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茶叶界就有一个共识:好茶还需好水沏。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无水"即指没有好的泡茶之水。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即,用好的水泡出来的茶,会体现茶叶全面的品质;反之,若用不好的水来泡茶,则  相似文献   

2.
王琼说茶     
茶人泡茶都知道好茶还需要好水冲泡。泡茶用水是十分讲究的。早在唐代,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 江水中, 井下水。"其中当然是山中流泉为最。  相似文献   

3.
泡茶之道     
茶的传统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早在秦汉以前,饮茶之风已相当流行,及至唐代,此风更是盛极一世。时至今日,中国人饮茶的艺术仍然保存至今。泡茶艺术中国人对于饮茶十分讲究,泡茶之道在于好茶、好水、如系奠,再加上信当的巧遇s式,可能逍出浓困苦蕾的靓茶采.妈东音也能透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故乡扬州,崇尚吃茶的风气很盛。小小一杯茶,它在扬州人生活中占据的地位非同一般,它已形成一整套的扬州茶文化。 与日本茶道的那套讲究形成表现的繁复礼节相比较,扬州人吃茶更讲究实惠,受用,随意,其茶俗十分的淳朴。扬州人早、中、晚都爱饮茶,素有“皮包水”之称。早茶讲究浓香,可以润喉醒目;午茶喝的是烫茶,便于进食爽身;夜茶以清淡  相似文献   

5.
好茶配茶点     
好茶无声招人饮,喝茶人是被茶香引来,又极其愿意再将之与人分享,这是爱茶人必会做的一件事,所以有了茶会,便有了茶点。茶点既为果腹,更为呈味载体。在与茶的搭配上,讲究茶点与茶性的和谐搭配,注重茶点的风味效果。  相似文献   

6.
    
《缤纷家居》2014,(4):188
正茶事,从来都是中国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趣元素。赏花之茶、吟诗之茶、一期一会之茶……茶已经从一种单纯的物质存在变成了某种精神的寄托。从大唐陆羽的《茶经》到清代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在茶从"物"到"神"的几千年演变过程中,有超过百余种的专著研究此事:茶法、茶谱、茶录、茶经、茶史、茶集、茶辩、茶事、  相似文献   

7.
孔润常 《美食》2007,(4):50-53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着极为突出的描写,洋洋百万余言其中提到茶事文字就有260余处。有的一个章节竞占11处之多。咏茶的诗词有10余处,在120回章节中,作者不惜用一个章节——《品茶拢翠庵》来专门品茶论水。曹雪芹不愧是品茗高手,茶道行家。他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  相似文献   

8.
浮云 《中国食品》2011,(20):72-73
茶,属清品,冲淡平和,文静高雅;更有君子之风,与文人雅士十分有缘。自从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释皎然、颜真卿的极力推崇,茶便时常与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文人墨客以“茶事”为题,以茶抒怀,以茶写景,描写品饮乐趣的诗文、歌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9.
"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茶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详解了银壶烧水的妙处:瓷和石很雅,但热传导太差,容易炸、碎,不易烧开水。石头和粗瓷土气未去,流于观而疏于用。白银做壶最为洁净,不会破坏茶的原味。如今,人们可用银诺的银壶泡茶,在凭吊古风的同时,一享千年风雅之梦。"水为茶之母,好水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好茶的醇香,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钦变薄,即古人所称的‘若绢水',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深圳市银诺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威侃侃而谈白银与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桐柏山产茶,所以桐柏人爱喝茶。泡茶讲究水,尤其是常喝茶的人;茶要好茶,水也要好水。因此,哪个地方的水好,你不用问桐柏县水利局的人,你问老喝茶的便知道了。  相似文献   

11.
茶诗谈趣(八)——茶之味钱时霖(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311115)人们喜欢饮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茶的滋味好。而诸多文学家、诗人于品饮后更觉其味无穷,于是便有了种种比喻和愉悦的感受,便有一首首优美的茶诗。一、优美的比喻1.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唐钱起...  相似文献   

12.
辛雨 《美食》2005,(2):48-48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相似文献   

