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和OA(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建筑物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数目越来越多。为了使各种终端易于移动、按装及避免室内复杂、昂贵的布线,近几年,随之也就出现了建筑物内(室内)无线通信的概念。本文分析了在室内信道下分时片1—坚持CSMA通信协议的性能,导出了吞吐量与延迟的表达式,在分析中考虑了捕获效应和信道的衰落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力传输线路的下一代物联网络,通信信息发生碰撞不可避免,因而提出了一种CSMA多址协议的改进型方案,TDMA/CSMA混合协议,并运用马尔可夫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个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信道的传输速率和系统的吞吐量,结果显示节点间发送冲突的概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安防产品,门禁系统已经广泛使用于企业、住宅等场所,其通信的稳定性决定了产品的优劣。设计的基于ARM和RFID的自制门禁系统可以把若干台门禁控制器通过CS—MA/CD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组成网络系统应用。然后通过转化与计算机相连,用门禁管理软件对各个门禁控制器进行实时监控。主要阐述CSMA/CD协议在系统中的具体设计,并进行了仿真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2016,(12):125-130
文中研究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接入机制在航空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应用。航空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长传播时延的自组织网络,首先对长传播时延背景下的CSMA/CA接入协议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时隙长度(Slot),短帧间间隔(SIFS)和源节点等待ACK包的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不同传输半径下CSMA/CA的最优参数配置。通过仿真结果表明,长距离CSMA/CA可以基本保持CSMA/CA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6.
一种基于捕获的扩频分组无线网MAC层协议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凯  卫国  朱近康 《通信学报》2003,24(8):155-160
在分组接入过程中,当每个用户终端以随机竞争的方式获得所需的频谱资源时,会引起用户间的冲突和资源的浪费,造成系统性能的降低。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捕获的接入方法,当一个时隙中存在多个干扰分组时,该方法仍有捕获到某个分组的可能,该方法在系统高负载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性能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捕获的方法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p-坚持CSMA/CD协议在计算机终端数据发送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计算机终端中p-坚持CSMA/CD协议的信道利用率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利用信道发送数据,提高信道利用率,采用了统计方法中的贝叶斯决策统计理论,通过全概率公式拆分,对p-坚持CSMA/CD协议中的参数p进行动态自适应拟合的一种CSMA/CD协议方法,并进行改进使之有更好的信道利用率。用MATLAB2010a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得出改进后的自适应p-坚持CSMA/CD协议比静态的p-坚持CSMA/CD协议对信道有高20%左右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余湋  马松  李成  马煦 《电讯技术》2019,59(4):389-394
传统中低轨小卫星群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卫星采用半双工载波侦听/碰撞规避协议(Carrier Sensing Multi-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接入控制信道。为避免半双工模式“盲听”对碰撞感知存在的延时,提升接入效率,卫星需要工作在碰撞检测和数据接收同步进行的全双工模式;同时由于卫星通信特点,残余自干扰带来的不完美碰撞检测不可忽略。针对以上需求,设计了一种全双工CSMA/CA协议,对接入流程和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了自干扰抑制度和检测门限等与虚警率、漏检率的数学关系;推导了系统吞吐量的解析表达式,并仿真探究了初始竞争窗口长度等参数的优化设计准则。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取参数,该协议能在存有不完美碰撞检测的情况下,实现吞吐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其中MAC协议是WSN通信协议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键协议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节点的电源能量和硬件资源受限的特点,因此设计高能效的MAC协议是MAC协议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基于以上目的,本文采用了CSMA机制和分簇路由协议的优点,改进了传统的MAC协议提出了OCR-MAC协议,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CR-MAC协议在节能和网络数据传输方面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0.
