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45-49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张洁的《无字》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旨在全面展示女性主体成长的成长小说。两部作品记录女性生命成长的历史时,都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主人公的"出走"与皈依,展现了女性为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与逆境顽强抗争,从而独立自强的心路历程。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成长均集结到"皈依"。简·爱的皈依是"复归乐园",吴为的皈依却是"走向死亡","殊途"同"皈"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描述女性成长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两部作品都采用了自传性叙事的表现方式,由此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本论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在盖茨海德—落伍德—桑菲尔德—圣约翰家—重返桑菲尔德这几个阶段中心理成长的过程,并深刻解读了每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原因。对女主人公心理成长过程的探讨,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对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当代年轻人了解自己成长因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简·爱》作为一部影响持久旷远的世界名著,自其诞生以来就备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家的青睐。伴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学界从多个维度对《简爱》的进行了相关后殖民解读,但鲜有研究针对文学作品中的财产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本文立足于分析作品中相关财产的后殖民意义,并揭露19世纪众多文学作品中语焉不详的财产的后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向世人展示人的价值、尊严与爱的同时,也通过作品中简爱和罗切斯特等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纷繁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表达了她对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深刻关注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3)
《简·爱》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作家、文学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及读者的关注,不同的时代又赋予它不同的意义。本文拟从主人公简·爱居贫寒而自重、自尊自强自立、追求平等自由等五个方面,解读《简·爱》对于21世纪女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艺术魅力的角度分析《简·爱》。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翻译文本是近年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笔者通过总结研究《关雎》的两首英译作品发现,外国译者在处理文化相关的原著时都选择了去文化的归化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本不带任何翻译痕迹。这种对文化差异性的隐藏正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批判的。笔者认为,在处理重大文化差异时,译者应选择宁信而不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5)
语用学如今在翻译研究的领域中得到了重视。在翻译研究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在经典著作《简·爱》的中译本里,不乏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翻译过程,让译文更加符合原文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本文将对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理论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加以实例分析和总结。通过具体的文本《简·爱》的翻译研究来表明这两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互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她外表平凡朴素,身份低微,自尊心极强,拥有着杂草般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反抗的精神,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简·爱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独立的性格、进取的精神和美好的理想,在世俗的压力下,她凭借努力工作,聪明智慧和倔强的个性,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虽然她身材矮小,但是灵魂高大,勇于追求真爱并对所爱的人忠贞不渝。她的善良、聪明、独立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最终赢得一份超越世俗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
《时震》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冯内古特的封笔之作。小说没有固定的情节和叙事模式,文本呈现片段性、断裂性,消解了传统小说的二元对立结构,颠覆了原有的权威和秩序。后结构主义理论用解构的方式来重建文本,为理解和阐释《时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6)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虹》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虹》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小说的象征及意向、情节、结构方面探讨《圣经》对《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1)
《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了三个排水管工与在屋顶晒太阳的丽人之间的故事,无论他们怎样地来吸引屋顶上的丽人的注意,都没有成功。并且招到漠视,摒弃两性关系不讲,这也体现了当时伦敦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夏绿蒂·勃朗特的名作《简·爱》,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女性与自然紧密相连,并均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向我们展示了夏绿蒂·勃朗特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4)
《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著作,既博大精深又浪漫雄奇,其思想、艺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华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文化元典,《老子》和《圣经》中所展现的不同的智慧观,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展现中华民族和希伯来民族智慧的深层意味和核心价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两书中的智慧观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有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认为是反映12世纪初宋徽宗时清明盛世的作品,作品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繁荣景象。从美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件作品的中心往往能够最好地表达主题。文章从《清明上河图》的中心部分来看在当时图像所表现的祥和背后的北宋社会的冲突和妥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和其他古老民族一样,中国古代社会也相信是神灵在主宰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鬼神问题属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问题中那些最重要的范畴之列。因此,孔子关于鬼神的观念,对待鬼神的态度,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关系到中国古代哲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其男女平等思想在第五卷中有集中体现。柏拉图的男女平等观有三方面的内涵:承认男女有相同的天赋;赋予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利;指出男女应承担相同的职务。虽然该思想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却有其矛盾性、遗憾性和政治性,因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24)
《漫游者》是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短篇小说。《漫游者》中的女主人公维尔吉毕其一生进行了寻找真正自我的漫游之旅,维尔吉的反抗精神以及维尔吉获得的重生,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该文简述了冯纪忠先生对《大风歌》的解读,认为他一反两千多年来对《大风歌》的赞扬之声,对所谓"气度雍容、格调高,是堂堂大雅"的评价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揭露了《大风歌》所反映的狭小保守的格局,并对时下文艺状况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