13.
陈陶然 《美食》2012,(3):56
武夷茶因为有随园老人袁枚的品题而多了三分风流蕴藉。袁枚(1716-1798)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学士、性灵派的代表,字子才,随园老人是他的号。他是浙江钱塘人,喜好茶事,写了不少茶诗茶文,他曾于1786年71岁时远足武夷,所写有关武夷茶的论述十分精辟,脍炙人口,武夷一地,至今有人乐于拿随园老人的话作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4.
耿海 《食品指南》2013,(7):70-72
老北京人喝花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喝水。北方气候干燥,喝水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事。由于缺少好的山泉水,老北京城里的人大多喝的是井水,而城里的井水多半口感差,所以,用花茶沏水喝就逐渐成为了老北京的生活习惯。北京人喝茶不像福建、广东等地,那边主要是喝茶,七分茶叶三分水。北京人喝茶一般用壶。因为大壶泡茶,能把茶闷透了,也就是茶叶的浸出物都能泡出来。老北京喝茶讲究“一冲一砸”,就是先倒些开水把茶润开,然后再一大壶开水倒进去。这一壶茶,基本可以喝上半天。当年在工厂做工的人一定还有印象,就是用那种印着“劳动模范”之类的大搪瓷缸子,有时候边上都磕碰得掉瓷了,一大早就沏上这么一大缸子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2001,(9):36
要冲泡一壶好茶基本上要注意的事项为茶叶、水、温度、时间、茶具等,只要将这些要素掌握住,必能冲泡出一壶好茶。 一、茶叶的选择 要冲泡一壶好茶,选择高品质的茶叶是首要条件。此外,茶量要适中。大致冲泡一杯茶约一茶匙或5克的茶叶量,以200ml左右的沸水冲泡。散形茶可冲泡2-3次,碎茶或袋泡茶只能泡1-2次。 二、水质与水温 饮茶注重水质,好的水可以让好茶益加发挥其甘酵美味。一般无色无味目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又以山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场销售的矿泉水若是纯水或天然水亦可代替。家中的自来水由于多添加…  相似文献   

16.
正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世称"诚斋先生"。杨万里嗜茶,在其4200多首诗作中,有茶诗70余首。杨万里的出生地吉州,在《茶经·八之出》中有记载:"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按陆羽《茶经》所言,吉州盛产茶叶,所以杨万里一出生便与茶结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因身患“痰火症”,曾拜托苏东坡:如果经过矍塘峡,请带一罐中峡之水,以沏茶却病.一年后,苏东坡船至瞿塘中峡时,因劳累入睡而未能取水,便取了一罐下峡之水送给王安石.王安石烧开水,沏好茶,一经品味.便说这是下峡之水.苏东坡为之大惊.王安  相似文献   

18.
泽道 《食品指南》2009,(9):88-90
古人论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红楼梦》中妙玉之妙论云:一杯名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饮驴。唐代名僧赵州和尚,有人来问他什么是“禅”,和尚只叫来人喝茶去,从此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人眼中,茶即禅,禅即茶,如先贤曾论:天下有三事,皆妙入精微,而其运相当:其一为兵家喜计,其二为诗人灵感.其三为禅师妙用。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茶联,短短两句,洗炼精巧,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茶联在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中,可谓是芳香四溢的一朵奇葩!旧时茶馆“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升茶溢香。”又有“煮沸三江水”之技,使客人有“同饮五岳茶”之乐。由于“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情却为饮茶多”,文人雅士更有“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共谈心”。慢品细研时,“熏香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读着这一副副情趣无穷的茶联,的确是一件十分惬  相似文献   

20.
正我嗜好喝茶。现在关于喝茶最早的记忆,是儿时随父亲赶集,在路边茶棚喝茶的情景:竹桌竹椅大碗茶,多花两毛钱,店家还会送上一小碟花生米或炒黄豆,这些小吃香脆中略带点辣,让人齿颊生香。我喝茶能唤起关于童年的记忆,文人品茶,则更能品出一种心境。文人品茶,对于水、茶具和环境都有要求。《茶经》的作者陆羽认为,泡茶的水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好的茶叶,一般是茶农攀登悬崖峭壁采摘得来的。只有山泉之水,才能与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