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常规方法较难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的问题,以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采用诱导岩体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的方法,缩小了露天与地下生产的相互影响范围,延长了露天与地下同时生产的时间。通过优选露天与地下开采工艺,按便于矿石回采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露采最终境界,并采取措施加快地下采矿进程,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产量的逐年大幅度递增。  相似文献   

2.
<正> 此书由武汉工业大学徐长佑编著,北京科技大学童光煦教授主审。内容包括:“露天转地下开采总论”、“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实例”、“露天与地下开拓系统”、“露天开采影响区地下采矿方法”、“地下开采区内露天工作特点”、“坑内房柱式采场参数计算(含露天盆底顶柱厚度确定)”,、“露天转地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部分露天铁矿山正在陆续或己经转入地下开采,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矿山产量衔接困难致使出现减产或停产过渡现象,严重制约矿山企业的发展。以攀枝花铁矿为研究对象,提出分区开采、协同开采的露天转地下开采方式,论述了露天转地下协同回采顺序、协同开拓运输系统、协同安全防护、协同形成覆盖层等理论方法,充分发挥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工艺优势,提高过渡期矿石产量,实现露天转地下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铁矿现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矿山的生产实际状况,对该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进行采矿方法、开拓系统、提升运输、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设计等进行研究,设计的开采方案实现了该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平稳过渡和生产衔接,可为类似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露天转地下覆盖层作为地下开采的保护设施,具有防止冲击地压、形成挤压爆破和端部放矿条件、阻滞水、减少漏风、防寒保暖、预防泥石流等作用。详细讨论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在露天转地下结构、运移规律、安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矿山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形成应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最后,总结了未来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协同开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冶金矿山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期,由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相互干扰,造成过渡期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量的常用开采模式,提出了挂帮矿地下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并从扩展露天地下同时开采时间与空间的需要出发,研究了露天境界细部优化方法以及露天地下协同生产技术,由此研发出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法。理论分析与海南铁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有效提高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冷复生  戴宏辉 《采矿技术》2009,9(4):16-17,24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境界矿柱厚度的确定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极其重要。结合铜绿山矿南露天坑下Ⅰ2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材料力学分析方法,对境界矿柱的厚度进行了计算,为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通常是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多为中厚或厚大的急倾斜矿床,由于这类矿床采用露天开采后,具有投产快、初期建设投资少、贫损指标优等优点,早期一般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采矿,但当露天开采不断延深后,这些矿山逐步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最终全面转向地下开采。因此,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  相似文献   

9.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集露天和地下两种开采工艺优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采技术,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安全风险特征也与采用单一开采工艺风险特征有所不同,文中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风险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方法及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安全教育的“亲情教育”模式和“6W”安全教育内容,旨在提高矿山企业对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部分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设计和建设实践,对露天转地下规模化开采采矿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露天转地下规模化开采的主要采矿方法和技术特征,并对露天转地下规模化开采主要采矿方法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高分段、高阶段应是其发展方向,采掘设备及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应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基础的L-G图论法未考虑地下开采可能的成本优势,在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境界圈定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价格法与储量盈利比较法计算的经济合理剥采比进行分析,结合NPV Scheduler软件研究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圈定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境界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过渡期的产量衔接是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以峨口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矿山资源、露天生产现状、露天采剥进度计划以及地下开采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产能配合露天产能生产衔接和露天产能配合地下产能生产衔接两大过渡方案,并将其应用到矿山得出了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产能平稳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断层影响下境界矿柱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其露天坑底境界矿柱厚度的确定,对于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安全生产极其重要。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设计资料和地质资料,运用RFPA进行建模,研究了地下开采对露天境界顶柱受力和变形情况,分析了境界顶柱的稳定性,为矿山设计提出的境界顶柱厚度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同时也为矿山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前期高效开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世卿  任凤玉  宋爱东 《中国矿业》2012,21(Z1):343-346,383
本文针对黑山铁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前期遇到的诸多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解决了采矿方法与地压控制的关建技术难题,研发出适合黑山铁矿条件的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方案,为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产量平稳过渡与地下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代矿业》2013,(3):4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王运敏、代碧波、章林、汪为平、李家泉等研发申请的"一种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方法"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201110107118.0),这是该院在露天转地下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大型露天铁矿山大都是倾斜和急倾斜矿床,  相似文献   

16.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唐钢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过渡中诸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基建期生产供矿、矿井开拓、露天与地下联合防排水等问题。结合矿山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大气降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缓倾斜中厚磷矿露天转地下房柱法开采下的大气降雨水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为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生产安全进行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真劲 《采矿技术》2006,6(3):231-232,268
露天转地下的矿山都有过渡期.在过渡期间,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同时存在,从而增加了过渡期开采的复杂性.如何结合矿山的特点合理地解决过渡期的安全、技术问题、维持矿山生产能力,是过渡方案选择、制定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并对相关的技术、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汪沟铁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用诱导边坡岩体自然冒落的方法形成覆盖层,有效地扩展了露天与井下同时生产的空间条件,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增产衔接。详细介绍诱导冒落方案、工艺技术与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影响冒落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属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露天边坡及周围岩体与地下开采组成一个复合的动态采动体系,其变形和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局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给矿山的地压管理与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一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对脉状或者块状的铁矿、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类型矿山地质采矿赋存条件的差异性,加之露天边坡岩体与地下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岩体的采动变形机理与力学机制依然缺乏科学的、定量化的分析和表达。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内外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现状、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问题、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机理以及安全管控技术、地下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露井复合开采"相互作用机理等几个方面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论述,同时展望了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