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南城站2003—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相对湿度人工和自动观测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南城站逐月相对湿度人工观测值与自动观测的结果比较接近,97.25%的月份人工观测月平均相对湿度大于自动观测值。南城站75.49%的时次人工观测相对湿度大于自动观测相对湿度,逐时相对湿度人工与自动观测值差值主要集中在-5%~10%之间。以能见度定时观测记录为依据,对按照人工与自动观测相对湿度统计的霾、轻雾、雾出现时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进行自动观测以后,相对湿度系统偏低,造成南城站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的观测记录减少,对雾的观测记录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参照变电站主变压器室,建立了双侧开口热源建筑数值模型,通过改变大气透过率(sunshine fraction)的大小改变日照强度,利用FL U EN T进行求解,考察日照作用对热源建筑自然通风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日照作用影响热源建筑室内外热量传递的大小和方向,当大气透过率为0.15时,室内外两侧传递热量达到平衡。较大的日照强度导致通风量增大,室内气流速度分布更均匀,日照作用下不同高度的气流温度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320m气象塔太阳辐射梯度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利用北京320m气象塔进行太阳辐射梯度测量的仪器装置和初步观测结果。实验表明,自行设计制造的太阳辐射自动观测系统(包括自动太阳跟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运行可靠,可满足观测要求。初步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地面与320m高度之间的辐射衰减明显,在极晴好天气下太阳直接辐射在中午时段相差仅。10W/m^2左右,而在近地面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其相对差值最大可达140W/m^2左右。在晴好天气下总紫外辐射高空与地面相对差值很小;在大气能见度差时总紫外辐射值减少,但是高空与地面的差值相对加大。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抚仙湖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萍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2):34-36,33
抚仙湖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资源、加强湖泊的调度运用控制,在分析气象因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预报模型,寻求影响抚仙湖各月1日蓄水量的主要因子、影响程度及时空分布情况。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水温和降水因子的预报模型效果最佳,各月1日蓄水量均受湖水温和降水情况双重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为降水量因子。  相似文献   

5.
基于误差传递原理,分析了垂线作为引张线工作基点时垂线观测精度对引张线最终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垂线观测精度对引张线最终水平位移观测精度有明显影响,且对引张线两边测点的影响程度大于中间测点;采用垂线法和引张线法联合配套观测水平位移时,引张线各测点最终水平位移的理论观测精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武汉并网光伏电站性能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并网光伏电站1a(2010年1~12月份)每5min电量资料和同期武汉站气象资料,统计了并网光伏电站的光伏阵列转换效率、逆变器效率基本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采用指数曲线对逆变器效率进行模型模拟,评估其拟合精度和应用价值。最后,从能量平均角度,对表征光伏电站性能的综合效率进行分析,为武汉市光伏发电潜能(年发电量)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斜面逐时辐照量较低时,阵列转换损失较大;随着斜面逐时辐照量的增加,阵列转换效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作用(高温负影响);②推算出光伏并网逆变器效率接近稳定时,对应的输入斜面逐时辐照量临界值范围(或有效辐照量范围)为0.469~0.587kWh·m-2;③武汉市40°倾角安装的并网光伏电站年综合效率为0.56,每瓦光伏装机容量的年发电量约为0.64kWh。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则略有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因素,其他气象要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则视时间尺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盐城市区近3年的空气质量和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而估算盐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某光伏电站2011年发电量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气象因素与光伏发电量的灰色关联度和逐步回归分析。灰色关联结果表明:日照时数、蒸发量和风速的日变化趋势与日发电量的一致性最高,其次是温度、低云量、水蒸气压和总云量;温度因子与日发电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日最高气温、地表温度、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与月发电量变化趋势一致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月日照时数、月平均风速、月总云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蒸发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水蒸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地表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低云量、月降水量。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对日发电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均为正效应;对日发电量影响相对较小的为地面温度、降水量、平均风速,均为负效应;对月发电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是月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气温,均为正效应,其次为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总云量,均为负效应;月平均风速对光伏月发电量的影响最小,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风电场运行对局地边界层气象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 MW风力机组成的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湍流理论和大气流动特征,分析不同下垫面情况下风电场运行时局地边界层气象因素的变化过程,利用UDF函数编译风电场入口边界条件及不同的地表粗糙度,并利用风洞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风电场的存在会减小边界层大气能量并增加湍流动能,具体结果表明:风电场下游风速减小,且风速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大逐渐降低,速度恢复率逐渐降低;湍动能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大空间非均匀分布特性更加明显;温度沿垂直方向略微降低,且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影响程度加深;同时随着风电场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及程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观测时次对波浪能资源评估的影响,以渤海、黄海、东海40个波浪站四季逐时观测资料为基础,将该观测资料计算的波浪能季、年平均值和最大能流密度作为实际值,分别取每3和6小时的观测数据进行季、年平均值和最大值计算,分析其与实际值之间的绝均差、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并采用成对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确定波浪能观测的适宜观测时次。结果表明:1)不同观测时次所计算的波浪能季、年平均能流密度与实际值无显著性差异,观测间隔越短,检验效果越好;2)不同观测时次计算的波浪能季最大能流密度与实际值虽无显著差异,但误差波动较大;3)仅白天观测4次计算的年最大能流密度与实际值差异显著,不能用于年最大能流密度计算。总体来讲,每日4次及以上的观测,所计算的波浪能季、年平均能流密度可代表实际值。  相似文献   

12.
