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定了海星不同组织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质量分数、磷脂分子种组成。结果显示,海星脂质含有丰富的长链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n-3LC-PUFA)(占总脂肪酸的49.53%~57.35%)和极性脂质(占总脂肪酸的73.70%~86.69%)。海星极性脂质中磷脂主要以PC和PE为主。采用质谱法对海星磷脂分子种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磷脂分子种77种,主要包含PUFA,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尤为丰富。结果表明,海星中功能性脂质成分丰富,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是功能保健食品加工原料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油含有丰富的磷脂型ω-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南极磷虾含有丰富的自溶酶体系,其自溶作用是否有利于活性物质的提取尚不清楚.采用木瓜蛋白酶对南极磷虾油进行提取,探索自溶酶体系在南极磷虾油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自溶作用有利于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木瓜蛋白酶结合自溶酶体系共同作用可取得最佳提取效果.以EPA与DHA质量分数之和为检测指标,探讨了不同酶解温度、料液比、加酶质量分数、酶解时间和pH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解温度50℃,料液比1∶22g/mL,加酶质量分数1.25%,酶解时间2h,pH7.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虾油,EPA和DHA质量分数之和为75.77%.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棒状薄层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部位高白鲑鱼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肝脏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30.85%),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占总脂肪酸10.20%)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6.99%),明显高于脂肪和内脏组织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20.38%和22.64%)、EPA(6.11%和6.89%)和DHA(2.75%和3.05%)。肝脏中生育酚质量分数为546.30μg/g,明显高于脂肪(127.25μg/g)和内脏组织(157.43μg/g);脂肪中生育三烯酚质量分数为61.18μg/g,明显高于肝脏(44.44μg/g)和内脏组织(49.51μg/g)。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测定高白鲑鱼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肝脏中的鱼油具有显著的DPPH清除活性,EC50为9.22 mg/mL。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鱼油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鱼油可通过抑制NO、IL-1β、IL-6和TNF-α,促进IL-10和IL-13的分泌显示抗炎作用。高白鲑鱼油功能性脂肪酸和脂质成分丰富,可以作为促进健康的功能性食...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脂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所提取脂质的脂肪酸及甾醇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脂质回收率为68.48%,所提取脂质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和10种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中EPA及DHA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脂...  相似文献   

5.
通过等电点沉淀法提取南极磷虾富脂蛋白,以喂养高胆固醇饲料建立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评价了富脂蛋白的降胆固醇、降血糖活性。富脂蛋白中蛋白质、油脂、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58.64%、27.76%、8.40%。富脂蛋白中脂质的磷脂、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分别占总脂质的17.11%、73.54%、4.86%和2.90%;PUFA、DHA、EP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7.33%、2.74%、6.92%。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摄入富脂蛋白4周后,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降低;摄入富脂蛋白能够缓解由于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带来的模型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持续下降;各个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均下降,其中低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口虾蛄肌肉和副产物脂质特征,测定了脂质质量分数、虾青素质量分数、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甘油磷脂分子种.结果表明,冻干口虾蛄肌肉和副产物的脂质质量分数分别为(7.20±0.69)%和(1.86±0.14)%,脂质中虾青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9±0.01)和(2.09±0.08)μg/g.口虾蛄脂质中富含磷...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品质,采用硅酸钠吸附脱酸、溴化钾脱除不皂化物、低温沉降去除不溶性杂质,制备得到酸值(1.34±0.19) mg/g、不皂化物(0.65±0.05)%,不溶性杂质(0.04±0.01)%的精制南极磷虾油,且其磷脂含量较高,游离脂肪酸含量较少。将精制南极磷虾油经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得到负载效率(190.29±0.05) mg/g、包封率(960.45±0.74) mg/g的南极磷虾油微胶囊。表征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相对光滑,囊壁比较完整,分布较均匀,无聚集现象,且具有较高的耐受温度,基本可以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微囊化后的南极磷虾油挥发性成分减少,磷虾油气味强度减弱,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好,可以达到保护磷虾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脂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所提取脂质的脂肪酸及甾醇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脂质回收率为68.48%,所提取脂质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和10种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中EPA及DHA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0.4%和9.1%;甾醇类化合物主要为胆甾醇、(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麦角甾-5,24-二烯-3β-醇和22,23-二氢-豆甾醇,其质量分数分别为39.4%、16.1%、13.3%和12.2%。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清分离蛋白、酪蛋白酸钠、硬脂酸和玉米醇溶蛋白4种不同壁材,通过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南极磷虾油纳米乳。对4种壁材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纳米乳的包埋率、粒径、Zeta电位、形态、热稳定性及其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以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纳米乳包埋率为(76.03±1.27)%,粒径为(141.92±3.38)nm,Zeta电位为(-22.65±3.32)mV;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乳颗粒呈球状,表面光滑无褶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纳米乳热熔温度较高,为(62.84±0.53)℃,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与南极磷虾油相比,以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纳米乳,包埋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实验结果说明,以酪蛋白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南极磷虾油纳米乳能较好地保留南极磷虾油本身良好的功能组分。  相似文献   

