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石油采收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所以必须采用多项技术对石油采收率进行提升。纳米技术相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将纳米技术与石油采收工作相结合,通过技术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石油采收效率,所以需要明确当前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因此,本文将对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技术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以纳米技术促进石油采收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三次采油属于是对原油的充分采收的技术,通过热回收、微生物注入、超声波刺激、化学注入,气体注入等方式提升采收率。石油属于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对原油进行采收时需要确保彻底性,在三次采油过程中,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驱替,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以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为核心,首先介绍表面活性剂种类,然后陈述三次采油中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最后分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油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与采收提供了增量,石油的原油储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石油的开采效率,为我国的石油采收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方向。本文就着重针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明确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我国石油采收率的提高与发展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升石油产量的方法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例如将微乳液驱油技术应用于石油采收工作之中,可以对油水界面表面张力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时降低含油岩层的湿润程度,也就有利于提升石油的采收率,所以,本文对微乳液驱油技术强化石油采收率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事业发展迅速。对于其中的油田开发工作来说,要提高油井采收率,才能够确保整体工作效益的提升。但是,对于超低渗油田开发工作,却存在采收率偏低的情况,尤其是油井单井采收率偏低的现象更为突出。本课题在分析油井单井采收管理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提高油井单井采收率的有效管理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油井单井采收率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开发率逐渐提升,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用资源。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效率的提升能够较大地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开展石油开采工作时,需要合理使用开采技术,使得原油采收率提升,才能使得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三次采油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将其应用于石油开采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石油开采的环节中,石油的开采效率是需要受到特别重视的。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而在对现有石油进行开采时,必须要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在油田经历了较为漫长的石油采收过程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产生了三元复合驱的采油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固然可以使得石油的采收率更上一层楼,但是却给采出端带来了十分难以处理的结垢问题。那么在使用这种采油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垢质的清除与预防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便是在三元复合驱进行采油的基础上,对油井的结垢问题通过化学方式的处理进行的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我国采油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采收效率不高,石油开发采收率基本维持在34%到39%这一范围内,还存在大量的原油没有得到有效的开采。对采油新技术进行研发,对提升当前我国石油采油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十分重视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采油工艺的新技术与实践,以期能够对采油新技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石油能源安全的保障及供应量的提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地质条件是影响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采用不同的开采工艺,同时要注意在选择开采工艺之前了解油藏地质情况,以确认使用某种开采工艺后能否有效提高采收率。本文分析了采收率与油藏地质条件,并同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策略,包括热力采油工艺的油藏地质及聚合物驱工艺的油藏地质采收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我国目前的石油开发采收率比较低,仅为35%-40%,因此,研究新的采油技术以提升石油采收率,是当代石油开采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对当代几种新的采油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助于采油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