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生产现场和设备拆卸检修过程中泄漏到空气中的乙炔、氟乙烯。该方法灵敏度为810mV·ml/ml(乙炔)和1400mV·ml/ml(氟乙烯);乙炔、氟乙烯分析的标准偏差为0.0048和0.0015。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19,(8):26-29
对乙炔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及研究。根据乙炔化工具有的技术、原料、产品资源等优势,结合云南1000万t炼化项目丰富的乙烯、PTA、副产品石油焦等资源,通过市场和关键技术开发分析研究,找到结合点,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功能性新材料,走差异化、精细化产品发展的道路,为云南乙炔化工产业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烃类裂解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乙烯、丙烯等有用组分和烷、烃外,裂解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乙炔。聚合级乙烯中乙炔的含量要严格限制,因为乙烯中如有较多乙炔存在,会使乙烯的聚合过程复杂化,聚合物性能差。当用高压法生产聚乙烯时,由于乙炔的积累,使乙烯分压降低,当乙炔积累过多,乙炔分压过高时,有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必须脱除乙烯中的乙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甲烷为原料制备乙炔、乙烯的最新氯乙烯生产技术和乙烯法在内的其他氯乙烯生产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乙烯和乙炔的化学键构成、键能的比较 ,以及对乙烯和乙炔与卤化氢和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中间体物质的分析 ,说明乙烯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大于乙炔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6.
正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项目研发团队经过协同攻关,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固-液三相界面的新型电催化乙炔还原反应策略。研究人员采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原位转变形成的Cu/Cu_2O界面结构纳米催化材料,以水取代氢气为质子源,在室温下实现了富乙烯气体中低浓度乙炔的选择性还原,乙炔转化率达99.9%,乙烯选择性大于90%,成功将乙炔浓度由5000 ppm降至1 ppm以下。该研究成果有望取代现有热催化乙炔加氢技术,应用于工业乙烯原料气的提纯过程,为实现乙烯工业的碳中和目标指出了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热等离子体热解煤焦油制乙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轩  韩建涛  吴昌宁  郭屹  颜彬航  程易 《化工学报》2014,65(9):3680-3686
利用热等离子高温、高焓等特性热解煤焦油制乙炔是一条清洁高效的乙炔生产技术。在实验室对热等离子体热解煤焦油反应中的原料进样温度、反应气氛、输入比焓等关键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可将煤焦油直接转化为乙炔及其他小分子气态产品,预热煤焦油可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提高煤焦油和等离子体射流的初始混合效率;氢等离子体的加入可显著提高煤焦油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并减少结焦;随着输入比焓的增加,煤焦油转化率、乙炔收率和气态产品总收率均得到提高。在实验中得到的煤焦油转化率最高为86.3%,乙炔收率最高为24.6%,气态产品总收率最高为51.7%。煤焦油在热等离子体的热解过程中副产乙烯,乙烯收率达到7.9%。乙炔收率和乙烯收率的比值可用于预测气相体系温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乙烯中微量乙炔分析时,主组分乙烯分析时间长,拖尾严重等问题,采用多维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通过十通阀自动切阀被载气带入预切柱进行分离,初步完成甲烷、乙炔、乙烯的粗分离,十通阀切换,大部分的主组分被反吹,乙炔和剩下的乙烯进入分析柱进一步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用工作站记录乙炔的峰面积,外标法计算乙炔含量,重复性好,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等离子高温、高焓等特性热解煤焦油制乙炔是一条清洁高效的乙炔生产技术。在实验室对热等离子体热解煤焦油反应中的原料进样温度、反应气氛、输入比焓等关键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可将煤焦油直接转化为乙炔及其他小分子气态产品,预热煤焦油可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提高煤焦油和等离子体射流的初始混合效率;氢等离子体的加入可显著提高煤焦油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并减少结焦;随着输入比焓的增加,煤焦油转化率、乙炔收率和气态产品总收率均得到提高。在实验中得到的煤焦油转化率最高为86.3%,乙炔收率最高为24.6%,气态产品总收率最高为51.7%。煤焦油在热等离子体的热解过程中副产乙烯,乙烯收率达到7.9%。乙炔收率和乙烯收率的比值可用于预测气相体系温度。  相似文献   

10.
Phillips石油公司将很快在市场上推出一种能增加乙烯产量并减少生产费用的新技术。新技术的关键是采用该公司专有的乙炔加氢催化剂。据称,用这种催化剂可将乙烯生产中形成的乙炔几乎全部转化为乙烯。该公司已将此项技术于1995年在得克萨斯州Sweeney的两  相似文献   

