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ICP-AES法测定磷铜合金中的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芬 《武钢技术》2011,49(4):27-29
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磷铜合金中磷的主要条件及效果进行试验,采用硝酸溶解试料,进行溶样条件的选择、谱线选择及干扰校正,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对磷铜合金中的高含量磷进行测定。试验结果与传统磷钼酸铵沉淀酸碱滴定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采用ICP-AES法不仅分析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赵元华  李直 《四川冶金》1994,16(3):76-77
磷铁中磷的含量一般在15~25%之间,其测定方法大多以重量法和容量法为主,手续繁琐,分析周期长。本法试用王水液样,经高氯酸二次强性氧化,使样品得到完全分解,并将磷氧化为高价,在硝酸介质中,磷与钒酸铵和钼酸铵生成可溶性的磷钒铂黄色络合物,测其吸光度。该法简便、快速,易于掌握,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磷铁     
《铁合金》1983,(3)
1.用途与产量(1)在炼钢中的应用在大多数钢中磷是有害杂质,但在某些情况下磷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是有好处的。如生产低合金、低碳钢时,含0.1%的磷可改善易切削钢的强度、耐蚀性及可加工性。又如在铬铝钢中加入1%的磷能增加钢抵抗生成铁鳞的稳定性。镍铬钢时效处理时,其中的磷能使分散的离析物均匀分布。生产烧结钢时,添加磷铁粉可改善其硬度和抗拉强度。采用非合金化铁粉和添加磷  相似文献   

4.
用硝酸、氢氟酸溶解试样后,加高氯酸加热蒸发至冒浓白烟以除去硅和氟,借此将亚磷酸氧化为正磷酸,以钒钼黄光度法代替磷钼酸铵沉淀酸碱中和滴定法快速测定磷铁合金中磷含量,取得了较好效果,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黄仁彬 《四川冶金》1996,18(3):72-77,81
本文采用不同的分解试样方法,在相同的是色条件下,控制显色体系酸度0.50-0.56mol.L^-1,钼酸铵用量为ml,采用磷铋钼三元杂多兰光度法测定矿石,铁合金及钢铁中的磷,该方法快速,简便,其摩尔吸光系数ε680=1.59×10^4L.mol^-1.cm^0,1测定范围0-55μg/30ml。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磷铁中磷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采用磷钼蓝法测定钨精矿中磷时,钨、砷对磷的干扰,采取加酒石酸并提高钼的浓度及在洗涤时加环己烷的方法来消除钨、砷的干扰,使磷的测定顺利进行,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8.
磷钼酸和喹啉在强酸性介质中生成的磷钼酸喹啉沉淀,已广泛用于酸碱容量法测定磷.该法的特点是:沉淀的溶解度小,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于高含量磷的测定,精确度较高,但该法的缺点是:空白高,硅的干扰较严重,特别是硅高的时候,沉淀不易洗涤干净,整个流程需连续进行,方法较难掌握,分析结果系统偏高,不适用于微量磷的测定,也不适用于含硅高的矿石中磷的测定.本文介绍的磷钼酸喹啉氧化还原容量法是在硝酸盐酸混酸介质中使磷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在盐酸介质中,存在草酸及煮沸情况下用硫酸联胺将钼(Ⅵ)还原为钼(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磷铁矿石降磷的重要性,并且叙述了某高磷铁矿石的主要工艺矿物学特征、磷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通过工艺研究,最后选择弱磁-强磁-摇床精选的工艺流程,加强矿物的细磨,是铁矿降磷和提高精矿指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石英岩类样品,用硝酸氢氟酸溶样,加硫酸冒烟除尽硝酸氢氟酸,分取适量样品加钼酸铵生成磷钼杂多酸,用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钼蓝,控制硫酸酸度在0.6mol/L~1.0mol/L时,残留硅和过量的钼酸铵不参与显色,加碘化钾和酒石酸钾钠分别消除少量砷和金属阳离子的干扰,显色后的磷钼蓝可保留24h。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吸光度与五氧化二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9058ρ+0.0051,相关系数为R~2=1.0000,检出限可达0.0002%。对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0.62%~1.39%之间,国家标准样品与认定值一致,能够满足石英岩中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王玫 《冶金分析》2002,22(3):1-1
作为焊锡和轴承合金的一种中间产品 ,锡磷合金含磷量高达 3%~ 5 % ,沿用磷钼蓝法[1 ] 或喹钼柠酮法[2 ] 测定磷 ,因操作烦琐和时间过长 ,不宜作日常分析。为此 ,试验了一种快速测定法 ,其要点是 :在硝酸 高氯酸存在下 ,用盐酸 氢溴酸排除主体锡的干扰 ,在 6%~ 7%的硝酸介质中 ,加钒酸铵 钼酸铵与磷形成稳定的钒钼黄络合物 ,于41 0nm波长处进行光度测定。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VIS 72 2 0分光光度计 (北京瑞利仪器公司 )。盐酸 氢溴酸 :1 + 1 5 ;钒酸铵溶液 :6g/L ,含硝酸 0 1L ;钼酸铵溶液 :1 0 0 g/L ;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2.
