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车路协同业务是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的核心业务.本文研究了以边缘计算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车路协同计算系统和一个基于智慧城市车路协同三层计算平台的网络体系架构.本文分析了以路侧边缘计算为核心的路口场景接入路侧网络方案和接入回传网络的两种建网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依靠传统云计算的智慧交通系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但已无法满足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型车载应用对传输带宽与时延的需求。为了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保障公众信息及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将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首先对智慧交通的发展概况进行整体描述,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充分利用边缘计算物理邻近、高带宽、低时延、位置认知的特点解决目前交通系统信息传递延迟、数据处理不及时、传输负载大等问题。然后,基于无线传输、信息感知、计算卸载及协同处理等方面阐述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交通面临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在建筑沉降监测系统数据噪声大、实时性差以及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和图像处理的建筑沉降监测系统。该系统把激光光斑图像、倾斜角度和GPS数据的处理任务放置在边缘节点处完成,通过4G网络将处理完成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减少了数据传输时间,提高了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可实时高效智能化地监测和预警建筑沉降信息。  相似文献   

4.
作为智慧学习系统这一人工智能的代表技术,深度学习将受益于计算能力、算法和数据集的进步。而另一种技术是边缘计算技术,它是从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发展而来的。因传统的云计算模型已经无法有效处理大量的计算任务,新的应用也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边缘计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6.
7.
智慧交通和智能网联是边缘计算应用的典型场景。在“云-边-端”系统架构中,边缘计算承载着云侧算力下沉及端侧计算任务卸载的使命。本文分析了边缘计算在智慧交通及智能网联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不同业务场景下边缘计算需要处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边缘计算在“云-边-端”架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车载边缘计算(Vehicular Edge Computing,VEC)是一种可实现车联网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用户将计算任务卸载到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服务器上,不仅可以解决车载终端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能耗,降低车联网通信服务的时延.然而,高速公路场景下车...  相似文献   

