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为实现D-塔格糖的安全生产,筛选获得了一株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D-tag1.以菌体生长量和产酶量为依据,对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和发酵初始pH进行优化,提高其产酶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在初始pH 6.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的最适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D-塔格糖是一种新型低热量甜味剂,用于食品与药品领域,有抑制高血糖、改善肠道菌群和不致龋齿等多种生理功效。L-阿拉伯糖异构酶是生物转化法生产D-塔格糖的有效酶。本文阐述了D-塔格糖的性质、功能及应用,并对利用L-阿拉伯糖异构酶生产D-塔格糖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以L-天冬氨酸为底物, 脱去α-羧基后生成β-丙氨酸.利用PCR 扩增技 术, 将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的PanD 基因克隆后连接到pET28c(+)载体上, 先转化E .coli DH5α中, 经过50 μg/mL 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测序验证后, 转化表达菌株E .coli BL21 (DE3), 得到具有L-天冬氨酸α-脱羧酶活性的工程菌株E .col i BL21(DE3)/ pE T28c(+)-panD . 经乳糖诱导该基因能有效表达C-末端具有组氨酸标签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通过对乳糖诱导时 间、乳糖诱导质量浓度、诱导温度、诱导菌龄和培养基诱导初始pH 值等发酵条件的优化, 得到最佳 培养条件为:乳糖诱导时间20 h , 乳糖质量浓度12 g/L , 诱导温度为35 ℃, 诱导菌龄为3 .5 h , 诱导 培养基初始pH 5 .5 , 通过对转化产物β-丙氨酸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 工程菌株E .col i BL21 (DE3)/pE T28c(+)-panD 在优化条件下, 酶活力达186 U .  相似文献   

4.
以D-半乳糖为氧化应激诱导物,用不同浓度(0、37.5、75、150、300 mmol/L)D-半乳糖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合细胞周期分析,研究D-半乳糖的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当D-半乳糖浓度为150 mmol/L时,诱导48 h后,细胞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细胞中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受到影响,G1期的细胞比例上升,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D-半乳糖浓度为150 mmol/L,作用时间48h,能够建立D-半乳糖诱导Hep 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662,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养基获得的酶活力和活菌数,都高出50%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微杆菌Z4发酵的几丁质酶得率,利用摇瓶研究了发酵温度、初始pH、装液量等对于发酵产酶的影响.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Z4产几丁质酶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产酶的影响最大,具有显著性.最佳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7,接种量6%,三角瓶装液量60mL培养基/250 mL三角瓶.在该条件下发酵液酶产量达到4.1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79.6%.  相似文献   

7.
群体感应淬灭酶AiiO具有降解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致病性。为提高AiiO表达量,构建了重组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a(+)-aiiO,对其发酵生产AiiO过程中诱导温度、氮源质量浓度、诱导时机和乳糖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温度25℃、蛋白胨20 g/L和酵母粉10 g/L、发酵初始时添加乳糖、乳糖添加量为5 g/L的优化条件下,胞内可溶性AiiO的表达量达到374.26 mg/L。  相似文献   

8.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较高的海洋细菌HS-A156,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enBank检索号KC166863)。对菌株HS-A156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9.0,在pH 8.0~11.0性能稳定;最适作用温度为40℃,在25~4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该菌株产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牛肉膏1.0%、酵母粉2.0%、CaCl20.05%;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温度30℃、接种量3%。经过优化后菌株HS-A156产碱性蛋白酶的酶活力达到538U/mL,比优化前的产酶量提高了3.7倍。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以脱脂乳作为培养基,添加3%的乳糖、1%的(NH4)2SO4、0 1%的亚油酸及1%的NaCl,接种量为1%,培养时间为36h.在此条件下,所合成的亚油酸异构酶活力达252 0U/mL.  相似文献   

10.
Kluyveromyces fragilis LFS-8611 β-D-半乳糖苷酶的摇瓶培养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壁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fragilisLFS-8611合成的β-D-半乳糖苷酶具有较高的催化半乳糖基转移反应活力,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LFS-8611细胞生长和β-D-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同步,该茵株生长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乳糖次之;最适氮源为蛋白胨F403;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摇床的转速为200r/min,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对茵体生物量和β-D-半乳糖苷酶活力有重要影响,以12mg/mL乳糖为碳源,16mg/mL蛋白胨(F403)为氮源,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32h后,茵体生物量和β-D-半乳糖苷酶活力分别为7,56g/L和18,83U/mL。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及三者混合糖为碳源,对8株酵母菌的菌体油脂积累能力进行初步测定,并对PR61菌株产油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以D-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所有菌株油脂含量都超过20%(质量分数,以下同);利用D-木糖发酵时,有6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了20%;利用L-阿拉伯糖发酵时,各菌株油脂含量均较葡萄糖和木糖低;上述菌株利用混合糖(m(D-葡萄糖)∶m(D-木糖)∶m(L-阿拉伯糖)=40∶20∶8)发酵时,有5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30%,且部分菌株利用混合糖的能力超过了葡萄糖.研究表明:菌株PR61利用各种碳源时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较高.采用U10(108)均匀设计对其产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如下(g/L):碳源(m(D-葡萄糖)∶m(D-木糖)=2∶1)质量浓度130,硫酸氨质量浓度2,酵母粉质量浓度1,七水硫酸镁质量浓度0.1,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2,碳氮比131.在上述条件下菌株PR61的油脂产量可达4.336 g/L.  相似文献   

