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压裂裂缝展布特点对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形态为研究对象,根据零污染示踪剂、DSI.试井解释、微地震多种方法的裂缝解释结果,总结了超低渗储层条件下压裂裂缝在高度、长度、方位、对称性、微裂缝利用、支撑剖面共六个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裂缝特点对单井产量和水驱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压裂已经成为低渗油层最为有效的改造手段,但目前压裂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监测技术尚不能有效的满足技术人员准确分析裂缝的启裂部位、延伸长度、裂缝宽度等参数的要求,各项参数无法准确得到;在低渗透油田压裂过程中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以后,压裂过程中能够在井下实时监测压裂卡段内温度的分布情况,并可以通过仪器对温度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全过程记录;帮助技术人员利用裂缝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分析裂缝启裂部位、延伸长度、裂缝高度等参数,帮助技术人员得到准确的井下参数,可以指导后续低渗储层改造,为提高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排子井区特低渗、严重非均质性的层特性,使用普通分层压裂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该区块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结合微地震裂缝监测,压裂层发育形成三条高角度裂缝,渗流阻力下降率为2.63-2.72倍;日产液增加11.92t/d;微地震监测评价认为本次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效果比较明显。车302井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压裂针对岩体区域裂缝发育,具有严重非均质性的特低渗储层的压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沙三上 5 - 1 0油藏是一套非均质性严重的低渗油藏 ,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人工压裂是该储层进行油藏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微震监测技术能有效检测出储层的裂缝方向、长度和裂缝高度 ,对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避免处在注水井水线方向的油井暴行水淹、确定注入水推进方向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 ,是油藏压裂改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展布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力压裂是实现超低渗储层有效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压裂裂缝展布特点对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超低渗储层压裂裂缝形态为研究对象,根据零污染示踪剂、DSI、试井解释、微地震多种方法的裂缝解释结果,总结了超低渗储层条件下压裂裂缝在高度、长度、方位、对称性、微裂缝利用、支撑剖面共六个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裂缝特点对单井产量和水驱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缝内暂堵"工艺条件下的裂缝扩展特点。本文中所阐述的结论和认识对超低渗油藏合理布缝和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腰英台油田具有超低渗、储层层多、层薄、物性差、储层微裂缝发育的特点,压裂开发的难度大,成功率低,油井压裂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该油区主力层位青山口组隐蔽天然裂缝发育、压裂过程压裂液虑失大、加砂难、排液难等问题,通过研究其天然裂缝的虑失特征、分析双重介质储层的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并结合实践,逐步总结出以射孔优化、段塞压裂、高砂比小陶粒控缝、控制缝高等配套工艺技术,解决该类储层由于天然裂缝引起的高滤失导致提前脱砂的问题,形成了基本上适合腰英台区块的压裂工艺,提高压裂改造效果,使压裂施工成功率总体上达到8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压裂增产效果,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压裂是通过水力使油气层产生裂缝,加入石英砂等支撑剂充填裂缝,从而达到提高油气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量或注水井注水量的目的。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属于低渗-特低渗浅层油藏,压裂是该地区获得工业油流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油井压裂效果包括造缝状况,压裂后产量情况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多口油井的压裂情况及生产状况,总结出该地区油井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增产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庆气田原采用水基压裂液存在的问题,首次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高聚物分子设计和增黏效果模拟,开发出了针对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施工专用增黏剂。通过室内试验及数学模型分析,优选出5%增黏剂+95%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压裂液体系,大大提高了液态二氧化碳携砂性能。该工艺在长庆气田开展现场试验,并通过微地震监测评价储层改造效果,试验井微地震监测裂缝半长81~113 m,裂缝高度57 m。现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对低渗、强水锁储层具有较好的改造效果,同储层条件下,裂缝长度达到常规水力压裂改造的2倍;排液速度快,完井周期是常规水基压裂的三分之一,储层伤害低,单井产量可增加2~3倍,储层改造效果良好。研究和应用结果可以为类似低渗储层增产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进 《云南化工》2018,(4):117-118
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效果评价方法较多,压裂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法,常规压力恢复试井和裂缝净压力拟合,需要的样本数据较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找其他方法来评价储层的压裂效果。基于基础地质资料、压后产量及压裂施工参数的分析来评价低渗油藏压裂效果,认识储层特性,为压裂设计的优化及压裂施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力压裂已成为低渗储层开发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有效的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进而实现增储上产的目的。目前压裂工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低渗储层的开发中,但对于压裂所产生人工裂缝的有效渗透率计算及分析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分析了影响人工裂缝有效渗透率的相关因素,利用迭代法推导了有效渗透率计算公式,为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侯伟  王钧 《辽宁化工》2014,(6):776-777
