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酸/市场/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草酸国内外生产现状,并对其市场行情,价位变动及前景进行了分析,表明其市场容量有增无减,建议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邻法苯酐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顺酸尾水,通过转型、脱色、过滤、结晶等工序,将顺酸尾水加工处理,可以制得富马酸产品,母液水循环利用,不外排,既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又达到治理环境目的。  相似文献   

3.
QDTA/T/EGD/GC在线联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DMDAAC/AA/AM/AMPS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多元共聚物。并对该共聚物在泥浆中的降滤失效果及其防塌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备有机改性蒙脱土(MMT),共混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主体的无卤膨胀阻燃电缆材料,发现改性MMT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三元膨胀阻燃剂(IFR)之间有力学和阻燃协效作用,能同时提高塑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德生  杨俊英 《塑料工业》1993,(3):49-50,64
本文讨论了分别用顺酐和反酸与聚酯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反应机理,并分析了二种树脂体系固化放热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固化交联时不饱和双键的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弹性体与热塑性塑料共混得到的材料拥有较好的性能,其最大优势是成本低。共混体的发展,尤其是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是因为提高了材料的韧性等机械性能,满足了各种场合的要求,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适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可回收性)。  相似文献   

8.
邓英武 《塑料开发》1996,22(1):455-461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无纺布用自交联粘合剂--VAC/BA/ST/N-MA/AA共聚乳胶的制备方法,详尽地讨论了原材料的选择、单体配比及共聚工艺条件等对乳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将CPE、PVC与TPU熔融共混。研究了TPU/CPE及TPU/CPE/PVC共混体系。对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耐油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CPE及CPE/PVC的加入可改善TPU的加工性能并降低其成本。  相似文献   

10.
曹正松  叶文仕 《弹性体》1992,2(2):19-23
采用模压发泡成型工艺研究了乳胶/EVA/LDPE/PVC四元共混发泡片材的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橡塑比,发泡剂、交联剂、填充剂等用量对微孔发泡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用电镜扫描观察了发泡体的断面构造,实验结果表明,该共混发泡体材料质轻,物理机械性能良好;该四元共混的工艺技术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BA/VAc/AN/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元武 《粘接》2001,22(4):13-14
介绍了一种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丙烯酸四元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方法,该胶具有良好的耐黄变性,可替代天然橡胶胶乳应用于EVA低发泡体与腈纶绒面布的复合。  相似文献   

12.
氯化聚丙烯/MMA/BA/MA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法用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和2-甲基丙烯酸(MAA)对氯化聚丙烯(cmm)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5h,m(CPP)/m(单体)/m(BPO)为1:0.3:0.0:3。  相似文献   

13.
无卤阻燃PP/APP/PTP/PE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磷酸铵/含磷三嗪环聚合物/季戊四醇(APP/PTP/PER)体系制备了阻燃聚丙烯(PP)材料,考察了PTP及其阻燃系统的用量对阻燃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PER使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提高,拉伸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下降。PTP对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影响不大,拉伸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下降。当加入29%APP/PER/PTP时,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比纯PP提高了62.0%和14.3%,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了13.9%和91.0%。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管网系统中滋生细菌,可导致水质下降、管道腐蚀、疾病流行等。该系统的细菌繁殖与系统中可固化有机碳(AOC)含量有关。供水中AOC没有被脱除时,为了抑制系统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必须投加杀菌剂。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F处理工艺对AOC的作用,量化水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原水和膜表面相互作用能影响出水。当水中有害物质与膜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时,大部分AOC不能被反渗透系统脱除,并产生生物不稳定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VC/Elvaloy741/MBS及PVC/Elvaloy741/MBS/CaCO3共混填充新体系,对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PVC为100份、Elvaloy741为6份、MBS用量为25.5份时,体系冲击强度达到46.3kJ/m^2,且综合性能良好;该三元共混体系的填充大量CaCO3(100份)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缺口冲击强度(17kJ/m^2),显示出良好的填充性。  相似文献   

16.
ABS/SMA及ABS/SMA/PMMA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ABS/SMA和ABS/SMA/PMMA共混体系,确定了配比与合金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模量、热变形温度、熔体流动速率等关系。结果表明:①ABS中引入SMA可以显著提高耐热性能,但同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严重降低;②ABS中引入SMA可使合金的流动性能提高;③ABS/SMA体系中引入第三组分PMMA可以大幅度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使合金的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O/W/O和W/O/W多相乳液生成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SBR/PVC/NBR耐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卫莉  李青山 《弹性体》2001,11(5):12-14
用NBR(丁腈橡胶)改善SBR/PVC(丁苯橡胶/聚氯乙烯)共混物的耐油性能,采用黄金分割法设计了几十个配方.通过性能测试(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硬度、耐磨性、耐油性)找到了NBR增容SBR/PVC共混体系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的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其中耐油性能(在体积比为31的120#汽油+苯溶液中23℃×24h的质量变化率)已经达到丁腈橡胶制品的≤25%的要求.同时还对第3组分加入量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炳海  庞清萍 《弹性体》1992,2(1):18-21
以CPE/VPB共混物为基材,以石油炼广废油渣为增塑剂和软化剂,以炼铝工业废渣红泥为填料,分别讨论了共混比例,废油渣的增塑软化作用,红泥的填充效果,以及该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氧及臭氧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20.
AM/AMPS/AA/DEDAAC两性离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两性离子型AM/AMPS/AA/DEDAAC四元共聚物的室内合成及性能评价。结果表明,AM/AMPS/AA/DEDAAC共聚物具有较强的降滤失、抗温抗盐能力,较好的抑制性和防塌效果,浓度为0.3%的聚合物水溶液,对页岩的相对回收率达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