9.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使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 MD)能够将任务或应用程序卸载到MEC服务器上进行处理.由于MEC服务器在处理外部任务时消耗本地资源,因此建立一个向MD收费以奖励MEC服务器的多资源定价机制非常重要.现有的定价机制依赖于中介机构的静态定价,任务的高度动态特性使得实现边缘云计算资源的有效利用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框架,其中MEC服务器和一个聚合平台(aggregation platform, AP)充当跟随者和领导者.我们将多重资源分配和定价问题分解为一组子问题,其中每个子问题只考虑一种资源类型.首先,通过MEC服务器宣布的单价, AP通过解决一个凸优化问题来计算MD从MEC服务器购买的资源数量.然后, MEC服务器计算其交易记录,并根据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multi-agent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MAPPO)算法迭代调整其定价策略.仿真结果表明, MAPPO在收益和福利方面优于许多先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10.
张展  张宪琦  左德承  付国栋 《软件学报》2020,31(9):2691-2708
目标追踪算法虽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实时性和功耗问题,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算法难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部署应用.结合边缘计算技术,从应用部署优化的角度,对目标追踪算法在移动设备上的部署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目标追踪应用特点、移动设备特性以及边缘云网络架构的分析,提出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的目标追踪应用部署策略.通过任务分割策略,将目标追踪应用的计算任务合理卸载至边缘云,并利用信息融合策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融合;此外,利用运动检测,进一步降低终端节点的计算压力和功耗.通过对不同部署策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计算任务本地计算,该部署策略明显降低了任务响应时间;相比完全卸载至边缘云,该部署策略降低了相同计算任务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智能公交系统存在的通信带宽有限、易产生信息孤岛、缺少实时路况等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该系统融合公交信息采集、运营调度、公交监管和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借助.NET对平台进行了三层架构部署,总结良好的软件设计及开发思路,并为平台运行所需的最终软硬件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经测试稳定性和实时性较高,能够满足公交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人机界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的灵活交互,分析人机界面的功能,详细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多平台的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阐述了ARM-uClinux系统软件构架以及如何在进程间传递信息以实现多进程协调工作。设计了基于短消息服务人机交互方法。鉴于Web服务的广泛性,提出了Web服务作为另一种交互平台,在智能交通人机界面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试验结果证明,基于多平台的人机界面的可靠性,并可以改善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聚类算法研究中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历史信息、参数优化过程慢的问题,结合边缘智能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的分布式自适应分类算法,算法部署于边缘计算(EC)节点,提供本地的智能分类服务。该算法通过引入监督信息改造传统数据场聚类模型的结构,使其能够应用于分类问题,扩展了数据场理论可应用的领域。基于数据场思想,该算法将数据的域值空间转化为数据势场空间,依据空间势值将数据分为无标签的多个类簇结果,再将类簇结果与历史监督信息进行云相似度比较,并将其归属于与其最相似的类中;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步长的参数搜索策略以提高算法参数的优化速度。在此算法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方案,通过云中心与边缘设备的协作,将分类任务切割分配到不同层次的节点,实现模块化、低耦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均保持在96%以上,且汉明损失均低于0.02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准确分类并提高参数优化速度,整体性能优于逻辑回归(LR)算法与随机森林(RF)算法。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reconfigurable aperture coupled fed antenna with a defected ground plane for 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The antenna design with aperture coupled feed line. The defected ground plane allows variation in reactance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around the center frequency and coupling of energy. This antenna is multiband and works at resonant frequencies of 2.45, 5.9, and 24 GHz allowing measurable reconfigurability with the help of PIN diode. From the measurement, one can infer that the bandwidth is 0.8, 1, and 8.5 GHz, and gain obtained are 11.7, 4.04, and 4.4 dBi at 2.45, 5.9, and 24 GHz frequencies, respectively. It is circularly polarized with a broadside radiation pattern. The advantage of this design is that it covers all the three bands allocated by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or ITS and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t is an electrically small, low profile antenna and has a simple structure thus gives large bandwidt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激光雷达实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周边环境的3维建模,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自主定位和精准导航。针对目前单个车辆激光雷达建图周期长、算力需求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多车协同建图方法,能够有效地负载均衡,在保证单个车辆精准定位的同时,增加多个车辆之间的地图重用性。方法 构建基于阈值的卸载函数,论证边缘计算下的多车卸载决策属于势博弈问题,设计实现基于边缘计算的势博弈卸载算法,在模型具有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任务调度,引入α-Nash最佳响应动态加速算法收敛,并采用由粗到细的点云匹配方法提高地图匹配性能,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最后,基于地图的相对可信度,高效地合并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多个车辆的建图数据。结果 实验表明,基于博弈论的调度方法在保证定位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多车协同SLAM,且多车协同的定位与建图结果与使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time kinematic,RTK)的高精度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GPS)结果足够接近,相比于单车建图而言,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的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6.0倍和3.9倍。结论 本文方法解决了基于边缘计算的多车协同激光雷达SLAM问题,借助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资源,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有效地减少本地资源需求和定位延迟。该方法通过各个车辆之间的资源博弈,最终实现纳什均衡。实现基于边缘计算的激光雷达定位服务,且高效地完成多车之间的地图合并,仿真和真实环境中的实验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统一建模语言设计智能交通的工程系统为研究,结合统一建模语言的特点,详细讨论了统一建模语言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体系及软件部分的方法,提出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结合统一建模语言的流程、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有监测系统无法很好地应对疫情环境下存在的交叉传染以及追溯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套基于边缘计算的公共交通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建立图数据库来储存乘车人员与乘车信息,同时使用双数据库模型防止建立索引带来的阻塞,从而完成插入效率与搜索效率的均衡;其次,在车辆人像信息提取中,采用HSV色彩空间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并建立人脸三维空间模型来提升神经网络的识别准确率,在目标佩戴口罩时,通过较明显的鼻尖特征点、下颌特征点与未遮挡的鼻梁部特征点回归出其口鼻等特征点信息;最后,通过k度搜索快速找出密切接触乘客。在特征对比测试中,该方案在BioID数据集和PubFig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99.44%和99.23%的正确率,且在两数据集上的假阴性率均小于0.01%;在图搜索效率测试中,在浅层次搜索的时候,图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并无较大差异,当搜索层次变深时,图数据库效率更高;在验证理论可行性之后,模拟了公交车与公交站的实际环境,经测试所提系统在其中的识别准确率为99.98%,识别时间平均约为21 ms,符合疫情监测的要求。所提系统设计可以满足疫情时期公共安全的特殊需求,能够实现人员甄别、路径记录、潜在接触者搜索等功能,从而有效地保证公共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郭晓东  郝思达  王丽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9):2803-2807+2814
车辆边缘计算允许车辆将计算任务卸载到边缘服务器,从而满足车辆爆炸式增长的计算资源需求。但是如何进行卸载决策与计算资源分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运动车辆在连续时间内进行任务卸载很少被提及,尤其对车辆任务到达随机性考虑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动态车辆边缘计算模型,描述为7状态2动作空间的Markov决策过程,并建立一个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来解决问题。另外,针对离散—连续混合决策问题导致的效果欠佳,将输入层与一阶决策网络嵌套,提出一种分阶决策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对比算法,在能耗上保持了较低水平,并且在任务完成率、时延和奖励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这为车辆边缘计算中的卸载决策与计算资源分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led to the rapid and uncontrolled proliferation of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ISSs), serving to supervise urban areas. Driven by pressing public safety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modern cities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angled cyber‐physical environments, consisting of numerous heterogeneous ISSs under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domains with low or no capabilities for reuse and interaction. This isolated pattern renders itself unsustainable in city‐wide scenarios that typically require to aggregate, manage, and process multiple video streams continuously generated by distributed ISS sources. A coordinated approach is therefore required to enable an interoperable ISS for metropolitan areas, facilitating techn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o prevent network bandwidth saturation. To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combines several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 namel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edge computing and big data, into a common framework to enable a unified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an ISS at an urban scale, thus paving the way for the metropolitan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 (MISS). The proposed solution aims to push data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tasks as close to data sources as possible, thus increasing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 levels that are usually critical to surveillance systems.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the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based on a distributed ISS scenario in a crowded urban area, implemented on clustered edge devices that are able to off‐load tasks in a “horizontal” mann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ed MISS framework. As demonstrated by the initial experiments, the MISS prototype is able to obtain face recognition results 8 times fast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ff‐loading pattern, where processing tasks are pushed “vertically” to the cloud.  相似文献   

20.
针对智能交通网络恶意入侵系统不断升级、手段层出不穷、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以及传统防御手段对未知入侵或其变种无能为力的现状,通过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和特点,借鉴FSM主动防御系统模型和P2DR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双层动态蜜罐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主动防御方案.该方案分层布设产品型和研究型蜜罐,产品型蜜罐拦截包括未知入侵或者其变种的入侵,并将其转入研究型蜜罐;研究型蜜罐对入侵进行分析,提取攻击源信息,从而实现保护智能交通系统网络及为公安机关提供入侵违法犯罪证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