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方法模型.算法对聚类的中心采用二进制编码,将网络的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分为不同的类,把每个点到它们之间的各自的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的综合作为相似度量,然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有效的降低网络拓扑路径长度,通过优化算法来寻找聚类的中心.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与较传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入侵识别率和检测率,同时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它是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异常检测是入侵检测的一种方法,因其能够检测出未知的攻击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以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检测技术为研究内容,以提高异常检测的检测率、降低误报率为目标,以聚类分析为主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聚类检测算法和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算法首先去除了数据集中明显的噪声和孤立点,通过分裂聚类、合并聚类以及利用超球体的密度半径确定k个初始聚类中心,以减小初始k值的选取对聚类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异常检测效率,并以此构造入侵检测模型.利用KDD CUP 1999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实验测试,并对改进算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实验证明,新的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聚类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支持向量机应用到入侵检测中训练时间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算法。该方法可以对训练数据进行剪枝,以靠近判别边界的聚类中心集合作为有效的训练样本集合对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减少了样本的训练时间,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入侵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检测是入侵检测中防范新型攻击的基本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技术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入侵检测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更新聚类中心和类内最大距离实现,收敛速度快,并进行了模拟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无监督聚类的入侵检测需要预先指定初始聚类中心和数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采用了仿射传播聚类实现入侵检测,将每个数据点都看作潜在的聚类中心,通过信息迭代更新自动决定最后的聚类中心和数目,能够获得准确的聚类结果。在对KDD CUP99数据集的仿真实验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能有效提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进程行为的异常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璞睿  冯登国 《电子学报》2006,34(10):1809-1811
利用系统漏洞实施攻击是目前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进程行为的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基于向量空间的相似度计算算法和反向进程频率等概念,区分了不同系统调用对定义正常行为的不同作用,提高了正常行为定义的准确性;该模型的检测算法针对入侵造成异常的局部性特点,采用了局部分析算法,降低了误报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模糊聚类的Linux系统异常入侵检测方式,通过对网络动态信息进行分类检测,能够降低入侵检测的漏检率,动态检测出网络数据入侵程序,避免了传统方式的缺陷.实验证明,利用基于模糊聚类的入侵检测方式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入侵程序,保证Linux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
谢卓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2):91-93,99
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着在先验知识较少的情况下推广能力差的问题。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应用聚类算法,使得入侵检测系统在先验知识少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推广能力。首先介绍入侵检测研究的发展概况和聚类算法;接着提出了基于聚类算法的入侵检测方法;然后以KDD99这类常用的入侵检测数据为例,讨论了该方法的工作过程;最后将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和比较发现,基于聚类学习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检测真实网络数据中的未知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率,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针对普通聚类算法存在的聚类结果对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分类结果不稳定,从而造成的检测率低、漏报和误报率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聚类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K-均值聚类算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迭代调整聚类中心,使聚类结果更稳定更准确.与K-均值聚类等算法相比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的性能,从而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Adhoc网络的独特网络特性,其安全性特别脆弱。在分析了Adhoc网络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聚类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相结合来进行入侵检测的方法。该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异常检测算法,它具有可扩展性、对输入数据集的顺序不敏感等特性,有处理不同类型数据和噪声数据的能力。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改进Adhoc网络入侵检测的检测率和误检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络异常检测领域存在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选择了多个不同维度上的特征;计算各维特征在滑动窗口中的局部均值偏差,以保证在实时动态变化的网络中的检测准确度;利用由K—means聚类算法产生的检测模型对各维特征进行综合评判,有效地降低了漏报率和误报率。在网络流量数据集上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和已有方法进行了对比,所提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K-MEANS算法和网络入侵的基础上将一种已知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用于网络的异常检测中.该算法避免了由于传统聚类算法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而带来的网络异常检测中检测率低的问题.在实例中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传统聚类算法在检测率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并且能通过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来获得对新型攻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日益遭受到了黑客更多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问题。面对诸多的挑战与威胁,入侵的检测与防范技术必然成为当前安全审计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异常检测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技术,对常用的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基于网络精细协议流量分析的网络异常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仑  杜新华  张华 《通信技术》2003,(11):106-108
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特征检测和入侵检测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建立了模型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发现其检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ed a novel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behavior clustering and un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 in a large video set. The framework consisted of the following key components: 1) Drawing from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e introduced a compact and effective behavior representation method as a stochastic sequence of spatiotemporal events, where we analyzed the global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behaviors using their local action statistics. 2) The natural grouping of behavior patterns was discovered through a novel clustering algorithm. 3) A run-time accumulative anomaly measure was introduced to detect abnormal behavior, whereas normal behavior patterns were recognized when sufficient visual evidence had become available based on an online Likelihood Ratio Test (LRT) method. This ensured robust and reliable anomaly detection and normal behavior recognition at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our approach using noisy and sparse data sets collected from a real surveillance scenar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