及其它职能混合的城市综合中心,在区位上大体相当于城市的地理中心。  相似文献   

7.
案例集粹     
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开发 城市的心脏在中心区。传统的城市中心区是人际互动的一个重要焦点,这里带动了资讯的交流,进而加强了整个城市经济及社会的活力。从现实情况看,每个城市中心区独特的市场潜力更加受到关注。为了吸引开发商的投资以促成理想的功能使用组合,一个地区须具有经济上的潜力以及开发上的可行性。从国外一些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一般在对中心区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文 《山西建筑》2006,32(23):55-56
长治市城市中心区发展日趋成熟,鉴于交通在城市中心区发展中的重要性,对长治市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特征和交通组织做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和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归纳了城市中心区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以及合理组织交通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玲 《四川建筑》2007,27(2):6-8
聚集效应在城市和城市中心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和重要。但过度的聚集给城市中心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使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予以控制,以北京、上海、郑州为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敏  王天青 《规划师》2007,23(2):69-72
依据中心区在城市及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功能特点,可得出中心区辐射能力、聚集程度等评价因子,以及商务密度指数、容积率等评价指标,由此可形成中心区评价体系.根据中心区评价体系分析,青岛中心区再发展存在着辐射能力较弱、品牌标识性不突出等问题,应通过功能完善、用地调整、城市形象塑造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的拆迁安置房社区,其规划设计综合了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等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对于城市中心区资源分配、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社会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通过分析当前城市中心区拆迁安置房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这一特定居住类型的设计规律和准则。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区域中心的城市职能增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建设城市中心区,如上海陆家嘴中心区、深圳福田中心区、青岛东部中心区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再开发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中心区及其再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城市中心再开发工作存在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环境品质下降、人性化空间缺乏和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如何加强社会力量在中心区更新中的参与、加强中心区的集约利用、推进中心区的人性化空间营造,以及提高中心区更新规划决策科学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骁 《山西建筑》2009,35(4):37-38
探讨了滨水城市中心区设计的生态理念、生态建设要点以及城市中心提倡生态建设的意义,并对靖江新港中心区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滨水城市中心区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以期创造出生态的、地域性强的城市中心区景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发展与交通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是城市中物流、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也必然是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所以其交通流量远远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作者将从立体分离式交通组织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行论述,探讨一种地下空间畅通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杭州的城市中心区更新实践对推进城市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分析杭州城市中心区发展演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杭州现存城市中心区更新的几种模式,并从整体统筹、更新的整体性、三维空间利用及更新中的城市面貌维护等几个方面对未来城市中心的更新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亦有条不紊地进行,许多大中城市形成包括商业、商务、旅游、居住等职能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但是,高速发展期所遗留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城市个性遗失、交通拥堵等。文章概括了当代中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的阶段,总结了发展特征,继而引出当下城市中心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回顾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实践证明,建设立体步行体系对于缓解城市中心区由于空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缺失等造成的各种城市生态问题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对立体步行体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形式的分析,结合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体系构建的建设原则和实施机制进行探讨,试图通过总结一些发展措施,指导我国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9.
周亮  亓菲 《城市建筑》2014,(32):60-60
本文从对城市停车难的问题的解析入手,梳理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发展对策,对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城市热岛效应普遍存在于城市中心区内,而中心区内的高密度建设与稀少的绿化空间又使得中心区的热岛强度不断加剧。本文以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现状及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分析,总结城市中心区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城市中心区绿化空间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微气候、减缓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