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安全》2020,(1):156-160
为了解决强风化带软岩巷道中存在的大变形及支护困难等问题,以某矿集中运输巷沿七煤层风、氧化带边缘掘进表现出的软岩巷道为工程背景,根据其变形破坏特征总结了巷道围岩变形失稳诱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对已掘巷道采取对棚加强支护设计方案,对未掘巷道采用将巷道断面设计为矩形,并采用锚网巷内基本支护+对棚加强支护+喷浆的联合支护方式。工业性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能够保持巷道的长期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强风化带软岩巷道大变形与难支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兆星 《煤》2023,(12):41-43
制约6503运输巷快速掘进的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围岩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结合现场条件对巷道设计支护参数进行改造,并提出通过引进EJM340/4-2H掘锚一体机提高破岩、运输及支护效率,通过掘锚一体机与锚杆转载机前后平行作业提高围岩支护效率、减少支护耗时。6503运输巷快速掘进技术应用后,巷道月掘进进尺可达到480~560 m,围岩变形量较小,掘进迎头无顶板冒落、巷帮大变形或者顶板变形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煤层顶板岩巷掘进施工中,由干巷道埋藏深、围岩性质差等原因,传统的锚网喷支护巷道变形迅速且严重,巷道支护维护困难.通过分析巷道压力成因、变形破坏原因,对施工工艺及支护方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围岩位移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支护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阳坡矿408-2巷掘进工作面的支护为工程背景,在大断面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中探索使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结果表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过程较为平缓,围岩更快进入变形稳定阶段,能有效地保证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5.
田超 《山东煤炭科技》2021,(1):39-41,44
汾源煤业5-1021巷在掘进中将通过断层,为保障巷道的顺利掘进,分析了断层对巷道掘进的影响,提出过断层支护方案,并对巷道顶板离层、围岩表面变形等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断层处巷道顶板离层量最大,围岩表面变形量最大,但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后,这些参数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郭卫卫 《煤》2022,(10):79-81
为合理优化150101运输巷的支护参数,基于巷道原支护方案现场应用效果,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锚杆合理参数的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得出锚杆合理排距为1 200 mm,顶板和两帮锚杆合理间距分别为1 100 mm和1 300 mm.根据运输巷具体的地质情况,结合锚杆合理参数分析结果,进行巷道锚网支护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在支护优化方案实施后持续进行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运输巷围岩支护方案优化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小,保障了围岩稳定,降低了支护成本。  相似文献   

7.
济源矿区多为薄煤层开采矿井,在矿井半煤岩巷掘进过程中,由于煤层薄且发育不稳定,存在鸡窝煤,制约了半煤岩巷掘进速度。结合某矿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条件,提出了快速掘进的方法和工艺流程,采用有限元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同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巷道围岩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半煤岩巷快速掘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方案。现场观测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巷道变形量非常小,所选支护参数完全可以满足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范泽红 《煤》2019,(8):41-43
针对杜家沟煤业八采区回风巷在原有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大及掘进易冒顶的问题,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得出巷道原有U型钢棚支护阻力不足,根据巷道变形原因提出采用超前管棚+U型钢棚+注浆加固的支护技术。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70 mm和133 mm,掘进工作面无冒顶现象出现,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6,(1):220-223
结合孙疃矿北翼总回风巷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断面硬岩巷道围岩体在掘进过程对爆破载荷的动力响应,揭示了爆破扰动下巷道围岩应力演化特征及变形破坏规律,并提出了锚杆-锚索协调支护的耦合支护形式。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好的实现围岩稳定性控制,并为快速掘进施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井回采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在分析得出原始支护方案无法保证巷道围岩稳定原因后,通过优化支护方案和支护参数,对2206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期间的巷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证明新支护方案能够减少围岩变形量,较好控制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