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十九世纪以前,建筑装饰是建筑的代名词,大多数的建筑师认为装饰是建筑艺术与单纯房屋的主要区别。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变革扩展了建筑的内涵,现代建筑设计的概念取代了建筑装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装饰成了不合时宜、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贬义词,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六、七十年代。现在,人们重新认识到建筑装饰在建筑的人性化、建筑传统的继承及满足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意义,建筑装饰开始成为当代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阐明建筑与装饰结合的几种方法及建筑装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内蒙古地区不同区域建筑装饰形态调研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的不同对建筑装饰形态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建筑是生长在特定地域空间中的文化载体,显性地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是建筑生成的根源,隐性地影响建筑装饰形态的形成,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相互之间关系密切且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3.
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依据传统建筑装饰的形态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不同,将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分为建筑语言和非建筑语言;文章侧重对这两种建筑装饰语言形态的基本属性进行解析,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概括其基本属性的外在表征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向正祥 《现代装饰》2006,(6):108-111
我国古代建筑由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东方古建筑的突出代表之一,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伴随着建筑的起源而发明的窗,在古代建筑文化中相当活跃,至今仍被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大量反映在当代室内装饰之中,本文就古代小木作营造技术听各种窗饰类型与运用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各类窗饰艺术形态一一对应,对传统窗饰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当代的装饰创作实例,分析了反遇在当代的传统窗饰的艺术形态特征,装饰手法等,意图揭示我国传统窗饰艺术与当代室内装饰之间的相互联系,借以探析当代我国室内装饰艺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惜字塔建筑装饰在文教建筑装饰纹理中独树一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对比湖南省各市县惜字塔装饰艺术发现,永州市新田县惜字塔最具典范性,本文以新田县19座惜字塔装饰纹理为例,分析总结此类构筑物装饰纹理的程式化内容,进而探寻文教类建筑装饰艺术图案的潜在内质规律,对史学资料和当代文教古建修复重现均具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惜字塔建筑装饰在文教建筑装饰纹理中独树一帜。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对比湖南省各市县惜字塔装饰艺术发现,永州市新田县惜字塔最具典范性,本文以新田县 19 座惜字塔装饰纹理为例,分析总结此类构筑物装饰纹理的程式化内容,进而探寻文教类建筑装饰艺术图案的潜在内质规律,对史学资料和当代文教古建修复重现均具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ArtDeco发展出了新的表达形式,本文分析了传统ArtDeco建筑的三大精髓,深入探讨了ArtDeco的装饰和符号象征的内容,从装饰和符号两个方面对当代的ArtDeco建筑形式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是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地域性的空间形式和材料工艺之外,含有传统母题的建筑装饰逐渐成为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有效手段。该文将选取近年来四个建成案例,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1装饰元素自身的形式特征;2传统母题的选取与抽象衍化;3建筑装饰如何与建筑内容与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传统母题在当代建筑装饰中应用的经验与模式,为建筑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悦 《华中建筑》2011,(10):8-11
建筑形态的意象化在古代的中外建筑中已有所表现.但囿于建造技术、设计工具及人文艺术追求的不同,其表现手法和最终形成的历史形态也不同于今天.当代,在建筑个性创意及特色追求的驱使下,建筑通过意象化产生意会信息,成为传播文化、时尚的媒介.同时设计师希望把建筑的意象化表达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寻找锚固点,达到轰动性效应剧场...  相似文献   

10.