11.
PVAm/PAN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O2/CH4的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董传明  吕强  王世昌 《化工学报》2003,54(8):1188-1191
New polymeric membrane materials——polyvinyl amine (PVAm) with different primary amine contents were synthesized.By covering polyacrylonitrile(PA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PVAm, the PVAm/PA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CO2/CH4 separation were prepared.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more primary amino groups have higher selectivity for CO2/CH4.The cross-linking of acid or glutaradehyde could improve the gas permsele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decreasing CO2 content in the feed gas, the CO2/CH4 separation factor increased.When the feed gas was 25%(vol) CO2 and 75%(vol) CH4, the CO2 permeation rate was 4.1×10-9cm3(STP) •cm-2•Pa-1•s-1, and the CO2/CH4 separation factor was 180.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王志  王纪孝  王世昌 《化工学报》2003,54(12):1750-1754
以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并用其水解产物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钠(PVSA)和聚砜(PS)超滤膜制备了PVSA/PS复合膜;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PVP及其水解产物PVSA的结构,证实了PVSA含有可作为CO2载体的仲胺基与羧基;测试了复合膜的透气性能及对CO2/CH4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26℃,压力为1333Pa时,CO2渗透速率可达5.46×10-7 cm3(STP)•cm-2•s-1•Pa-1,CO2/CH4的理想分离因子达到212.1.随着进料气压力的增大,CO2/CH4的分离因子及CO2的渗透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依据膜的渗透通量随压力的变化特性以及不同状态下膜的红外光谱,分析了膜对CO2的促进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3.
NO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湘犁  肖文德  袁渭康 《化工学报》2003,54(9):1264-1268
用Co(NH3)2+6的氨水溶液可同时实现NO的氧化和吸收过程.NO 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NO与Co(NH3)2+6的反应为瞬间反应,当Co(NH3)2+6浓度低于20mmol•L-1时过程为双膜控制,当Co(NH3)2+6浓度大于20mmol•L-1时过程逐渐变为气膜控制.NO的吸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相中氧的存在有利于NO的吸收,但当氧的含量高于5.2%后再继续增加氧的含量NO吸收速率提高不大.经研究建立了有氧时NO 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吉芳英  徐璇  范子红 《化工学报》2009,60(7):1680-1686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纳米CuO/TiO2光催化剂进行疏水改性,并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研究了疏水性CuO/TiO2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DS-CuO/TiO2催化剂具备完整的锐钛矿和CuO晶体衍射峰;SDS负载量变化对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性能没有影响;催化剂表面的疏水位主要是长链烷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分别是:SDS负载量2.3 g•(2.5 g TiO2-1,初始浓度400~500 mg•L-1,催化剂用量0.2 g•L-1,pH 9,H2O2添加量6 ml•L-1。最佳条件下硝基苯2 h降解率为80%,4 h降解率为93%。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中合成聚碳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杨  吴元欣  王存文  应卫勇 《化工学报》2007,58(9):2403-2407
在超临界CO2介质中由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合成了双酚A型聚碳酸酯(PC)。反应生成的苯酚能够溶解扩散到超临界流体中。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合成过程中存在线形缩聚和成环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产物的重均分子量高达117740,分子量分布指数Pd=1.3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表明,超临界CO2能增塑PC致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考察了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C分子量的影响。在反应压力为10 MPa下较佳反应时间为50 h,较佳搅拌转速为800 r·min-1,较佳反应温度为120℃。  相似文献   

16.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了合成气还原空速对微球状工业铁基催化剂还原和反应后的物相以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空速能够影响铁基催化剂还原反应进程,催化剂在较高的空速下易被还原,还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平均孔径增大. 在较低空速下还原时,还原形成的高的CO2分压对铁物相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使得还原态催化剂中的Fe3+(spm)含量增大. 还原空速对F-T合成烃产物分布影响不明显,但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大,较低和较高空速还原后的催化剂失活速率均较高,适宜的还原空速为1.0~2.0 L•(g cat)-1•h-1.  相似文献   

17.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化工学报》2009,60(7):1707-1713
利用TG-DTG法和DTA法研究了无烟煤催化燃烧时燃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e2O3可使无烟煤的燃点降低。基于无烟煤燃点的形成原因和催化热解过程,研究了催化热解过程中热解转化率、热解气组成、半焦表面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e2O3促进了无烟煤的热解,热解转化率、热解气的组成明显变化,热解气热值增加。催化热解产生的半焦表面形貌粗糙,颗粒细碎,比表面积大。由于热解过程直接影响到点燃过程,因此通过催化热解的研究,可知催化燃烧过程中均相燃烧(热解气燃烧)提供给异相燃烧(半焦燃烧)的热量高于非催化燃烧。同时催化热解所得半焦的吸附氧气能力强,在低温时吸附氧气的速率较快,缩短了达到点燃时所需氧气浓度的时间,进而降低了无烟煤的燃点。  相似文献   

18.
王雅琼  童宏扬  许文林 《化工学报》2004,55(9):1560-1563
引 言有机电化学合成以电子作为试剂代替重金属盐氧化剂和严重污染环境的硫化碱等化学还原剂 ,合成过程可在常压、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 ,因此是2 1世纪“绿色化学”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工业开发中 ,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电极材料是电有机合成工业化中需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PEW/SiO2杂化材料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接枝到聚乙烯蜡(PEW)分子链上,接枝物红外光谱(FTIR)的1090、1030、960 cm-1等处出现了—Si—O—CH3的特征吸收峰。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混入接枝PEW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EW/SiO2杂化材料。使用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杂化材料的形态及性能,结果表明,通过sol-gel可以制备SiO2含量为0. 98%~4. 12%的杂化材料,SiO2颗粒与PEW接枝物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纳米SiO2的存在提高了PEW的耐热性能,当SiO2含量为3. 75%时,PEW的分解温度提高了21. 34℃。  相似文献   

20.
在硫酸电解液中,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纳米多孔TiO2薄膜,并通过光沉积法进行了载银修饰。采用XRD、SEM对薄膜的形貌与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压和电解液浓度等对生成的TiO2薄膜光催化灭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薄膜由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组成。随电压升高,金红石型的含量逐渐增多,微孔孔径增大,在电流密度为150 mA•cm-2时,分别由120 V时的19%和93 nm增加到180 V时的96%和283 nm。电流密度的适当增大和适量的载银修饰有助于提高TiO2薄膜光催化灭菌性能。在1 mol•L-1硫酸溶液中,140 V/150 mA•cm-2条件下制备的TiO2薄膜,经3 g•L-1硝酸银溶液中载银修饰后灭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