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茶亭斑岩型铜金矿为例,在进行综合指标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矿床工业指标优化原则,对矿床工业指标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了盈亏平衡品位,确定了最优工业指标,增加了矿产资源储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李磊  魏旭  卢晶  遇祯  王枫  张青 《矿产综合利用》2020,41(2):118-121,127
本文通过详细的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单矿物分析、X衍射分析,物相分析等手段查明安徽省宣州区茶亭铜多金属矿床中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合,研究了该矿床中金矿物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安徽某多金属铜矿石铜品位0.96%,硫品位7.30%,含金0.28 g/t、银16.3 g/t,硫、金、银达到综合利用标准。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中,氧化率较低,硫主要存在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通过采用1粗2精2扫优先浮铜—浮铜尾矿2粗2精2扫选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最终可获得铜精矿品位19.29%、回收率91.75%,硫精矿硫品位37.70%、回收率61.01%的良好指标,同时在铜精矿和硫精矿中富集了回收率分别为75.06%、87.04%的金、银,实现了有价金属金、银的综合回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试验结果可为该多金属铜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勇  张丽敏  孙伟 《矿冶工程》2019,39(3):46-50
对某黝铜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合矿石性质及一系列探索试验研究结果,最终采用铜铅混浮-混浮精矿再磨-铜铅分离-混浮尾矿浮锌-锌尾矿浮硫的工艺回收该矿中的铜、铅、锌和硫,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18.25%、铜回收率73.88%,铅精矿铅品位59.91%、铅回收率82.06%,锌精矿锌品位50.15%、锌回收率91.82%,硫精矿硫品位49.96%、硫回收率74.14%。通过所确定的工艺流程与药剂制度对选矿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铜精矿品位提高6.51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8.68个百分点,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6.59和2.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正九瑞地区物化探异常调查评价项目取得新进展:江西物化探大队在瑞昌市通江岭矿区施工的ZK902孔见7层铜矿体,累计铜矿体视厚度94.80m,铜矿平均品位0.39%,最高达7.17%,并伴生有银、钨矿(化)体。  相似文献   

6.
阴极发光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矿物化学分带及内部生长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四个主要斑岩岩体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形态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讨论锆石成因及其对找矿的指导意义。锆石阴极发光形态显示多数为岩浆锆石,少数为热液锆石和继承锆石核;稀土配分型式均呈现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强Ce正异常和弱Eu负异常的岩浆锆石特征,其中少数配分型式分散且轻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为热液锆石;Ti、Ce、(Sm/La)N、Nb/Hf等元素含量及比值范围均位于区域。甲玛矿床4个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同时受热液流体作用的影响。因而,利用锆石特征可为判断同类型斑岩矿床的成矿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7.
王洪忠 《金属矿山》2009,39(9):108-112
介绍了钼的特性及铜钼分离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铜钼分离最佳工艺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选用巯基乙酸作抑铜浮钼分离抑制剂,可以很好地解决钼矿选别作业回收率低的问题。在选定的最优化条件下,经过多次精选后,钼精矿品位最终可稳定在含Mo 50.00%以上,铜钼分离钼的回收率可提高到85.00%。  相似文献   

8.
9.
安徽某低品位铜锌多金属矿石中锌、铜、铁和硫的品位分别为1.93%、0.35%、7.85%、4.03%;金品位为1.01 g/t,银品位为13.05 g/t。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对该矿石开展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各有价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各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以及影响它们回收的最主要因素,为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实现其综合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优先选铜、铜中矿再磨精选,锌硫混选再分选的原则流程,并将金、银富集于铜精矿中,实现了矿石中锌、铜、硫以及金、银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高德水 《矿冶》2020,29(2):28-33
针对铜锌硫铁型复杂多金属矿原矿锌含量高,采用优先浮铜—锌硫混合浮选后锌硫分离—磁选回收铁工艺铜优先分选效率低、合格锌精矿生产困难、高碱度回水负影响选别作业等问题,以仙人桥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生产为实践,通过对选铜流程进行局部改造,采用优化选铜药剂制度,选锌作业降低碱耗及高pH值回水分用等措施进行选矿工艺技术改造。实践表明,流程改造后,采用石灰和亚硫酸钠调控矿浆pH值、改性LC (含木质素磺酸盐类混合物)抑制锌硫并缩短锌矿物浮选时间,可强化铜锌矿物分离,产出锌含量低于6%的合格铜精矿,规避铜产品销售困境。以BK526和石灰组合使用抑硫浮锌,分储分用调控使用锌硫分离高pH值回水,增强锌硫分离作业稳定性,促成锌品位高于40%的锌精矿连续产出,实现了多金属硫化矿物资源优势利用,企业降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西藏某地斑岩铜矿是一个以铜为主,伴生有钼、银、铼等有益组分的特大型矿床。矿石主要呈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产出。研究该矿的综合利用,对开发利用我国西藏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试料性质试料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和辉钼矿,其次为铜蓝、蓝辉铜矿、辉铜矿、黝铜矿  相似文献   