12.
从养殖柞蚕周边的土壤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一株能够产生蛋白水解酶的菌株G1。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产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Luteibacter anthropi。当培养温度为47℃,将菌株按4%接种量接种到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为8.0的培养基中发酵96h,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量达到1 520U/mL。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工业用α-半乳糖苷酶耗能大、成本高的难题,研究泡菜汁中筛选出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而后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钠进一步诱变,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 H下测定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酶活高达36.9 U/m L的α-半乳糖苷酶菌株,该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5.5。利用4%海藻酸钠做为固定剂对α-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可以使酶活保持在70%左右,此α-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的发现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为α-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粗酶液催化L-天冬氨酸生产β-丙氨酸的效率,研究了诱导剂添加时间、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和培养时间对重组菌株产酶的影响,并优化了粗酶液的反应温度、pH和底物浓度等转化条件.得到最优诱导条件:在OD600达到0.6左右时加入诱导剂IPTG 0.5 mmol/L、25℃下诱导表达18h时,酶活力达...  相似文献   

15.
利用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可催化制备D-丝氨酸,对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230r/min,摇瓶种子培养时间6h,接种量12%,诱导时间在OD=14.0~16.0时,诱导温度28℃,诱导剂IPTG浓度为0.2mmol/L。在最佳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当OD达到50时,可得的酶活为259.6U/g(以湿菌体计)。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研究了其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粉3%、硝酸钾3%、聚乙二醇0.1%,初始pH6.5,250mL三角瓶装25 mL液体培养基、接种种龄为1d的种子培养液10%、32℃培养5 d,纤维素酶各组分活力达到最高.经过对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黑曲霉达到产酶高峰的时间由6 d缩短为5 d,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黑曲霉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4.52 u/mL,滤纸分解酶(FPA)活力为6.89 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20.63u/mL.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胶体几丁质为底物,研究了红曲霉液态发酵产几丁质酶.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的添加能有效诱导红曲霉合成几丁质酶.在培养基中添加0.8%(W/V)胶体几丁质的同时,添加0.4%(W/V)葡萄糖,有利于红曲霉的生长以及几丁质酶的合成,发酵48h几丁质酶活力达到最高的0.3504U/mL.  相似文献   

18.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76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D-组氨酸(D-His)、6-氮鸟嘧啶(6-AU)等结构类似物平板和以L-组氨酸(L-His)为惟一氮源平板定向筛选,获得一株L-组氨酸产生菌H-24(D-His^r6-AU^r Hisase^-)。在加有150g/l葡萄糖、35g/L硫酸铵以及10mL/L玉米浆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72h,产L-组氨酸1.6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L-半胱氨酸对连续流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影响,通过运行两组平行的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一组随进水连续添加0.1 g/L的L-半胱氨酸,另一组不添加,对比考察两组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生物量、产酸发酵情况以及产氢能力.结果发现添加L-半胱氨酸反应器的氧化还原电位降至-400 mV以下仅需1 d,形成稳定的乙醇型发酵仅需25 d;而未添加L-半胱氨酸的反应器则分别需要10 d和35 d.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时,添加L-半胱氨酸反应器的产氢速率为3.06 L/d,高于未添加L-半胱氨酸的2.99 L/d.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能够促进形成适宜乙醇型产氢发酵的低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从而加快连续流产氢系统的启动进程,并提高系统的产氢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耐酪氨酸冢村氏菌(Tsukamurellatyrosinosolvens)E105菌株生物拆分外消旋体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乙酯制备左乙拉西坦关键手性中间体(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酶活力.首先考察了碳源和氮源对菌种产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得出影响该菌株产水解酶的最主要因素为酵母粉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继而采用中心组合实验并结合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了最佳的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2.1 g/L,最佳的初始pH值为7.06.在优化的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 024.6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67%,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是提高该菌株产酶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