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副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益生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乳酸菌,其健康作用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当雄县龙仁乡酸牦牛奶的一株副干酪乳杆菌PC-01为研究对象,评估其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和胆盐耐受能力评价其益生潜力,同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副干酪乳杆菌PC-01在模拟人工胃肠液中培养11 h的存活率为88.60%;胆盐耐受结果表明其延迟时间为0.34 h,具有在肠道内存活继而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潜力;安全性评价显示该菌株对6种抗生素敏感,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溶血试验阴性;动物实验证实副干酪乳杆菌PC-01无毒副作用。结论:副干酪乳杆菌PC-01具有益生特性及安全性,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添加益生菌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副干酪乳杆菌PC-01对发酵乳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基础发酵剂为对照,分别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或副干酪乳杆菌PC-01,与基础发酵剂复配进行发酵,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MS-DWS)分析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微流变特性,并测定发酵过程和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p...  相似文献   

3.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PC-01的添加不会加快产品到达发酵终点的时间。同时,PC-01的添加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的pH值及滴定酸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保持活菌数持续上升。贮藏结束时,PC-01低、中、高剂量组活菌数分别由(6.27±0.022)、(6.74±0.027)、(7.008±0.004) lg CFU/mL上升到(7.84±0.010)、(8.13±0.013)、(8.22±0.004) lg CFU/mL。此外,PC-01的添加可以提高发酵乳的黏度,在贮藏14 d后添加PC-01组发酵乳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PC-01对发酵乳质构的影响与添加量有关,在添加中、低剂量时,产品与对照组的质构特征更为相近。综上,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添加在不改变发酵乳基本特性的同时,可以提高贮藏期间产品的稳定性,并保持有效的活菌数,适合应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经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差异。方法:采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高密度发酵的10株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副干酪乳酪杆菌 PC-0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这10株分离株之间的差异。结果:10株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69~2.83 Mb,GC含量为46.50%~46.64%,CDs数目为2 793~3 406个,不同菌落的基因组大小、GC含量存在较小差异。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编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以及参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和降解的基因数量及种类均存在差异。基于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具有相似菌落形态的菌株在同一分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每两个相同菌落形态的不同分离株存在相同的突变位点,这也进一步证实菌落形态与基因型相关联。分析发现10株分离株中均存在糖基转移酶(epsJ、pbpF、ponA等)及ABC蛋白家族(yheS、bceB、bceA、pcrA和uvrA等)相关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使菌株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存活下来。菌落PC-01-3和PC-01-4与其它菌落形态具有明显差异,ltaS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脂磷壁酸合酶(LtaS)的缺乏会导致细菌表现出细胞分裂受损和生长缺陷,这可能是导致菌落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从全基因组水平完成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10个分离株的比较分析,解析了同一菌株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之间的差异,为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干酪乳杆菌生物合成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抗氧化活性,本文分离纯化高产胞外多糖的三株副干酪乳杆菌(3号、5号和7号)的胞外多糖,并对其DPPH·、·OH和O2-清除率分别进行测定,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分析EPS对H2O2诱导氧化损伤293T细胞的保护作用,评价其胞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EPS浓度为400 μg/mL时,其DPPH·、·OH和O2-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8.87%(5号)、88.94%(7号)和34.55%(7号),其中对·OH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65.87%),且三株菌株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号副干酪乳杆菌所产EPS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并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生成(P<0.05),且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因此,3株副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酸浆是我国传统的鲜薯(或绿豆)淀粉生产工艺中用于淀粉分离净化的生物絮凝剂。本实验对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的、对甘薯淀粉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培养条件和絮凝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为兼性厌氧菌,在改良TJA培养基初始pH为7.0,在25℃培养48~60h时,菌体的生长状况和絮凝活性最好;Na+、K+对L1的絮凝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高温和胰蛋白酶敏感。   相似文献   

7.