随着低渗、超低渗油藏的开发,由于受到储层条件、注采井网、压裂工艺等多重限制,单一增加缝长来提高超低渗油藏产量效果不明显,常规压裂工艺改造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通过"大液量、高排量、低砂比"增加缝内净压力,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从而提高措施增油能力,为有效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田经过初次压裂后单井产量逐渐降低,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增产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南泥湾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时采用了裂缝转向压裂工艺技术,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更大限度沟通、改造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的储层。2008年通过对40口生产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油藏的老井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胡尖山长4+5油藏是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压裂改造是该类油藏开发获得工业油流的必须手段.为了避免传统压裂选井选层的经验性和盲目性,本文运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合该区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模型的实际运用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现场该类油藏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裂缝性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毛管自吸作用使润湿相进入喉道将原油从多孔基质岩块驱至裂缝,在油田开发中,采用脉冲注水方式和合理的开发参数能够有效的利用渗吸作用来改善该类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有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碳酸盐岩岩芯自然渗吸规律和脉冲注水对注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合理的注水参数。川中碳酸盐岩油藏基岩物性差,自然渗吸驱油效率低;脉冲注水比自然渗吸可提高驱油效率0.608~8.91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与脉冲注水压力、注水周期和脉冲次数有关。研究成果对该类油藏合理注水开发方式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鹏  胡垚  李俊杰  刘家辰 《辽宁化工》2013,(10):1232-1234
随着油藏勘探开发的持续稳步推进,渗透率小于0.5毫达西的致密油藏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本文通过对油藏长c致密储层开展混合水压裂技术试验,得出在相同压力保持水平井中混合水重复压裂效果好于常规重复压裂措施,为实现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曲占庆  林珊珊  苏程  张杰  张永磊 《应用化工》2012,41(4):562-565,569
以DPAM作为相渗改善剂,通过配制DPAM基压裂液体系、DPAM/HPG复合压裂液体系、DPAM/LWP复合压裂液体系,并进行配方优选,研制一种既可起到压裂液稠化剂的作用,又可改变储层的相渗特性,或者部分堵水,以达到控制水油比的新型压裂液稠化剂体系。结果表明,DPAM/HPG和DPAM/LWP复合体系,具有选择性改变相渗的特性,热稳定性和盐稳定性良好,随含水饱和度增加,水相渗透率大幅降低,油相渗透率改变较小,控水增油效果明显,对于油气井的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鹏  高波  刘江斌  杨勇 《辽宁化工》2010,39(7):736-738
以油层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评价的研究,建立了实用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为正确评价压裂效果提供了准确的基本参数。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提出了经济极限增产倍数的概念,研究了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评价的经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建华  肖国洪  郭喜霞 《清洗世界》2011,27(9):10-13,35
濮城油田卫42、卫43断块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均质油藏,采取常规开发方案无法对其进行经济有效的开采。通过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历程及现状分析,区块油井普遍存在"四低"现象(产能低、液面低、含水低、采出程度低)。从油藏压裂改造工艺研究出发,对于低渗油藏,压裂改造油层是改善渗流能力,提高油层产量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卫42...  相似文献   

19.
大庆外围探区油气资源丰富,包括致密油以及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具有杨氏模量低、泊松比高、节理发育等特点,对于砂煤互层类低渗透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时裂缝容易穿入煤层或沿砂煤界面延伸,造成高停泵、裂缝扭曲、裂缝形态复杂等现象。同时由于煤层动态滤失大,易造成局部过液不过砂,加大施工难度,导致目前施工成功率低。综合分析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及煤层气技术发展现状,开展了砂煤互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及应力精确解释,结合现场试验,形成压裂优化设计及现场施工工况诊断、分析控制方法,现场试验效果良好,为非常规储层压裂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液体系的增油效果,降低压裂成本,在玛湖凹陷风城组低孔、低渗及非均质储层的压裂改造中,针对胍胶类压裂液残渣含量较多,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同时胍胶压裂液在碱性条件下交联,高矿化度对压裂液性能影响较大等原因,开展了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改性黄原胶的研究。通过现场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黄原胶可以克服碱性环境、高矿化度以及硼离子的影响,破胶后残渣含量为90 mg/L,比HPG的残渣含量少56.5%,有效的减少了破胶液残渣对地层的伤害。在玛湖凹陷斜坡区进行了13井次的储层改造,10口井次获得工业油流,获油率55.6%,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