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固定式或可调式LDO的输出电压精度取决于其初始精度、稳定性、内部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温度系数和取样电阻的精度。详细分析了影响LDO输出电压精度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提高LDO输出电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LED多路输出驱动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传统多路LED恒流驱动电源的控制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了1种具有输出自适应功能的多路LED驱动电源并介绍其工作原理,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自适应原理的可行性,并制作了1款具有低能耗、输出电压跟随LED个数最多1路的灯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自适应LED路恒流驱动电源。 相似文献
5.
6.
高压并联电抗器非线性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确的高压并联电抗器非线性模型是对超(特)交流输电系统进行各种仿真分析的基础.基于单相并联电抗器的电磁关系,充分考虑铁心非线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谐波分析、易于仿真实现的单相并联电抗器的非线性模型,它由反映其磁化特性的非线性电感与反映其铁心损耗的非线性电阻并联再与漏阻抗串联组成,并且分别引入i<,r>-u和i<...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区内故障穿越电流。对穿越电流的研究显示,传统稳态量差动保护区内故障时的保护灵敏度受负荷电流影响大,带过渡电阻能力与故障点位置相关。通过在制动特性中引入穿越电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稳态量电流差动判据。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判据与传统稳态量差动保护判据区外故障的安全性完全相同,但改进判据在区内故障的灵敏度以及带过渡电阻能力大大提高了。对一条750kV线路故障和保护的仿真试验,证明了改进判据的上述优越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判据。 相似文献
8.
9.
750 kV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暂态电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电容大,分布电感小,电阻小,且传输距离远,故障暂态量大且暂态过程明显。研究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故障和合闸过程中的暂态电流特征,对于分析保护的动作行为很有意义。针对750kV及特高压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采用简化模型推导了故障及合闸过程中的暂态电流公式。分析了影响暂态电流中自由分量频率和幅值的各种因素。大量ATP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讨论了不同暂态情况下保护算法可能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输出罗氏变换器——先进的电压举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压举升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DC-DC升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传递效率受到限制,电压举升技术为改善电路特性提供了好方法,正输出罗氏变换器是DC-DC升压变换器的一个新系列。它输入,输出正,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效率,廉价的拓扑结构,纹波小,输出电压高,因此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工业产品,特别是高压项目。 相似文献
11.
在特高压线路中,并联电抗器起限制工频过电压、抑制潜供电流、避免谐振过电压以及无功平衡等作用。首先研究了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的特性,分析计算表明并联电抗器仅可以有效抑制所在端的甩负荷工频过电压,为保障线路沿线电压均分布在允许范围,当线路长度超过550 km时宜采用分段补偿;然后分析了潜供电流和非全相谐振的原理以及它们与补偿度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并联电抗器配置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用避雷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高压工程用110 kV特大容量电容器装置对避雷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避雷器技术参数(方案)的确定,尤其是2 ms方波通流容量和吸收能量的计算,为避雷器的选型提供依据,并提出通过特定的试验项目对选型进行验证,希望能为将来的特高压工程并联电容器装置用避雷器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限制过电压和补偿线路充电功率,需要在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装设高补偿度的并联可控电抗器。在推导了磁控并联电抗器(MCS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系统的仿真模型,且对动态无功补偿及限制甩负荷过电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线路传送功率发生较大变化时,MCSR能够实时动态补偿无功功率,使线路末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特高压规划电网安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 2018水平年国家特高压规划电网的输电网络结构进行检查和考核,该文应用数模混合式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装置,进行多项N-1故障和N-2故障的实时仿真试验,对±800 kV直流系统与送受端交流系统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系统安全稳定角度出发,该网架结构可行;±800 kV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故障时,特高压交流通道部分母线电压偏低,建议通过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等手段来改善故障后系统的电压水平。研究还发现,因向家坝-南汇、溪落渡左-株洲、溪落渡右-浙西这3回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距离很近,任一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时整流站换流母线的暂态过电压均会导致其它2回直流发生换相失败,建议设立专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Ahmed M. Soliman Ramy A. Sa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i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10,38(8):787-795
The voltage mirror–current mirror (VM–CM) pair is shown to be a universal active element. It provides two alternative realizations for the nullor. The VM–CM pair is also capable of realizing the op amp and all the four types of the current conveyors namely CCII?, CCII+, ICCII? and ICCII+ as special case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滤波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介绍了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直流滤波器的类型与构成,分析了±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器在直流侧产生的谐波的特点,并与±500 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做了比较。以实际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对换流器在直流线路上产生的等效谐波干扰电流进行了计算,对不同直流滤波器设置方案下的滤波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以计算结果为依据提出了较为合理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滤波器设置方案,为最终确定实际工程直流滤波器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Yixi Chen Gang Ma Ying Wang Guchao Xu 《IE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9,14(3):394-402
With the 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in power systems, the voltage instability problem of power systems is receiv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new power electronics equipment, an electric spring (ES)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bus voltage fluctuation caused by DG, and in addition achieve the new control paradigm of load demand following power generation. In this article, an adaptive voltage‐reg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ES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postgain changes dynamically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output current of the 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applied, bus voltage can still be stabilized effectively by the E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noncritical loads change.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brings the adaptive voltage‐regulation capability of the ES, and therefore, it can be in series with multiple noncritical loads reliably and safely, and accordingly the cost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 2018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8.
19.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是一个将直流和交流互相转化进行长距离、高电压、大容量传输的系统。UHVDC输电系统动态特性主要取决于电压受控电流指令限制器(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和电流控制放大器(current control amplifier,CCA)。当整流站发生交流故障,α角快速降低到允许的最小值;但当故障消失,交流电压恢复后,如果α太小直流电流会很大。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引入整流站最小α角限制器功能(rectifier alpha min limiter,RAML)。RAML的存在会对送端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产生影响。对RAML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分别用戴维南等值系统或者单机无穷大系统和一个发电机组代替交流系统,分析RAML的存在对于直流系统和交流系统的影响并用等面积法则进行解释说明。最后,用IEEE 10机39节点模型模拟实际的交流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RAML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出不同控制回路的耦合控制通道,定量评估系统强度、逆变侧交流联络线与控制参数等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整流侧或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降低时,两侧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增强;当交流联络线长度缩短时,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控制回路间的动态交互增强,各控制环节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详细仿真模型,验证所建立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及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