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柔性吊杆张拉力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靖 《工程建设》2006,38(3):30-33
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跨越能力大、建筑高度低、造型轻盈、线条流畅,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结构型式。本文结合一座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下承式梁拱组合双线铁路桥,介绍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的特点以及确定成桥阶段柔性吊杆张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学敏 《工程建设》2010,42(2):45-49
京沪高铁跨娄江连续梁拱桥上部结构设计为(70+136+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介绍了该桥梁上部设计结构,重点描述了拱肋安装施工技术,采用纵向滑移的方案,和梁体同步施工,节约了时间,保证了工期.  相似文献   

3.
受采动裂隙和节理切割的层状破裂顶板不能视为弹性连续梁,其力学结构应力岩块相互挤压而成的压力拱。本建立一种用于这类顶板变形计算的无张纯压拱力学模型,并据计算实例讨论这类顶板桡曲变形特性,分析了不产生屈曲,压溃,剪切滑移及岩梁形成稳定挤压拱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常村矿地质资料及S6采区1~#上山的底鼓特征,提出了围岩控制与底鼓治理的支护设计方案。运用力学知识对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和底板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的验证,认为凝土反拱组合结构稳定且参数设计合理;通过对设计的支护方案进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工程试验,得知实际底鼓量为135~194mm,远小于原支护近500mm,且底鼓支护结构稳定,未超过极限载荷,从而证实了采用锚杆-混凝土反拱组合结构控制底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某桥梁上部结构为13.6+30+ 13.6 m拱梁组合体系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拱桥.该桥的特点是将拱的水平推力由设置于连续板中的预应力束承担,由此组成拱梁组合体系.由于该桥结构特殊且受力情况复杂,为此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安全、稳定,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好,但易受温度、差异沉降影响,应采取一定构造措施并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薄层状复合顶板条件下矩形巷道围岩的锚固支护效果,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基于锚固体强化理论和普氏压力拱理论,提出和验证了顶板锚固的梁-拱式组合结构.以岩体结构为中心,进行围岩锚固参数设计,根据库仑准则和锚固体梁的剪切破坏准则计算下位顶板锚固体梁的厚度,据此确定顶板锚杆长度;根据顶板上部普氏拱高确定锚索长度;根据直接拱脚在巷帮的深度和相邻帮锚杆作用重叠区域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帮锚杆长度、间排距的确定及校核方法.研究表明:在保证两帮锚固稳定的前提下,通过锚索的悬吊作用,下位锚固体梁与上位普氏拱形成组合锚固体自承和承载结构.  相似文献   

7.
朱立胜  李帅 《山西煤炭》2011,31(4):30-32
针对新华一矿原先综采工作面两巷锚杆支护断面形式为矩形或梯形断面,顶板易产生离层,顶底板移近量较大状况,改后采用拱形断面的锚杆支护(顶部挑成拱形,围岩与锚杆、锚索一起形成组合拱),拱部的应力向两帮转移,同时两帮的应力对顶部有一个夹紧和拱托作用,加上围岩周边的锚杆锚索的加固作用,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组合拱,受力结构较为合理。实践证明,煤巷拱形断面锚网索支护形式具有很好的支护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及支护成本,大大提高安全系数,为工作面快速推进创造良好条件,是一种理想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8.
组合拱支护合理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组合拱的力学性质 ,提出了组合拱合理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软岩巷道锚喷网合理支护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时,其组合拱厚度和预留变形量以往均是按经验选取的。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组合拱外载,再经理论计算反推出组合拱的合理厚度。预留变形量亦可由公式算出顶留范围。通过计算,对于Ⅳ类围岩、半径为2.8m的巷道,其组合拱厚度为800mm,预留变形量为240mm。  相似文献   

