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难归根结底是因为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环境与发展趋势不合。在新的媒体时代里民间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最大弊端就是封闭性和保守性,缺少创新性,在面临没有文化认同感、实用性下降等挑战时,被逐渐边缘化。但通过体验、获得基于自身认知的文化观念,使传承不断层,让传统民间美术在未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是我们对民间美术数字化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关注,担负着文化传承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践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不强、高等 学校非物质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等是其重要成因。因此,可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教育、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实际运作质量与作用,以及政府提供一定就业优惠与补贴等促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有知识产权问题,有教育传承问题,也有创新发展问题。文章就这几个方面做些探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泥人张彩塑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文章旨在研究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丰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泥人张彩塑的现状,将其传承和发展的优势与国内惠山泥人和大吴泥塑作对比,找出泥人张彩塑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泥人张彩塑传承当代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工艺美术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它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艺术。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中,面临种种新的挑战,应该借助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思路,透过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工艺美术的传承性,有效提升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软件工程师》2016,(8):48-50
土族盘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保护和传承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由传承人言传身教,实物展示推广等,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濒临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开发了基于Web的盘绣电商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收集并存储了现有的盘绣艺术作品的高清图像,并通过电商平台再现盘绣艺术,用户不受地域限制即可注册登录进入该系统,在系统中更详细的了解盘绣的手工艺术以及盘绣的文化艺术,利用网络更加广泛的推广盘绣艺术和盘绣文化,为盘绣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民间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现状、民间手工艺引入科技馆的必要性等相关问题,重点探讨了适合融入科技馆教育的民间手工艺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在科技馆教育中融入民间手工艺,为拓展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顺利 《福建电脑》2014,(4):56-57,122
近年来,非物质化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目前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收徒形式进行,一旦传承人离世会导致一些技艺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失传,基于此,本文研究将"非遗"传承与动画类课程教学相结合,从动画类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凤翔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它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陕西凤翔泥塑的历史、工艺、类别和特点等,并以"传统引领时尚"为中心点指出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产业化经营成果及发展趋势,同时充分展示了陕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丰硕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课程建设与具体实施情况,强调了数字化展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现行当涂民歌保护模式难以满足民歌传承、保护的需求。作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 术表达,民歌与版权保护对象形式契合。版权保护模式的适当选择要有效调适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和公众间利益的平衡,使信 息获得最大、最优化的产出和使用。因此,权衡传统民歌艺术不同于普通作品的特点,以立足传承、兼顾创新为立法目标,厘定权利 主体,明确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方式,方能实现传统民歌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教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异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利用地域优势,打造校内特色项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引入云南活态地域文化以及国际设计师教学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经过实践,学校就业率和专业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非遗传承人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得到改善。从根本上建立了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体系,同步拉动云南少数民族产业振兴,达到双向助力、双向反哺目的。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艺术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留住民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课题。现代艺术教育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艺的重要方式,把民艺合理引进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民艺在现代教学中的传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兰州雕刻葫芦是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阮氏家族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阮氏雕刻葫芦,如今已经四代人了。百年来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一特种工艺,代代有继承,代代有创新。文章阐述四代传承人的艺术成就,分析阮氏家族的传承因素和责任,及能够让他们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潮汕嵌瓷作为潮汕地区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研究价值,2007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通过分析潮汕嵌瓷的制作工艺以及潮汕嵌瓷的作品题材,深入解析潮汕传统嵌瓷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蕴涵着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贵州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的数据挖掘,采用词云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有价值的关键文本信息,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媒体技术在保护非遗技艺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字影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并促进其发展。文章以北海贝雕博物馆非遗传承单位为依托,实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非遗技艺传承的具体应用。设计构建了北海贝雕博物馆App平台,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实现贝雕作品展示、工艺教学、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购买等多种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