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理论基本组成及设备概况;并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论述了该布线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前瞻性等项优点,提出了该布线系统在建筑业具有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金爱顺  初丽徽 《轻金属》2004,(12):64-66
介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阐述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实现数控机床高效化和自动化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数控机床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动。通过分析数控机床通信发展的历程,提出基于ZigBee的数控机床通信系统技术方案,并介绍了通信系统硬件、软件功能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数控机床与工作站之间可以正常收发数据,避免了繁琐的布线,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郑美茹 《机床与液压》2016,44(2):199-202
为保护操作者的安全、防止切削液的外漏等,现代数控机床都安装了防护罩壳,这给现场在线监测的传感器布线、布点造成了困难。针对传统有线振动传感器在密闭防护罩壳内存在布线、布点困难和功耗高等问题,研制基于Android系统和CC2540单片机的无线振动测量仪。通过Android系统和蓝牙实现了仪器的在线参数设置和无线传输、实时数据显示和存储功能,无线传输有效地解决了传感器布线问题。以CC25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测量模块完成了信号预处理和采集,该单片机自带低功耗蓝牙模块与Android系统实现全双工通信并将数据存储在TF卡或者云空间内。实际测试表明:该仪器能实现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的精确测量,并通过单片机内部自带低功耗蓝牙模块与Android手机准确到收发数据、存储数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他新型无线测量设备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钟华  张宇  李鸣  查仙明 《机床与液压》2023,51(9):109-112
各种异构信息源工业设备间通信是实现智能制造关键落地技术。针对此问题,研发一种基于OPC UA的总线桥通信系统。构建嵌入式总线桥,硬件上支持与I2C接口和RJ45接口,软件上在Linux系统基础上移植UATCP协议栈,实现传感器与828D数控系统通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总线桥实现了底层设备与数控系统间的通信,具有跨平台性与简便性,使智能制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CAN总线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车载网络系统,以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简化布线、协调控制及提高汽车综合性能等。以TMS320LF2407A作为控制系统芯片,实现SCI与PC机的通信;使用VC++中MFC编写多线程串口通信界面程序,作为车载网络系统的测试、诊断软件;通过CAN总线实现对车身信息的实时检测及对控制部件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焊接生产车间往往设备数目众多、区域分散不集中,使得焊接过程的监控与管理非常困难,网络与总线技术的发展使焊接设备集中管理成为可能。针对焊接车间监控与管理系统组建的特点——要求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布线方便以及组网灵活等,对目前在焊接生产监控领域中常用的R S485串行总线、CAN总线、工业以太网、Zig Bee、Wifi以及3G六种通信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分析了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合应用范围,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焊接车间组建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对策:不同的数据通信技术与方案适应不同的焊接生产环境和要求,当一种通信技术难以满足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通信技术结合的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玉 《物理测试》2006,40(4):66-69
针对国产石油管漏磁探伤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介绍采取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着重分析了边缘效应导致管端检测盲区大的原因,从稳定磁化电流入手创新引入恒流源技术,使管端磁化效果得到改善;根据设备信号传输特点,选用新型材料制作电刷触头,提高了耦合能力和使用寿命;针对设备现场普遍存在的电磁干扰,采取合理布线、隔离电源、PLC接地、变频器滤波、选择接地点等综合手段,保证了探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张玉 《物理测试》2022,40(4):66-69
针对国产石油管漏磁探伤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介绍采取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着重分析了边缘效应导致管端检测盲区大的原因,从稳定磁化电流入手创新引入恒流源技术,使管端磁化效果得到改善;根据设备信号传输特点,选用新型材料制作电刷触头,提高了耦合能力和使用寿命;针对设备现场普遍存在的电磁干扰,采取合理布线、隔离电源、PLC接地、变频器滤波、选择接地点等综合手段,保证了探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开发一种基于PMAC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新型激光微细熔覆柔性布线设备。