10.
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稳定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彬  孔令辉  韩立军  李云  聂军委  李浩  高杰 《煤炭学报》2017,42(10):2554-2564
针对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矩形断面煤巷易冒顶、大变形、难支护等特点,基于锚杆和锚索支护理论,提出了兼具组合梁和组合拱承载效应的梁-拱锚固承载结构,分析了梁-拱锚固结构的几何特征,揭示了不同锚固参数条件下梁-拱锚固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支护形式下煤巷顶板的锚固结构效应。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4种支护技术方案条件下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位移与塑性区损伤扩展演化规律,揭示了不同支护技术方案对矩形断面煤巷围岩的控制效果,验证了采用基于梁-拱锚固结构的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矩形断面煤巷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梁-拱锚固结构"支护技术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离层与大变形,维持了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11.
铜瓦门大桥位于浙江石浦港铜瓦门海峡上,主跨为238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结构,在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主拱为桁架式双拱肋,钢管拱纵向分13段制造,采用无支架缆索吊机安装,钢绞线斜拉和扣挂施工。介绍了拱肋分段悬拼的施工方案、主要工艺,以及笔者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隧道跨越溶洞的处理多以经验为主,处理后也无相应的评价方法,针对这一现状,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一典型双跨连拱隧道工程实例,在综合比较多种底部溶洞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在隧道底部采用拱梁结构跨越溶洞,探讨了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计算荷载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隧底拱梁结构的安全判定标准并对该工程实例的安全性进行了判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保证隧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赣江西支特大桥主桥为70+110+110+70(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将钢弦应变传感元件用于该桥施工控制中,实施箱梁关键截面的应力跟踪测试。通过对应力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使实测应力更接近于结构实际受力状态,从而为结构应力分析、结构设计变更和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桥体的结构特点,在保证周围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地实现了钢筋混凝土多跨拱桥的爆破拆除。与其它桥体不同的是,钢筋混凝土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爆破过程中对拱肋与桥墩的连接部位通过调整药量予以充分破碎。为保证桥体充分解体,对桥体的一些重要结构,如衬拱、桥墩、拱柱等,均通过爆破予以解体。对不同部位的炮孔装药量进行了计算和试爆,采用了非电微差复式起爆网络,保证了传爆的可靠性,也取得了很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峰  韦华建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6):187-190,195
以某大跨断面铁路车站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隧道不同曲率的仰拱形式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跨断面隧道的抗震性能较差;仰拱曲率变大,隧道结构受力减小,有利于隧道结构抗震;大跨断面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主要出现在仰拱和右拱腰处。研究成果可作为大跨断面隧道抗震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层顺槽梯形支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小曲率拱型支架。采用曲梁模型进行了支架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到其最大承载能力;通过与直梁支架承载能力相比较,得到了小曲率拱型支架承载能力系数与曲梁跨度和半径的影响关系。同时进行了地面试压和井下支护工程实验。结果证明:小曲率拱型支架力学性能远优于梯形支架,支撑能力大,自身稳定性良好,有效解决了近距离和下分层煤层巷道不可锚且在强压下难支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深圳皇岗口岸联检大楼人行天桥的砼施工 ,对梁式桥砼的现场浇注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实际施工中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煤巷板裂结构顶板分层绞接拱极限跨距理论,通过对这类结构顶板的极限跨距理论分析,指出了煤巷板裂结构顶板分层绞接拱的稳定性判据,并通过地弄虚作假实例其理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稳定性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迎富  华心祝 《煤炭学报》2017,42(9):2262-2269
以往对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了解不够,难以准确计算巷旁支护阻力,导致沿空留巷困难甚至失败。因此,根据沿空留巷上覆岩层垮断特征,提出了"大结构"、"小结构"概念,分别构建了围岩"大结构"、"小结构"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大结构"形成"低形态拱"和"高形态拱"的条件,推导出了拱高计算式,研究认为:在巷旁顶板岩层残留边界二次破断前,若及时加固煤帮,提高巷内和巷旁支护阻力,则上覆岩层易形成"低形态拱";若巷道煤帮松软,或巷道支护阻力不足,则易形成"高形态拱"。通过研究拱脚的水平力对"大结构"形态演化及其稳定性影响,发现拱脚处的水平力是造成拱破坏的主要原因,若拱脚处的水平力大于其抗剪力,拱将失稳破坏,造成"低形态拱"的拱高增加或"高形态拱"的跨度向外扩展,引起"小结构"的岩层载荷增加,"小结构"的岩层载荷不仅与"大结构"的形态、拱高和跨度相关,而且与二次破断区顶板"铰接岩层"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根据关键层理论,确定"大结构"拱高范围内顶板硬岩层位置及其所控制的软岩层组,采用滑落失稳判据和挤压变形失稳判据,自上而下判别出顶板"铰接岩层"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围岩"小结构"的岩层载荷,据此推导出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