宋昆  兰巍 《城市建筑》2009,(4):24-27
形式表现是现代建筑中装饰和技术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切入点,装饰的技术性表现和技术的装饰性表现是形式表现过剩化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解析装饰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演化的三个阶段揭示二者关系的实质,即不同装饰理念和技术条件下过剩化形式表现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从水平抵抗的结构意识到以抗震为基础的结构形态,从“结构即意匠”到“美在合理的近旁”,文章从这两种视角对日本建筑以技术为途径的传统再现进行了阐述。文章不仅从设计方法、教育及执业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日本建筑通过结构技术再现传统途径的成因,而且从历史维度对其整体的发展脉络以及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谱系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末当建筑设计领域迈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推动了建筑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变。从近30年的建筑作品中不难体会到造型技术的更新进步对建筑设计影响的痕迹。同时随着人们对数字化设计工具的依赖与日俱增,尤其在一些异形复杂造型的建筑设计之初,应用正确的造型技术直接影响设计的完成度、可建造性和造价控制力。然而由于建筑业的造型技术落后于制造业20年以上,以及从业人员相对缺乏底层基础造型技术原理,难免存在对造型技术的曲解和盲目迷信,或被软件供应商的宣传所绑架而做出不太合理的应用策略。本文就从造型技术及其工艺特点的角度出发,谈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应用造型技术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吴梓豪 《城市建筑》2013,(13):142-144
技术进步正大跨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尤其是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材料类型的丰富、建筑结构技艺的更迭、建筑设备性能的升级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牵制着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技术变革剧烈的近现代时期典型建筑界面形态在结构技术及计算技术两个层面的解析,厘清其在技术演进路线上的演绎步进,探讨建筑界面发展趋势,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技术因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陈喆  姬煜  乌玉罕 《华中建筑》2014,(10):68-73
当代世界建筑设计在"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摆脱欧式几何的枷锁,不断追求新的形式与表达,其目标是不断向着接近自然、适应自然的方向发展。该文研究的内容是:结合地域建筑文化、技术和环境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生成相应的多元化复杂适应性建筑。地域建筑创作的复杂适应性,符合了地域建筑对于创造性的需求,同时解决了过于技术化的非线性建筑观所缺失的人文精神。基于复杂性理论,该文对地域建筑的复杂适应性生成策略进行了归纳,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了复杂适应性对地域建筑创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岭南区域性建筑的营造技术及流源作为重点,从建筑形式谱系、构架样式、构造特征、营造技术、材料工艺,以及技术源流、文献考证等不同的角度,将岭南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岭南地区四大文化地理区划(四大民系)古建筑营造技术诸因素的分析,探索岭南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及发展规律,进而总结岭南建筑营造技术的“在地化”(外来建筑技术的本地化)和“涵化”(本地建筑技术的汉化)的源流与过程,尝试建立岭南古建筑的大木作构架谱系,补充完善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性营造理论与技术,提高岭南地区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壮大,人们对建筑工程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便利的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可以看出,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已是当今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前景趋势.论文从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功能实现出发,阐述了系统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吴限  黄新宇 《新建筑》2006,(6):115-117
对于缺乏建筑技术档案的历史性建筑的测绘,可以采用高精度的电子全站仪和近景摄影等手段,对建筑物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建立该建筑物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而绘制出平、立、剖等建筑图。对于建筑物的细部结构和装饰图案,可配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其相片进行纠正,得到具有尺度的相片,在Photoshop中可以进行量测,并可通过Auto CAD绘制出它们的线划图。  相似文献   

18.
由于桥梁结构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特殊性,难以照搬建筑结构与建筑学、建筑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桥梁与建筑交叉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其中又以教材建设为核心。城市桥梁建筑理论与美学创作是以桥梁结构理论及其工程技术为专业基础,以建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其技术路线为理论基础,以桥型结构技术、功能与造型及其三者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关于城市桥梁的综合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学科。通过精心编排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济大学先后开设了这一交叉课程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和本科生精品类通识课程,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和贯通。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桥梁结构单一技术思维的工程设计提升到桥梁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思维创作,目标是系统培养桥梁结构专业和建筑城规专业学生的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意素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主要依据建筑是否应用节能技术如遮阳,保温隔热、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利用等,而不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完整认识.对悬挂结构体系的特点及分类进行了研究,发现悬挂建筑具有发展成为绿色形态的潜力,指出了悬挂建筑与绿色设计的结合点.通过分析悬挂结构在建筑中的绿色形态生成过程,证明了悬挂建筑能成为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高效的绿色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20.
刘生福 《山西建筑》2002,28(4):5-5,12
分析了汾酒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气候条件,对驰名中外的汾酒建筑风貌从地理,历史,工艺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汾酒建筑集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仿古建筑,近现代建筑于一体,既千差万别,又千篇一律。它融合着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想与技术,记载着汾酒事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