12.
柳树底铜多金属矿床地处胶辽隆起带的太子河-浑江坳陷西部,是典型的矽卡岩铜矿床。在结合前人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的成因等方面分析矿床的形成过程。从其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数据反映了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岩浆及构造作用下矿床经历了三次构造热蚀变及矿化作用,建立了该矿床为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矿区内的低阻、高激化体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进而建立了找矿模式。矿床地质环境为灰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加上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床内高激化的物性特征,其指示矿体的分布,为寻找盲矿体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铜、铅氧化率较高,并含有次生硫化铜的低品位矽卡岩型多金属共伴生矿石,试验在铜铅混合浮选—混合浮选尾矿选锌流程基础上,采用新研制的铅矿物有机抑制剂EMY-306,对铜铅混合精矿实现了无需脱水、脱药条件下的铜、铅有效分离,简化了传统铜铅分离工艺,为铜铅分离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南美洲某铜矿为伴生金银的斑岩型铜矿,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为蓝辉铜矿,偶见铜蓝及黝铜矿、孔雀石;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另有微量金红石、毒砂、磁铁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其次为正长石、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黑云母等。EC药剂在弱碱性矿浆中对铜矿物具有选择性强且对伴生金银矿物也有较好浮选效果的特点。以相同的粗磨抛尾、粗精矿再磨浮选的原则流程,通过采用选择性捕收剂EC并以丁基黄药为粗选辅助捕收剂的新药剂条件,在弱碱性浆中EC药剂粗选加丁基黄药粗扫选的流程方案,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6.21%及回收率87.49%,指标较理想,其总尾矿水pH值<9,达到属地淡水体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某伴生多金属铜矿进行了回收率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磁-浮联合流程与中矿再磨相结合的方案,得到了含铜20.46%、回收率88.03%的铜精矿和含铁53.91%、含硫20.90%的高硫铁精矿。分析发现,中矿再磨后粗颗粒明显减少,各类矿物解离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云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中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带的南端,是三江多岛弧成矿带内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产地之一。系统整理了区内15个代表性成矿斑岩体768件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依据Cu含量分为含矿和不含矿两类数据,并与全球埃达克岩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元素含量对比值,进行投图后获得交叠率较好的图件共14340幅。研究表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斑(玢)岩体具有全球埃达克岩属性,但又独具特点,具有明显的高钾性特征。与以高钾钙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为主的中国东部埃达克岩特征相似,该区斑(玢)岩体具有更高的w(Al2O3)/w(Co)、w(Al2O3)/w(Mo)值;相对于不含矿岩体,含矿岩体中Ba、V、Ni、Co等元素的含量区间较为集中,且w(Al2O3)/w(Mo)值明显偏低,为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岩体含矿性的判别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杰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11):151-154,162
202斑岩铜矿床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钾化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矿化带-青磐岩化带。该矿区脉体较发育,以细脉浸染、网脉状矿化为主,脉体类型多样、切割关系复杂。对相应蚀变矿化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温度外围为180℃~460℃,其中钾长石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较低,可能在钾化阶段经历了多个阶段热液活动,或是岩体的抬升过程中有包裹体遭受。其他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变化与成矿阶段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从早期到晚期温度逐渐降低,表现出流体系统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提高安徽某铜矿铜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安徽某铜矿原矿品位下降,铜的回收率有所降低的问题,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半优先半混合浮选流程以及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工艺,最终获得的总铜精矿铜品位为20.71%,回收率为91.53%。在保证现有流程铜品位20.70%的情况下,回收率比原有流程提高了1.13%。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及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化学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综合手段,研究了安徽某铜铅锌多金属矿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金主要分布在银金矿中,分布率为76. 53%;银主要分布在碲银矿中,分布率为70. 46%。影响金银回收的主要因素是金银矿物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分别有43. 52%的金和19. 32%的银以黄铁矿包裹体的形式存在,由于金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其中20μm以下的金矿物和银矿物分别占46. 54%和83. 65%,因此这部分金银主要损失到硫精矿中。  相似文献   

20.
某斑岩型金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斑岩金铜矿的矿石性质,针对有用矿物的分布特征制定了金铜混浮选流程,并进行了一段磨矿、粗精再磨、中矿再磨对比试验,粗精再磨闭路流程指标最优,混合精矿产率2.35%、含金40.41g/t、含铜24.08%、金回收率84.40%、铜回收率89.51%。并提出了多收粗粒金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