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造师》2008,(1)
《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了母女三人对待黑人和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其实也是对黑人文化发展趋势的探讨:是像母亲和妹妹一样继承了老一辈的文化传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却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还是像姐姐一样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白人社会,却摒弃本族文化或对自己本族文化一知半解呢?黑人文化要走出困境,黑人们就必须先精通本族文化,同时了解白人文化,学习他们的长处,才能弘扬黑人文化,使其不断发展变化,最终融入主流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9)
《最蓝的眼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处女座,小说讲述了黑人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下导致心灵扭曲的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圣经旧约.雅歌》雅歌表面上讲述的是男女之间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的故事,但引申的却是对于生命自由之爱的追寻与上帝本源的探索。同样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位深受《圣经》思想影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写过一部《所罗门之歌》的长篇小说,故事里的黑人主人公也同样走上了一条冲破人生束缚的道路,并且最终在生命的洗礼中获得了自由与重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正>1.引言《被遗弃的威瑟罗尔奶奶》是美国20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意识流短篇小说,刻画了一名饱经风霜、坚韧、顽强的老奶奶形象。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熟路》是其众多经典之作之一,为她赢得了欧·亨利小说奖,并跻身于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林。《熟路》讲述一名黑人老奶奶拖着瘦弱的身体,翻山越岭为自己危在旦夕的孙子买药的故事。途中虽经历了艰难险阻,但她依然坚持着自己对孙子的爱与对生活的信念,在被信念所指引的"熟路"上前行。两篇故事中作者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塑造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  相似文献   

5.
荐书阁     
《今日工程机械》2010,(8):144-144
当幸福来敲门 书市上充斥着各种教授所谓“成功学”的励志书,相比于这些泛泛而谈“教人成功”的理论,《当幸福来敲门》这本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自传性质的书通过讲述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故事,让人读来更加有所领悟。当然,大家可能已经听过无数这样的成功故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历经磨难,通过自己的天赋以及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是摇滚音乐的神奇诞生地,其真实起源是又贫困又性感的美国南部白种人,开始爱上并演唱更贫困也更肉感的黑人音乐。B.B.King,James Cotton与Howlin’Wolf等著名蓝调音乐家都曾在该城市录制音乐。出过第一张摇滚唱片《火箭88》的Ike Turner乐队也在孟菲斯录制音乐。1954年,Sam Phillips制作猫王的第一首歌,就是Arthur Crudup的原创蓝调歌《That’sAllRight》。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正>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并流行于美国南部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形成之初是美国南方黑人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爵士乐一般是即兴演奏,音乐无拘无束、轻快活跃,具有现代音乐的一些特点。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爵士乐多次变换其形式和风格,每一次的发展和改变都注入了新的内容。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新奥尔良,其雏形是黑人工作时所唱的歌曲,这种歌曲包含有非洲西部的节奏、欧洲的和声以及美国的福音歌唱法。其中,雷格泰姆和布鲁斯是早期爵士音乐的两种主要形式。雷格泰姆是一种多用切分节奏,即正规的重音被先现或延迟,以钢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音乐形式。雷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正>说唱音乐是一种结合说与唱,集文学、音乐和表演于一体的民间音乐体裁。其内容多取材于戏曲小说、演义、历史故事以及民间生活和民间传说;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并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表演采用讲唱故事与人物模拟相结合的形式。说唱音乐是我国人民的生活艺术的结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和述说故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小学教学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的音乐思维知识对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出五种策略方式,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1.
正建筑家把建筑比作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家把音乐比作是流动的建筑。借用这句名言,谈一谈建筑摄影师需要认识的建筑之美。1建筑与艺术的共性美在欧洲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唱歌的年轻人,他的嗓音十分动听和优美,当他唱歌的时候高山和树木都为之动容。有一天"太阳神"阿波罗听到了他的歌声十分喜爱,把自己的七弦琴赠予他,从此他的音乐不仅好听,而且有了神力,以至于山石树木都跟随他的音乐舞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0)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天地。其作品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其中,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把很少有人重视的黑人女孩作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黑人女孩所面对的种族歧视、男性压迫,以及缺乏关爱的家庭,揭示黑人女孩的成长困惑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
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被看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通过拼接主人公们想要遗忘却又挥之不去的记忆片段,曲折地呈现出一段不堪回首的弑婴惨案,以此揭示蓄奴制对黑人身心造成的影响。作者在小说中凸显了保罗·D鲜明的男性形象,并使之成为贯穿故事始末的精髓人物。他向北逃亡,最终选择来到塞丝身边的过程折射出的是他寻求心理解放,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保罗·D通过与塞丝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男性尊严,展示了其男性独立人格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3):91-93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音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点出发,不能出现教学方式"单一化"的现象,应该与故事、游戏、表演相结合,引导小学生利用故事语言解读音乐内容,利用肢体语言解读音乐节奏,利用表演解读音乐场景,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效把握音乐内容,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与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4)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女性的叙事角度刻画了三位黑人女性,反映了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示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爱情剧场     
正我们借鉴经典爱情故事《歌剧魅影》中歌剧与观众的互动,设计出一个可以“观看”的爱情酒店,并将18部经典爱情故事的片段转化为爱情客房,顾客在游览建筑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情感步入属于自己主题的房间。他们既是整个故事的参观者,也将是整个故事的表演者。通过解构剧中角色在舞台上的运动、情节的转换、音乐以及剧情中的情绪起伏,我们还原导演编排故事格局的过程,想象如何在建筑中“导演”顾客的爱情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6)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文学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本土形成了一股赫斯顿复兴热。《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广为流传的美国黑人文学经典之作。许多评论家对《他们眼望上苍》的重新审视局限于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而忽视了其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通过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自由选择来塑造自我的本质,人可以超越痛苦的现实,恶劣的环境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小说中主人公珍妮的故事则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被视为一个全人类的追求而不只是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本文的研究使作品主题超越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束缚,实现对全人类的思考,证明了个人意志的非凡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存在主义更为积极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他们眼望上苍》的理解,鼓励世人以更积极主动的精神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演绎本质,实现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4):89-94
巴西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伴随着桑巴、axé音乐和卡普埃拉格斗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热,文化输出已经成为巴西不可忽视的一项产业。从19世纪末开始,利用桑巴雷鬼音乐和奥罗东鼓等艺术形式或团体,巴西黑人对非洲文化在巴西的融入和传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追溯历史,几乎所有的巴西流行文化元素都与非洲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1)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20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美国黑人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莫言与赫塔·穆勒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们获奖时都饱受争议,在巨大的争议之中,他们都是讲故事的人,将自己内心的故事,讲自己民族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