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东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翁源蔗区甘蔗螟虫严重发生与为害的问题,利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在甘蔗条螟性引诱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以甘蔗条螟性引诱剂迷向防治法为主的技术,通过控制虫源基数,配合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农药,把农业防治技术措施贯穿于整个甘蔗生产管理过程中,并将各项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创造一个有利于甘蔗生长和天敌活动而不利于甘蔗螟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甘蔗螟虫为害的目的。成功研究与总结出了一套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该项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ControlofChiloinfnscatellaandSeamiainferensUsingtheCompoundofSexAttractantPheromoneCaiJunrong;WuDeming(AnimalResenrchInstitute,AcademiaSinicaBejingloOo8o)HuangSentai;yinCunlan(SugarandSugar-yie1dingPlantsIndastriesResearchInstituteofSichuanProvince,Sichuan64l2oo)1引言二点螟(Chiioinfuscatellasnellen)和大螟(SeamiainferensWorker)分属螟蛾科和夜蛾科,是甘蔗的主要钻心虫,造成柏心,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在我国四川省危害甘蔗的主要是二点螟,其次是大螟,性外激素大量诱捕法和迷向法,防治二点螟…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迷向防治甘蔗条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在柳城蔗区新台糖20号上利用性诱剂迷向防治法防治条螟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条螟性诱剂迷向法可有效防治甘蔗条螟,建议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蔗二点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在湘北蔗区,每年发生3~4代,以第一代发生为害最重,如防治不好,每年造成的枯心率在5~20%,最高丘块可达50%以上。二点螟在甘蔗上的发生为害比较复杂和特殊。一是发生盛期长,盛期内高峰多。这是由于二点螟主要在蔗克、种蔗茎内以幼虫越冬,甘蔗播种后,上部蔗碴、上面蔗克及地膜覆盖的种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较高发育进度快Z而土壤下面的蔗朝、下部蔗碴、套作甘蔗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低,发育进度慢。在本地,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5日,长达20多天,最早在4月1…  相似文献   

5.
我国蔗螟性诱剂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为普遍而严重的一类钻景性害虫,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了对蔗螟性外激素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现并合成了6种蔗螟的性引诱剂,并在蔗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的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预计,经过进一步研究,性诱剂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蔗螟的综合防治,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室内试验证实球孢白僵菌对甘蔗害虫有显著致病性效果,本文开展田间实验探索球孢白僵菌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实验分别用白僵菌(处理1)、白僵菌+杀虫双(处理2)、不喷施药剂(处理3)3个处理调查甘蔗枯心苗率和僵虫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田块枯心苗率有显著性差异,处理1和处理2的甘蔗的枯心率显著低于处理3,然而处理1和处理2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1和处理2均有僵虫出现,处理3没有僵虫出现。田间结果证实,使用白僵菌可有效减少枯心苗率。  相似文献   

7.
北缘蔗区甘蔗二点螟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人民大烷农场位于江汉平原南端,是全国种植甘蔗的北缘地区。甘蔗二点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在湖北蔗区常年发生,每年4代,各代发生期长,交又重叠,为害甘蔗,对产量和糖分造成严重影响。掌握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综合防治,是北缘蔗区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1 生物学特性1、1 成虫 主要具有四性。一是趋光性,对20W交流电黑光灯很敏感;二是趋化性,雄性成虫对雌性激素敏感,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就是按此特性制作而成的;三是趋嫩绿性,在长势嫩绿的寄主上产卵特别多;四是昼…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新型性诱剂微胶囊对甘蔗条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实现性诱剂使用的轻简化,特在湛江垦区设立了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的相关实验。主要包括性诱剂对条螟种群动态监测、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迷向干扰以及防治效果实验。实验分别在新植蔗、1年宿根、2年宿根等3种类型田进行,实验设性诱剂微胶囊处理及空白对照2个小区。实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条螟具有良好的诱测效果。对新植和宿根蔗螟虫都具有明显的迷向干扰效果,持效期在14天左右。最终防治结果显示,性诱剂微胶囊迷向防治对3种类型田的虫节率相对降低30.37%~48.68%,螟害株率相对降低11.01%~18.89%,死尾率相对降低49.61%~66.71%。  相似文献   

9.
甘蔗条螟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蔗条螟不同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苗叶片作为卵卡在产卵量和孵化率方面均明显高于蜡纸和白纸,而蜡纸和白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湿度为60%~80%时,甘蔗条螟卵孵化率随相对湿度升高而提高。用养虫盒饲养甘蔗条螟所得幼虫各指标优于试管和玻璃缸饲养。甘蔗条螟经室内人工饲养4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本研究结果为室内大规模饲养甘蔗条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防治甘蔗二点螟田间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年来我场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三点螟,能增加产量,提高糖分,节约蔗种,是一条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不污染环境、保护无敌,防治效果显著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平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江西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西甘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对甘蔗凤梨病、黑穗病、二点螟、绵蚜虫、蓟马、粉蚧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10%龙灯·喜乐龙与20%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及蓟马、蚜虫的防治效果及用量,2019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灯·喜乐龙与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13500+1350 g/hm2、1800+1800 g/hm2、2250+2250 g/hm2)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与空白对照比,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7.56%、96.34%,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8.98%、98.48%。  相似文献   

13.
20%康宽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用药量、不同施药方法、不同施药时期,对20%康宽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螟虫枯心苗大量形成初期及甘蔗螟虫蛀茎初期,采用20%康宽SC300~375mL/hm2结合施肥进行撒施或喷雾,对螟虫枯心、台湾稻螟形成的花叶及甘蔗螟虫蛀茎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合施肥撒施在甘蔗基部并培土的防治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4.
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螟虫是甘蔗害虫中较为普遍而且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主要从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和性诱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甘蔗螟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SP003 2%G防治甘蔗害虫试验结果,表明:①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良好,持效期长。在长达75天期间,枯心率控制在1%以内,防治效果超过80%;②对甘蔗蓟马、绵蚜等害虫具有较好的兼治效果,③促进甘蔗萌芽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索甘蔗条螟性诱剂诱杀防治的田间使用技术,确定最优防控处理面积和防控时间。【方法】通过实施不同面积比例的甘蔗条螟性诱剂诱杀试验,比较3种布盆密度条螟诱杀处理效果,分别从条螟诱杀蛾量、螟害株率和防治成本3方面进行评价各处理的优劣。【结果】试验结果显示:C处理(1 hm2/盆)和B处理(0.67 hm2/盆)诱杀蛾量差异不显著,但与A处理(0.33 hm2/盆)差异显著,B处理和A处理差异不显著;A处理和B处理的螟害株率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但2处理与C处理差异显著;防治成本由高到低排列为A处理(0.33 hm2/盆)B处理(0.67 hm2/盆)C处理(1 hm2/盆);综合评价认为B处理为较优条螟诱杀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