酸浆是我国传统的鲜薯(或绿豆)淀粉生产工艺中用于淀粉分离净化的生物絮凝剂。本实验对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的、对甘薯淀粉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培养条件和絮凝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为兼性厌氧菌,在改良TJA培养基初始pH为7.0,在25℃培养48~60h时,菌体的生长状况和絮凝活性最好;Na+、K+对L1的絮凝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高温和胰蛋白酶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对副干酪乳杆菌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优化并比较未处理、青霉素处理法、溶菌酶处理法及NaCl处理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果。结果:优化各处理法获得的条件分别为:未处理法OD600为0.8,甘氨酸质量浓度为3 g/mL,青霉素终质量浓度为12.5μg/mL,溶菌酶质量浓度为10 mg/mL,NaCl浓度为0.7 mol/L。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差异显著(P0.05),转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霉素处理法【(1.64±0.05)×103cfu/μg质粒】、甘氨酸处理法【(1.51±0.03)×103 cfu/μg质粒】、NaCl处理法【(1.20±0.04)×103cfu/μg质粒】、溶酶菌处理法【(0.56±0.02)×103 cfu/μg质粒】、未处理法【(0.43±0.01)×103 cfu/μg质粒】。结论:青霉素、甘氨酸及NaCl处理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能够有效提高副干酪乳杆菌转化效率,为副干酪乳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红枣碎为主料,豆粉为辅料,用副干酪乳杆菌进行固态发酵。以探讨发酵过程对基质中部分活性成分和抑菌特性的影响为目的,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不同有机酸、粗多糖、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发酵前相比,固态发酵24 h后活菌数达到最大值6.5×108 CFU/g,此时基质中GABA、乳酸、粗多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09.92 μg/g、23.14 mg/g、14.29 mg/g和36.70 μg/g,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2、2.79、1.24 cm,抑菌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固态发酵有利于开发富含活菌和多种活性物质的红枣肠道益生产品,为红枣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马奶酒中自行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M5L为对象,研究该菌株对结肠癌Caco-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发酵乳贮藏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M5L可以在一定的盐浓度、胆盐浓度及酸性环境中较好的生长。当菌体以100∶1的感染系数作用于Caco-2细胞72 h后抑制率最佳;显微镜下观察活菌处理后的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副干酪乳杆菌M5L可以诱导Caco-2细胞内活性氧显著增加,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合成期,且通过增大Caspase-3和Bax基因表达量,降低Bcl-2基因表达量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其发酵酸乳贮藏5 d时品质较佳,长时间的贮存会导致酸乳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从多相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产品特性方面研究和评价该菌株.方法:通过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全基因组测序对菌株PC-01进行菌种水平的鉴定;通过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下生长情况及其对不同碳、氮源利用能力方面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与商业化菌株LC-01对比,对PC-0...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C0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32 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 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灌胃LC01灭活菌组、灌胃LC01活菌组和活菌定殖组。干预2 周后,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和灌胃灭活菌组,灌胃LC01活菌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肠道内Lactobacillus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属、Alistpes属的相对含量。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群落聚类分析发现,灌胃LC01活菌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肠道内乳酸菌LC01的相对含量,同时可以促进小鼠肠道中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的增殖。在活菌定殖组中,停止灌胃2 周后,小鼠粪便中不能检测到菌株LC01,说明菌株LC01不能在小鼠肠道内长期定殖。以上结果表明菌株LC01对肠道小鼠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冷冻和冻干过程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预冻过程中冷冻温度、冷冻时间以及升华干燥过程中发酵剂含水量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S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和-40~-35℃冷冻,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冷冻起始至完全冻结,细胞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而冻结后细胞存活率并不随冷冻时间延长而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燥过程中,发酵剂含水量对细胞干燥存活率影响显著(P<0.05),但存活率降低程度因含水量下降水平不同而出现差异,其中以含水量由40%左右至5%左右的过程影响最大,细胞存活率由88.68%降至40.11%,下降约50%左右,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研制开发高效浓缩型直投式酸奶冻干发酵剂,合理调控冻干工艺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两种预处理方法对冷藏期乳酸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  张兰威 《食品科学》2006,27(6):76-78
冻干过程中的冷冻阶段会对乳酸菌细胞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本试验采用两种预处理方法,来改善其在冷冻阶段的状况,通过试验发现两种方法均有效地提高存活率。这为以后提高乳酸菌冻干后存活率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小麦乳酸菌发酵型面团产品市场空缺及副干酪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高筋小麦粉、副干酪乳杆菌N1115与N3117为原料,采用Mixolab混合仪试验、旋转流变仪频率扫描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试验,测定小麦面团的黏度、流变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小麦面粉与N1115,N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