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中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磷在钢中是有害元素。优质无缝钢管,一般要求其钢中磷质量分数≤0.030%。在此范围内,按国家标准用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分析磷,操作过程长且不易掌握,不能满足大生产快节奏的要求。为此,在参阅文献[2-3]的基础上,经过试验和改进,确立了一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的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中磷,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不经任何分离手续直接测定,分析快速、准确,满足生产的实际要求,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有铋盐存在下加入钼酸铵与磷生成铋磷钼杂多酸的显色反应。用盐酸羟胺掩蔽铁,抗坏血酸还原铋磷钼杂多酸为铋磷钼蓝,借此光度法测定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碱度、TFe含量对炉渣物相以及磷在不同物相中分布的影响,对3种不同成分脱磷转炉渣的微观结构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对比。当炉渣中FeO含量较高、碱度中等时,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液态,在取样空冷条件下析出FeO含量高的枝状晶体结构和CaO-SiO2-(FeO)基体相,基体相中P2O5质量分数约为6.5%。当炉渣中FeO含量较低、碱度较低时,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液态,在取样空冷条件下析出相和炉渣总成分相差不大。当炉渣的碱度中等、TFe含量控制合适的情况下,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固液共存区域,形成液相和2CaO·SiO2-3CaO·P2O5固溶体,固溶体中P2O5质量分数为30%~40%。当炉渣处于C2S和液相渣的共存区域时,2CaO·SiO2-3CaO·P2O5固溶体的析出使得炉渣液相中P2O5活度降低,使得铁水中磷向液相渣中传递,脱磷反应程度更高,脱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铜银磷合金中磷的测定,过去一直沿用磷酸铵镁沉淀法,但该法不易掌握,分析结果波动较大。本文介绍在适宜酸度下,准确加入一定过量的硝酸铋使磷沉淀完全,过剩的铋盐在硝酸介质中用EDTA直接滴定。 通过试验,沉淀酸度对测定结果十分重要,酸度在0.7~1N之间,测定结果非常稳定,低于0.7N,硝酸铋就会水解,高于1N,磷酸铋沉淀不完全,超过1.5N沉淀极少,2N时几乎不沉淀,另外滴定终点也是在0.7~1N间反应最敏锐。测定10~60mg磷,回收率为99.3~100.7%,标准偏差0.11%,相对标准偏差(11次测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磷铝酸铵容量法测定钢铁中的磷量这种方法难以掌握、测定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对样品的溶解、沉淀的组成、洗涤液对沉淀组成的影响以及环境温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对该方法加以改进,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磷铁合金样品经硝酸分解、氢氟酸挥硅、高氯酸冒烟赶氟,稀释至一定体积。采用ICP光谱仪测量溶液中待测元素分析线的发射强度,根据标准溶液制作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元素最终含量。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满足磷铁中磷、锰含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钢铁中的磷     
据Steel Times,1990;Vol,218 No.6报道,4月24日~25日,在伦敦金属研究所举行了“钢中的磷”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英国和欧洲的几家钢铁公司以及高等冶金院校。会议讨论了钢中磷的来源、磷对钢性能的影响,详述了钢的脱磷和低磷钢的廉价生产。钢中的磷来源于铁矿石和高炉中的焦炭,有代表性的试样中约有55%的磷来自铁矿石,45%的磷来源于焦炭。钢中的磷通常是用火花散射来分析,这套分析系统最近才安装在英国技术标准局蒂赛德试验室。钢中的磷既有利也有弊,研究表明磷增  相似文献   

19.
20.
孙键 《冶金分析》2001,21(2):1-1
本文应用磷钒钼黄光度法测定磷铜合金中的磷 ,并以偏钒酸铵代替钒酸铵作显色剂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72 1型分光光度计。混合酸 :于 50 0mL水中 ,加 32 0mL硝酸和1 2 0mL盐酸 ,然后加水稀至 1 0 0 0mL ,摇匀 ;偏钒酸铵溶液 :0 2 5% ,称取 2 5g偏钒酸铵 ,溶于50 0mL热水中 ,溶解后加入 2 0mL硝酸 ( 1 1 ) ,冷却 ,加水稀至 1 0 0 0mL ,摇匀 ;磷标准溶液 :0 5mg/mL ;1 2 分析方法称取 0 50 0 0 g试样 ,置于 1 50mL锥形瓶中 ,加入 2 0mL混合酸 ,温热使其溶解 ,如有不溶物 ,可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