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文献[2]给出的方法计算了单层厂房的空间工作系数,北分析了柱刚度,屋盖剪切刚度,山墙间距对空间工作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空间工作系数随柱刚度,山墙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层盖的剪切刚度的增大而减小。文中还给出了定量的影响曲线。  相似文献   

2.
就某单层房屋地面发生多处沉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对该房屋地面的现场勘测结果,结合相关试验和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了该房屋地面沉陷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单层工业厂房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方法.通过一工程实例,表明用这种定量方法来处理厂房可靠性评判中的大量不确定信息是科学、合理而又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柱、梁、墙梁、墙体、支撑、檩条和屋面等构件组成的。对于一些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工业厂房,在厂房内部还将设置吊车梁。组成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基本构件通常是在加工厂内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焊接而成的,施工现场安装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对钢构件进行连接,减少了施工现场焊接工程的工作量,这样就使得厂房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墙面和屋面通常采用轻质彩钢板,其自重较轻,可以有效地减小钢结构梁柱构件的截面尺寸,同时,也降低了结构造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钢结构构件自重减轻,可以提高钢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横向平面结构-门式刚架、纵向平面框架、屋盖结构、吊车梁、围护结构、支撑、基础等。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炼钢车间钢结构厂房的改造加固工程。对单层钢结构厂房结构体系的加固与改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结构的振型及受力特点,提出了结构体系的加固改造方案,提高了厂房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标准(GBJ11—89)附表5.4吊车桥架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的计算原则和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高振型影响进行了讨论。指出该增大系数和吊车桥架质量有很强的相关胜,不考虑这种相关性会带来的较大误差;通过算例具体分析了排架柱高振型的影响,从动力特性和地震效应两方面说明平面排架计算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哈尔滨SP板厂搬迁需要,完成了该厂房的结构迁移改造.经检测鉴定,原厂房的排架柱、吊车梁、联系梁、竖向与水平支撑等结构构件可应用于新厂房.考虑到新厂房生产SP板的起吊与运输需要,通过植筋及加大截面法将排架柱接高1.8 m,加固后的排架柱直接安装在新厂房的混凝土杯口基础内.拆运的屋面梁、吊车梁及相关支撑安装就位后,在屋面梁上间隔布置了预设天窗洞口双T板与实心双T板作为屋盖,保证了厂房结构体系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效改善了新厂房的采光通风.  相似文献   

8.
排架结构单层厂房一柱一桩基础的稳定性较差,存在着基础能否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位移和转角约束的问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桩的变形使排架柱产生更多的侧向位移,严重影响排架刚度,设计中有必要对因桩的变形产生的排架柱位移进行验算和控制.文中针对弹性桩,采用m法对桩顶变形进行计算,进而计算由桩变形产生的枉侧向位移.通过对某工程实例吊车荷载作用下排架侧向位移的计算,证明桩的变形对排架侧向位移影响较大,尤其桩顶转角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单层厂房考虑空间协同的简化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单层厂房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建立了其剪扭耦联振动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单层厂房结构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的动力分析方法。以某大型不等高单层厂房结构为算例进行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对地震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型工业厂房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纵向框一剪体系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了此类结构的受力特点、破坏过程、滞回特性、延性、位移反应及耗能力,并提出了改进结构抗震能耗的建议;分析了结构构件合理的屈服顺序,通过对试验的骨架曲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结构刚度强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椭圆型螺栓孔网架支座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板网架支座节点中,通常在支座底板开设椭圆型螺栓孔使节点有一定的侧移.虽然在网架设计中这类支座经常被采用,但有关此类支座节点受力性能的研究还很缺乏.椭圆型螺栓孔能提供多大程度的侧移,此类螺栓孔如何影响节点的承载力以及抗侧刚度等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一类常用的网架支座节点为例进行研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隐式求解器的接触功能,模拟螺栓杆和孔壁、螺栓帽和节点底板、节点底板和垫板之间的接触关系,分析在不同荷载模式下椭圆型开孔对网架支座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确定此类节点的抗侧刚度,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踏步对刚度及变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截面抗弯刚度相等和应变能相等两个原则,将有踏步的变截面梯段板转化为等截面板,从理论上分析了踏步对梯段板抗弯刚度和变形的有利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踏步对梯段板的抗弯刚度有较大影响,如能考虑这一影响,将使板式楼梯的设计更为轻巧、经济.  相似文献   

13.
用PKPM软件研究梁式转换层的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的上、下侧向刚度比的合理取值,通过分析不同刚度比对结构内力和侧移的影响,得出了该体系在非抗震设防和7度(0.10g)抗震设防情况下侧向刚度比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异形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性能,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方法应用平截面基本假定,从力学平衡及变形协调出发,讨论了异形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层模型”对该结构抗侧移刚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和有限元的数值解作了分析比较.结果推导出了该结构体系抗侧移刚度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双向耦合效应.结论《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对该结构两个方向分别单独进行抗震验算和位移验算,是偏于不安全的,其抗侧移刚度较按抗弯刚度等效矩形柱削弱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转换层支撑架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特点,着重论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支撑架的结构构造,讨论了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支撑架设计方法,论述了转换层支撑架的多层传力方式及力学分析模型,运用了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对重庆时代广场转换层支撑架进行了计算,并结合计算软件SAP,对支撑架受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本文分析结果已用于重庆时代广场转换层支撑架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以网架结构刚度方程及其所确定的位移、内力、荷载和刚度之间的对应增量关系为依据,以五强溪水电站主厂房屋顶网架为工程背景,在有限元整体计算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对大跨度巨型网架进行静载检测的内容和加载方法,并根据计算分析和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巨型网架的结构安全性评价。在当前缺乏对现役网架进行安全性评价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从结构使用的角度,提出了屋顶网架结构安全性评价意见和方法。所采用的静载检测方法简便科学,对在役巨型网架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脂肪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定形相变蓄热板的传热性能和节能效果,以三种相变温度不同的脂肪酸二元低共熔物/PMMA定形相变蓄热板为实验对象,对单层相变蓄热板和多层组合式相变蓄热板系统的基本热工参数和传热效果进行了测试,并将定形相变蓄热板应用在地板蓄/放热系统,采用相变模拟箱实验测试了定形相变蓄热板的调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正弯矩区截面抗弯刚度增大系数的变化范围和负弯矩区楼板翼缘有效宽度范围内钢筋对梁截面惯性矩的增大效果,对受力状态与组合框架梁负弯矩区长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变刚度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混合结构中组合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混合结构设计时框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正在全力打造三个创新型强省,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本文根据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标准,研究安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问题,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安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buffer zone space is not only one of essential approaches for better mental quality of interior building spa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may influence interior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regulative advantages of buffer zone to the surrounding functional spaces. Based on a fieldwork test in a typical office building in cold climate zone in Beijing, China, the monitor data show interior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the Winter. The research selects two types of different buffer zones in the same building. One is a south?faced greenhouse which has large dimension with plenty of vegetation, and the other is a simple atrium in the middle of five floor building with mount of skylights. The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to surrounding functional spaces and the whole building are found out from the comparisons of collected data by floor to floor monitor test on both buffer zon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risons of two types of buffer zones conclude that the greenhouse is more effective to air quality regulation but not so clearly well?performed to thermal buffering as expected due to the dominate active central heating in the Winter. This fieldwork test results for building performance can be helpful for both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in the early phase of sustainabl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