13.
边界层气象因素对运行过程中的风电机组性能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激光雷达设备对某大型风电场开展了气象观测,针对不同湍流、风切变、日变化和降雨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湍流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左右会提升或降低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增大输出功率的离散性;高切变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左右均会提升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减小输出功率的离散性;边界层的湍流和风切变等气象要素存在显著的日变化规律,并影响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和输出功率的离散性,表现出日夜不同;降雨天气与非降雨天气相比,总体上提升了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增大了输出功率的离散性。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风电项目评估发电量、风电场功率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2016,(6)
针对华电陕西靖边光伏电站一年发电量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逐日光伏发电量与各主要气象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与光伏发电量的正相关关系最为密切,日照时数对发电量的单位效应量最大;最小相对湿度与光伏发电量的负相关关系最为密切;最高气温的单位效应量最小。气温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在认识整体式燃气压缩机振动、噪声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典型降噪方案中机组振动对噪声的具体影响,揭示了降噪房治理前后声功率变化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治理增压站噪声的综合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高晓清  杨丽薇  吕方 《太阳能学报》2016,37(11):2909-2915
利用格尔木大型光伏电站内外空气温湿度观测资料,比较站内外气温与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特征,分析造成光伏电站内外空气温湿度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对2 m气温而言,冬季白天,站内外基本相同;春、夏、秋季白天站内明显高于站外,夏季差异达最大,为0.67℃,这与太阳电池板发热,加热空气的效应大于光伏板的遮阳冷却效应有关;而在四季夜晚,站内2 m气温值均高于站外,这可能与光伏板对近地面层的保温作用有关。而10 m气温,四季白天站内均低于站外,其中秋、冬季相差较大,这可能与冬、夏气温对太阳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进而造成10 m处能量收支差异有关;夜晚表现为站内低于站外,这可能与白天站内外地表能量收支差异有关。在年变化中,站内2 m气温月均值均高于站外,站内10 m气温月均值均低于站外。在10 m高度处,夜晚站内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站外。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19,(7):34-36
采暖热负荷的大小是电力调峰的基础,是热负荷调节的依据。气象因素是供热系统采暖热负荷变化的最直接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气象因素对采暖热负荷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数据利用MATLAB程序进行线性拟合,建立采暖热负荷预测模型。计算结果通过误差分析验证能满足工程应用精度的要求,可为后续研究具有循环水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性能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渭河流域1960~2012年13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资料和三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分析ENSO事件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渭河流域的降雨量和径流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7、8、9、10月;EI Ni1o事件对降雨量/径流有减少作用,而La Ni1a事件对降雨量/径流有增加效应;ENSO事件对径流的影响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且由下游到上游逐渐变大;渭河流域共发生142次气象干旱和76次水文干旱,发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56、3.40个月,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ENSO事件对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较大,经过卡方检验,在10月EI Ni1o事件和La Ni1a事件与气象干旱的发生有显著(α=0.05)关系,同时10月EI Ni1o事件和水文干旱的发生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气象因子与电网负荷之间的关系,利用2016~2018年华中咸宁地区逐日96点负荷、日最大电力负荷、日最小电力负荷和同期该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气象条件与电力负荷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是电力负荷的Granger原因,日平均气温不仅在短期内对电网负荷有着显著影响,在长期时效内仍有较明显的影响。考虑气象因子影响时,两种方案的准确率均有所提高,方案2的提高量比方案1最高提高0.7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有所减少,方案2的减少量比方案1最高减少0.33%。test2-a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预测准确率普遍高于9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基本小于8%,敏感性分别为5.3%、5.8%、3.3%,模式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