10.
以小黄花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藏(4±1)℃条件下15%的食盐水腌制、50℃干制对小黄花鱼肉及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黄花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74.46±0.11)%、(19.78±0.84)%和(10.43±0.13)%。脂质主要由(92.29±0.23)%的三酰基甘油和(6.37±0.58)%的极性脂组成。小黄花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26.35±0.3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91±0.09)%和(13.35±0.34)%。在最终产品中,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质量分数降低,脂质中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和酸值增加,表明脂质发生水解;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表明脂质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以无醛乙醇为溶剂,采用碱、酸两步水解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磷脂中总糖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大豆浓缩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48%,粉末大豆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22%,乙醇法提取的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52%,乙醇冷冻法纯化分离的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96%,经柱层析纯化分离的磷脂酰胆碱(w(PC)=90%)试样中总糖含量未检出;并结合薄层色谱法进一步分析测定了前4种磷脂试样中糖脂组分及含量,糖脂主要为单半乳糖甘二酯和单半乳糖甘一酯,总糖脂含量分别为4.29%、3.75%、4.44%、5.41%.  相似文献   

12.
筛选出1株菌丝体脂肪酸中GLA含量在18%以上的高产菌株,经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菌丝体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主要为油酸(OA)、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还含有少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初步表明筛选获得了1株高产GLA的发酵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以鱼油为主要原料,利用尿素包络法对鱼油进行浓缩,以提高鱼油中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通过改变尿素所占反应物的比例,优化反应条件,经过两次包络得出浓缩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再将尿素循环利用,提高了产品的收率。结果显示,两次包络实验中,m(鱼油)∶m(尿素)∶m(甲醇)分别为1∶0.7∶1.4和1∶0.7∶1.2时,尿素重新利用后,EPA和DHA的总质量分数由最初的56%提高到75%,收率可达68%。  相似文献   

14.
以鱼油为主要原料,利用尿素包络法对鱼油进行浓缩,以提高鱼油中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通过改变尿素所占反应物的比例,优化反应条件,经过两次包络得出浓缩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再将尿素循环利用,提高了产品的收率。结果显示,两次包络实验中,m(鱼油)∶m(尿素)∶m(甲醇)分别为1∶0.7∶1.4和1∶0.7∶1.2时,尿素重新利用后,EPA和DHA的总质量分数由最初的56%提高到75%,收率可达68%。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破碎破囊壶菌细胞及其脂质提取的方法,并对脂质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能有效破碎破囊壶菌细胞,从而可使脂质得率提高60%;脂质脂肪酸组成以DHA为主,含量高达60%以上,其它脂肪酸含量均不到10%.  相似文献   

16.
对蛇肉及其有限酶解液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蛇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而且构成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牛肉、鸡肉、鱼肉等肉制品;水解度为22.3%的蛇肉有限酶解液含有蛇肉的全部营养素(蛋白质除外)种类,该有限酶解液还含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38的低肽分子近3%,这些低肽分子占酶解液中总氨基酸含量的56.28%,而游离氨基酸只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7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接枝与共混并用的方法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质引入聚丙烯腈(PAN)中,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并通过FT-IR表征了接枝物的成分,有效地证明了接枝的成功性。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接枝物在保留部分PAN和蛋白质结晶性的同时,由于结构受到了破坏,结晶能力有所降低。用差热分析法(TGA)测试了不同蛋白质含量下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蛋白质含量对纤维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丝强力仪测试了不同组分纤维的断裂强力,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强力随着接枝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用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和分散颗粒,表明纺丝原液在凝固的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复合酶(磷脂酶A1和磷脂酶A2)为催化剂水解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首先建立了甘油磷脂酰胆碱的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方程为y=8 179.1x-3 492.1(R2=0.998 3);然后测定了大豆浓缩磷脂中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分别为42%和10.4%。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比例对复合酶法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工艺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影响显著的因素,以甘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时间95 min、反应温度41℃、加酶比例(以反应物质量计)1.1%。在此条件下,甘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为70.65%,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正确评价药物的活性和毒性至关重要.构建含有pH敏感荧光探针的支撑脂质双分子层,成功检测了局部麻醉药丁卡因与磷脂酰胆碱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并通过Langmiur方程拟合得到药物与细胞膜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23.9μmol/L).该检测方法快速、高效,不标记任何待测物,能有效避免引入标记基团对待测分子特性的影响,可作为一种通用型分析平台用于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宣威火腿肌内脂肪的水解与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宣威火腿加工过程中肌内脂肪的变化及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火腿加工前期(4月龄)三酰基甘油和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发生显著水解;脂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2.1%),在整个加工阶段(12月龄),磷脂的含量减少77%,而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87.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减少,并没有引起游离脂肪酸组成中其相应含量的增加,说明它们可能被氧化,或者被转化成其他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醛、醇和酮类是火腿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在6月龄时,它们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1 326.18、947.29和554.95 μg壬烷/100 g(DM),此结果与加工前期(4月龄)肌内脂肪发生强烈水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