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水娥  杨海君 《西部皮革》2011,33(14):47-50
对国内外皮革工业铬鞣废水铬污染的治理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和金纳米颗粒(AuNP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抗原抗体的识别作用构建了Cd~(2+)的免疫检测平台。制备水溶性UCNPs表面修饰Cd-抗原作为能量供体探针,同时在AuNPs表面修饰Cd-抗体作为能量受体探针。抗原-抗体的免疫结合使得UCNPs和AuNPs发生FRET过程,引起UCNPs荧光猝灭;当检测体系中存在Cd~(2+)时,Cd~(2+)与UCNPs-抗原竞争性地结合AuNPs-抗体,从而抑制了FRET过程,荧光信号值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范围为0.01~10 ng/mL,检出限可达0.01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Cd~(2+)的检测,当加标水平为0.1、1、10 ng/mL时,回收率为98%~109%,相对标准偏差为3.4%~4.1%。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颗粒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研究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对胃肠道吸收的影响。评估纳米颗粒毒性的一个挑战是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在给定条件下充分表征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形式是必要的,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增加使得其经口暴露于人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准确评估经口暴露纳米颗粒安全性十分重要.作者综述了食品中最常见纳米颗粒与食物基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影响,为准确评估纳米颗粒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超声频率与温度对纳米ZnO颗粒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不同超声频率和温度对纳米ZnO颗粒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在现有条件下找出了一组对纳米材料分散效果相对较好的频率、温度和时间参数,为下一步加工纳米抗菌纺织品优化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了铬鞣粉剂中添加剂DPS、石粉以及无水硫酸钠对铬鞣粉剂中Cr2O3含量和碱度的影响,从而为皮化厂的铬鞣粉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土壤中铬含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 采集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样品120个,同步采集成熟农产品样品200个,测定土壤样品pH、全量铬和农产品样品总铬含量,协同分析土壤铬污染情况和农产品铬含量情况。结果 土壤铬含量风险筛选范围占9.17%,存在轻微铬污染。农产品中铬含量合格率达100%,安全性高。各类农产品对铬的富集能力排序为谷物>叶菜类>豆类>芸薹属类>茄果类>瓜类,且吸收富集作用差异明显。各类农产品对铬的吸收富集作用与土壤pH关联性不强。结论 土壤受铬污染并不一定会造成农产品铬含量超标,这对受铬污染的土壤调整产业结构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大豆蛋白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成和扩宽铁强化剂的食品工业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通过5 h的酸热处理制备纳米纤维(soy protein isolate fibrils,Fib SPI),系统研究纤维形成前后蛋白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制备铁纳米颗粒(iron nanoparticles,Fe NPs),探究Fib SPI对铁的稳态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热处理过程中,SPI产生大量的β-折叠结构,其与硫磺素T结合,显示出增强的荧光强度;此外,7S组分先发生降解,利于纤维成核形成,随后11S逐渐被水解,促进纤维生长;同时水解产生大量的小肽组分,提高了产物的还原力。研究进一步利用Fib SPI递送铁纳米颗粒(Fe NPs),发现与原始SPI相比,铁纳米颗粒可在Fib SPI原位形成胶体稳定的铁-大豆蛋白纳米纤维复合物(Fe FibSPI),并以Fe(II)形式存在,其对乳液体系色泽及稳定性的影响较硫酸亚铁或氯化铁小。该研究可为构建新型植物基铁强化剂递送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纳米颗粒二氧化钛(TiO_2NPs)和重金属Cd复合污染对水产食品的生态危害。方法采用光学立体解剖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TiO_2和重金属Cd复合污染处理后斑马鱼的形态变化,记录染毒48 hpf后的孵化数和染毒96 hpf后的死亡数,并且利用DCFH-DA探针检测了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结果与仅TiO_2NPs污染相比较,TiO_2NPs和重金属Cd复合染毒48 hpf后,胚胎发生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染毒72 hpf后,胚胎外包偏少,并且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ROS含量升高。结论本研究可为水产食品业生物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制革中铬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丹慧  程宝箴 《西部皮革》2009,31(15):27-31
着重介绍了制革中铬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区系及其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玉米分成3份,经过不同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处理,以不添加氧化锌纳米颗粒作为对照,置于30℃下模拟储藏35 d,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霉菌区系和储藏品质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储藏35 d后,处理组霉菌量为4.0×104 CFU/mL,而对照组霉菌量为1.4×106 CFU/mL,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有效抑制了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玉米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优势霉菌主要为黄曲霉、黑曲霉、温特曲霉、桔青霉和查氏青霉等青霉属和曲霉属。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玉米中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水分也呈下降趋势。揭示了低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高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会对细胞膜系统造成破坏。结论 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低浓度添加更有利于玉米的储藏。  相似文献   

13.
