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家知道,化学降黏工艺作为稠油开采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以其节能降耗、适用性广、施工简单等优点,在采油厂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化学降黏方式包括乳化降黏和润湿降摩阻等,但是大剂量应用乳化降黏剂会影响原油脱水,给原油集输系统带来负面影响。近来,一系列的稠油开发技术孕育而生,对于广大油田用户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化学降黏工艺作为稠油开采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以其节能降耗、适用性广、施工简单等优点.在采油厂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化学降黏方式包括乳化降黏和润湿降摩阻等,但是大剂量应用乳化降黏剂会影响原油脱水,给原油集输系统带来负面影响。近来,一系列的稠油开发技术孕育而生,对于广大油田用户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困难等问题,优选出了用于化学吞吐的乳化降黏体系JN-1,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 mN·m~(-1),相对于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9.8%,在油水比为7:3下该体系形成的乳状液黏度32.35 mPa·s,降黏率94.11%,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和静态洗油能力,动态驱油实验表明,该乳化降黏体系比单独水驱采收率提高10.4%。通过在南海某稠油油井的现场施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稠油节能增输是解决常规原油日渐枯竭、保障原油接替的紧迫需求,然而稠油黏度高、流道黏附性强,使其输送异常困难,是稠油节能增效输送技术瓶颈。根据前期研究本文作者发现,活性水作用下稠油乳化降黏的同时可改变稠油与管内壁界面特性,以及稠油提高采收率——润湿性之润湿反转,提出管输稠油乳化降黏及其流固界面润湿耦合作用流动减阻新思路。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探讨稠油乳化降黏、流固界面润湿及耦合减阻的有效性,剖析活性水作用乳化/润湿耦合减阻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分析稠油在管输过程中实现乳化/润湿耦合减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乳化/润湿减阻思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乳化降黏的同时管输流固界面润湿反转更容易实施,然而,乳化/润湿减阻实际应用缺乏充分认识尚需深入研究其相关科学问题;其深入研究有望理解与认识流固界面特性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作用,可解决管输稠油流动阻力之难题,将为稠油流动改进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在稠油管输节能增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绥中36-1油田原油黏度高、沥青质、胶质含量高,属于重质稠油。针对绥中36-1原油的特点,经过分析,优选降黏剂,并考察了温度、添加量、矿化度等因素对原油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JN-2降黏剂对绥中36-1原油具有很好的乳化降黏性,并且乳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国内外稠油乳化降黏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稠油乳化降黏中的应用,评价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稠油乳化降黏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开采过程中的难降黏问题,根据乳化降黏机理,在表面活性剂单剂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降黏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非离子型OP-10、吐温-80三元复配体系对稠油降黏率、乳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配体系对稠油的降黏及乳化效果,比二元复配体系的降黏及乳化效果差。因此,在采油生产中,通过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提高稠油降黏效果的方法并不合适,应根据稠油类型和表面活性剂降黏的实验数据,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爱青 《河南化工》2011,(23):40-42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0.6%可将原油黏度降低至300mPa·s以下。60℃、0.6%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可提高纯热水...  相似文献   

9.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降黏率大于95%。当降黏剂的浓度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O/W乳状液,而后随着表面活性剂向油相的迁移,油滴聚并、分层。当降黏剂的浓度与临界乳化浓度相当时,乳状液油O/W转化为W/O,黏度大幅度提高。当降黏剂的浓度小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只能形成W/O乳状液。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1):3069-3073
介绍了稠油高黏的原因及性质特点;阐明了表面活性剂主要依靠乳化作用以及乳化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类型乳液降黏;叙述了油溶性降黏剂与胶质、沥青质之间以强氢键、溶剂化层和溶解剥离方式进行降黏;综述了催化改质降黏中断键、加氢、以及轻烃溶剂作用降黏。并对降黏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稠油降黏剂技术的发展,各降黏剂机理的逐步完善,降黏剂在稠油油田领域的应用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