无线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使用电磁波识别对象的通信技术。因多标签碰撞而造成RFID系统吞吐率普遍不高。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基于ALOHA型的改进算法比较复杂,且标签发送的随机性无法消除。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P-坚持型CSMA的新算法。通过采用对信道坚持侦听、择机发送的机制消除了分组发送的随机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碰撞,系统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隙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冲突检测(Carrie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CSMA/CA)算法在处理第一次CCA检测信道为闲,第二次CCA检测信道为忙的情况时存在两个主要的缺陷,针对这两个缺陷引入两个参数FN、SN来提高节点成功接入信道的概率.最后应用NS-2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CSMA/CA算法在吞吐量和平均网络时延方面优于原算法.  相似文献   

12.
路延 《电子测试》2013,(4X):56-57
本文章描述对1-坚持型CSM(A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协议)网络和纯ALOHA网络分别建立仿真模型并对吞吐量和信道负载进行性能分析。在OPNET仿真工具下进行仿真建模,改变节点数目后再不断进行仿真,完成对1-坚持型CSMA协议较纯ALOHA协议的优越性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在不同协议下,不同节点数网络中CSMA较ALOHA协议在吞吐量以及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最后仿真证明了CSMA协议在不同的业务量下,吞吐量均比ALOHA协议高。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针对无线信道接入协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分析抽象和学生理解困难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atlab的无线信道接入协议仿真平台,可灵活地刻画物理层信号样式和信道传输模型。通过建立衰落信道接下接入协议的吞吐量和时延数学模型,以典型的Nakagami信道模型为例,仿真分析了捕获效应对接入协议吞吐量的影响。仿真平台有助于学生掌握无线信道接入协议知识要点,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信道的慢瑞利衰落特性导致通信系统的性能——吞吐量的下降。本文基于选择重传(SRARQ)与返回-n(GBN ARQ)相结合的混合ARQ协议(SR GBN ARQ),依据发送方连续收到的确认(ACK)/非确认(NACK)消息的次数,正确评估慢瑞利衰落信道的状况以改变分组长度的一种自适应ARQ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慢瑞利衰落、长往返旅程延迟(T)信道,该协议能取得较优的吞吐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单片机网络中CSMA的软件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基于单片机的分布式网络也逐渐兴起于非实时监控和通信领域。文中深入研究了软件实现网络中CSMA的方法,以及软件实现方案的性能分析。该设计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在不增加其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分布式单片机网络所需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7.
ALOHA协议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ALOHA协议进行了一般的分析和介绍,然后重点研究非对称业务对ALO-HA协议模型的影响,并讨论有限用户和无限用户模型之间的区别,导出非对称业务条件下网络吞吐量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莫金旺  蒋文芳  赵利 《通信技术》2010,43(10):65-67
当前对无线网格网络(Mesh网络)主要研究之一是无线路由技术,即针对无线Mesh网络自身的特点进行路由设计。在熟悉基于Linux平台的网络仿真器(NS2)针对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过程的基础上,利用NS2网络仿真软件分别从端到端平均时延、分组递交率、归一化路由开销三个方面比较了目前三种典型的路由协议——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AODV)、动态源路由(DSR)和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DSDV)的性能,并详细介绍了整个仿真过程的步骤。最后,通过分析AODV协议的吞吐量,得出网络最佳容纳的节点数,研究成果对协议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CSMA/CA协议在几个终端选择相同的退避时间窗的时候,会导致系统间碰撞.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退避机制来避免系统间碰撞.在发生系统碰撞的时刻上,根据不同设备的通信的优先级,将其退避时间提前或是推迟一个小于一个时隙的时间偏移量,以避免系统冲突.通过仿真分析表明,与原有方案相比,本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冲突,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2018,(2):43-47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设计为概率检测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提供一种实现方案。根据协议控制原理,讨论了设计的难点和设计方案。运用MATLAB与Quartus两种软件,生成满足泊松分布的信源模块,同时结合发送状态长度控制与选择性读取等模块搭建了系统电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电路的吞吐量、节点能耗的统计值与理论值一致,证实了该设计的正确性、稳定性等特点,能够体现协议的高效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