木质素纳米颗粒结构和形态多样、绿色环保且可生物降解,其功能性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受原料及生产工艺的影响,木质素结构差异较大,相应地影响了其纳米颗粒形态、尺寸、稳定性和化学性质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纳米颗粒形态与功能性的影响,探讨了木质素纳米颗粒在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紫外屏蔽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应用,为其在高附加值生物基材料方面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FeCl3和CoCl2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Fe2O4纳米颗粒.研究工艺条件对磁性颗粒大小的影响,经X射线衍射仪分析,得出纳米颗粒的大小为11.1~20.4nm之间.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浓度配比对颗粒大小基本上无影响,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颗粒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1h时得到的颗粒最小.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主要粮种之一,因其水分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带菌量大等特点极易发生霉变、真菌毒素超标。本实验采用水热法优化制备了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NPs),以水为溶剂,n(Zn2+)∶n(OH-)为1∶8、水热温度120 ℃、恒温6 h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颗粒为球形,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得ZnO-NPs的平均粒径为93 nm,多分散系数为0.024。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只含Zn和O两种元素,具有ZnO所特有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特征。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ZnO-NPs对细菌和真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玉米中添加ZnO-NPs后经过30 d的储藏,与对照组相比其菌落总数明显降低,且减缓了玉米品质劣变。研究结果表明,ZnO-NPs有助于抑制玉米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繁殖,可为实现玉米长期安全储备过程中开发新的微生物抑制剂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制革污泥农用中土壤对铬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革污泥中含有 70 %的有机质 ,是优质的有机肥 ,但过量的铬成为制革污泥农用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Cr3 +进入土壤后 96 % - 98%被化学吸附固定 ,其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吸附等温线的经验公式为 ,轻壤 :S=0 .912 C0 .795,中壤 :S=0 .94 6 C0 .82 4,重壤 :S=0 .991C0 .82 9;不同质地的土壤对 Cr3 + 的吸附能力不同 :粘土 >壤土 >砂土 ,p H是影响 Cr3 + 吸附的重要因素 ,在 6 .4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Quercetin,Que)这一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黄酮类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极低,化学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文利用小麦蛋白酶解物(Wheat Protein Hydrolysate,WPH)成功构建了蛋白酶解物-槲皮素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胶体性质、形貌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表征。主要结论如下:WPH具有良好的胶束形成能力和界面活性,在对Que进行反溶剂时,蛋白酶解物中的两亲性多肽通过自组装作用包载Que构建了复合纳米颗粒,Que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当蛋白酶解物浓度为5 mg/m L时,槲皮素溶解度高达126μg/m L。该复合纳米颗粒为球形胶体颗粒,其平均粒径在100 nm以下,且分布均匀,表现出良好的单分散性及胶体稳定性。荧光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酶解物与Que之间主要发生疏水相互作用为主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雪丽  陶宁萍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6):313-317,324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方法用于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食品中的各种活性成分经纳米技术加工成纳米食品后,其理化性质、口味、营养价值等发生优向改变,起到增强食品功能性,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利用率,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制备得到纳米食品可有效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多种活性成分的浪费,丰富食品种类,拓展新型食品市场。而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的不断追求,也使纳米食品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表征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食盐添加方式对鸡骨汤中营养物质的迁移以及熬煮时间对微纳米颗粒(micro-nano particles,MNPs)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鸡骨汤中的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总脂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显微镜观察MNPs的形态变化;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MNPs的平均粒径、ζ-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olydipersity index,PDI);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在0 min时添加3%的食盐,鸡骨汤中蛋白质、总糖、总脂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高,MNPs在0~240 min内呈现先融合成大颗粒后分离成小颗粒形态变化,且在熬煮时间为240 min时鸡骨汤中MNPs的平均粒径、ζ-电位绝对值及PDI最小,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鸡骨汤的抗氧化活性增强。结论 添加食盐对鸡骨汤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在0 min添加3%的食盐的鸡骨汤营养价值好,且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鸡骨汤中的MNPs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盐质量分数对金枪鱼头汤熬煮过程中微纳米颗粒(micro/nano particles,MNPs)形成的影响.方法:在优化的鱼水质量比1:8、油煎时间40 s、油煎温度120℃、熬煮时间150 min条件下熬煮鱼头汤,探究不同的加盐质量分数(0.3%、0.4%、0.5%、0.6%、0.7%)对熬煮鱼头汤中营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