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20,(4)
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规定,在无权处分情形下形成的合同,由于合同当事人在成立合同时欠缺相应的处分权能,合同是效力待定的状态。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没有取得真正权利人的追认,合同是无效的。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却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当事人以欠缺处分权主张合同无效的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那么意味着无权处分的合同是有效。新旧法条的矛盾使得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使得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希望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效力部分做出统一的规定,以立法的统一性保证司法裁判的统一性,避免无权处分案件裁判结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
无权处分问题因其复杂性而被称为"民法学上的精灵"[1]。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息。我国《物权法》原则上采用债权主义的变动模式,基于此,"有效说"更为合理。本文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无权处分制度涉及《合同法》的第51条规范,其规定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由于法条规定不甚明确,在不同理论前提下就会对该问题得出不同结论,我们需注意的是,我国并没有认可物权行为的理论,不存在债权合同有效而物权行为效力待定之说。新出台的《合同法解释(三)》中第3条也并不是对《合同法》第51条的修改,而是针对不为《合同法》第51条所调整的案件类型,它使得无权处分适用情形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1):258-259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在我国学界颇具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和实施,此"精灵"又再一次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比较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问题的两种学说,进而理清对《合同法》第51条理解出现分歧的根源,认为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规定为有效,才能更好的保护交易安全,平衡原权利人及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198-202
无权处分和无权代理作为民法意义上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又蕴含了不同的法律行为内涵,但是法律行为内涵并不能直接的指导案例审判,其法律行为或法律上所蕴含的"假设"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认定与适用,是民法领域从法律认识到法律实践的法律过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1)
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交易的复杂性较高,无权处分经常会出现,有必要保护交易的安全。而我国合同法51条对无权处分的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制,破坏了合同自由原则,不利于维护第三人的利益,有害于交易安全,同时违背法律制度的协调与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将物权行为理论研究清楚。所以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出现,代替了51条,打破了长期控制的不利局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对我国法律内部协调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189-190
2012年最高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三条备受关注。因为第三条一改往日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的论调,认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为有效。不少学者为此甚至发出了《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已经被废止的论调并针对此问题引发了激烈论战。从最高院的态度转变中,我们可以从中显而易见的发现,我国法律已经在事实上引入了"物权行为理论",摒弃了以往的"债权形式主义",转而实施"物权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2012年7月,最高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其中第3条对于无权处分的买卖合同之效力的规定从文义解释的角度来看,与合同法规定不完全契合。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该条的适用范围,即仅仅适用于"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受到限制的所有人处分自己的财产"的情形,不包括"恶意或误认处分他人财产"。从而避免司法解释与现行法律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9)
在民法典的视角下,对于解释《合同法》中的效力规则,依然存在不明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合同法》第51条的内容只作为主要分析研究的切入点,对是否坚持物权处分的效力规则的规定进行着重探讨,同时对在民法典中是否废除《合同法》第51条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重点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228-229
冒名处分不动产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也是同案不同判。本文从冒名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出发,否认了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直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观点,认为其应当类推适用无权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票据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追认制度及法律责任承担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其在相关司法法律中的应用具体展开,并就完善我国《票据法》无权代理条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3)
无权处分和无权代理作为民法意义上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又蕴含了不同的法律行为内涵,但是法律行为内涵并不能直接的指导案例审判,其法律行为或法律上所蕴含的"假设"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认定与适用,是民法领域从法律认识到法律实践的法律过程。通过实践之中的冒名出售不动产案件,讨论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的适用。并且讨论在该情形下保护真正权利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162-163
"动机",乃引诱、趋使萌生行动的内心机制、因子是也①。人的行动方向趋同,内心却变幻万千,于是动机于无从考究,哪怕从行为点点迹象推敲,也不过是管窥蠡测。综观民法,不乏对动机性质的法律评价及其规制②,但动机与民法的生命力,依然不得不归于法律行为领域。本文欲从动机于法律行为作用方式、效力出发,依动机的外化、客观化程度,相应对动机对法律行为生效、可撤销、无效的影响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4.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的出台,物业管理本身的各项法律法规正不断健全、完善、细化,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在物业管理领域不断得到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的出台,物业管理本身的各项法律法规正不断健全、完善、细化,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在物业管理领域不断得到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4)
利益法学认为,法官在判断具体争议进入实体审理程序是否具有必要性之时,应衡量相关各方的利益,对其中牵涉到重要利益的争议予以受理以便将其纳入司法审理范围之内。诉的利益①这一概念随之产生。本文以诉的利益为切入点,对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4)
唐朝统治者重视以法律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强调法律简约,稳定,以利于执行和遵守。这种相对稳定不仅带来了社会安定,还树立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李世民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的法律思想,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也就是说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太宗的思想对唐朝的立法、司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后世立法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2)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项突破性原则,对于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行政法起步整体较晚,对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法律规定还需进一步健全及完善,本文就信赖利益用"补偿"而不是赔偿、利益损失的具体量化及评估标准、对于到期许可证的延续及"补偿"、撤销时效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心舟  杨平华 《规划师》2013,29(4):76-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出台,确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行政许可的直接依据。然而在管理实践中,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行政许可自身特性的存在,两者在特定情况下"关系紧张",如何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往往存在分歧。基于此,研究在深入辨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行政许可法律属性及特点的基础上,引入行政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提出以过渡处理的信赖利益保护方式作为协调控制性详细规划与规划行政许可之间关系的措施,以期为规划管理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