与传统的布线技术相比,激光微细熔覆柔性布线技术可以提高电路板制备的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构建了基于PMAC卡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该PMAC控制器不仅具有常用运动控制功能,同时可将通用软件如AutoCAD、Protel绘制的图形文件直接转换为加工文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以及扩展了系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煤机状态监测中传感器布线难引起的通信和能源供给问题,研究一种振动能量供电的无线监测系统,将采煤机械工作时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给工况监测用传感器及信息传输用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实现工况监测传感器自供电和智能检测。通过对系统组成功能模块分析,提出了全方向压电能量收集及无线监测系统方案,介绍了全方向能量收集装置结构设计及优化、低功耗能量收集电路设计、俘能器集能效率建模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分析等模块。研究对解决采煤机在线监测传感器布线难、通信难、能源供给难等问题,改善采煤机工况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存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等问题,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监控系统通信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借助Jitterbug和True Time仿真工具箱研究网络传输环境下的网络时延、采样速率和信息传递间隔等对网络控制系统实时性能的影响,采用网络性能综合评价策略优化系统通信参数,获取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有助于提高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煤机状态监测中传感器布线难引起的通信和能源供给问题,研究一种振动能量供电的无线监测系统,将采煤机械工作时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给工况监测用传感器及信息传输用无线通信模块供电,实现工况监测传感器自供电和智能检测.通过对系统组成功能模块分析,提出了全方向压电能量收集及无线监测系统方案,介绍了全方向能量收集装置结构设计及优化、低功耗能量收集电路设计、俘能器集能效率建模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分析等模块.研究对解决采煤机在线监测传感器布线难、通信难、能源供给难等问题,改善采煤机工况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焊机协同作业时通信布线复杂、成本高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无线倍感网的多焊机控制系统研究.该系统由控制中心、嵌入式网关和若干无线传感节点构成.无线传感节点采集焊接工艺参数,多个节点组成多跳自组织无线网络实现焊接参数的无线传输,参数信息汇集到嵌入式网关后,通过以太网传输给控制中心,实现多焊机实时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多焊机协调工作时参数检测、数据传输、布线难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得焊接生产更加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典的PLC和现场总线技术已不适合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拓扑结构的分散化需求,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系统设备层实时、可靠通信,是实现"一网到底"的最后目标.本文从分布式系统实时通信模型人手,分析跨网络、跨平台的工业测控系统的无缝通信问题,并利用自主开发的现场智能设备,研究解决设备层通信的实时性关键技术.该研究对于设备层的工业以太网实时通信系统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彪  金爱顺 《轻金属》2006,(1):58-60,64
介绍了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来统的设计要求,从报警装置的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择消防联动设备控制等方面阐述了设计时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与智能建筑相匹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方式和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FANUC Oi系列CNC系统实现PMC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及其重要性,结合PMC备份与恢复的理论与实践,阐述CNC系统三种通信方法的优缺点,目的在于使数控机床操作工及维修工程师具备基本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及时排除机床故障,合理使用CNC数控设备,使各工业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MODBUS总线在变频驱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采用Modbus-RTU通信协议,实现了CP1H和4台变频器之间的串行通信,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液压定量泵的流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实时性好,现场布线简单,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接口模块实现将标准PROFIBUS—DP从站设备连入DCS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且给出了模块的总体原理结构和具体硬软件设计方法。模块主要由ARM7 CPU和PROFIBUS—DP设备通信部分组成,具有组态下载、实时数据交互、PROFIBUS-DP总线通信和系统诊断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DCS系统与PROFIBUS—DP现场总线之间的通信。另外通过链接器和耦合器还可以将PROFIBUS—PA等其他设备接入DCS系统,大大提高了DCS系统的兼容性与开放性。该方案已经在浙江中控SUPCONECS-100系统上得到实际应用,并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加工业中取得良好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涛  周志远  杨建 《重型机械》2012,(3):168-170
针对铝挤压机后部处理设备上牵引机、拉伸机尾架等设备运动行程长,运动速度较快,布线困难的情况,采用无线以太网通讯技术,达到了扩大设备的控制范围,延长控制距离的目的.详细介绍了硬件结构及系统组成,其出色的网络覆盖范围、自由性和可移动性给设备的维护带来巨大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