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优化汽车制造行业综合水平,要结合行业特点和要求,积极完善机械加工技术控制方式,整合资源体系的基础上,确保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能满足汽车制造工作的具体需求,依照规范技术流程建立更加完整的技术应用平台,在满足汽车制造作业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机械加工技术的特点,并从具体技术内容分析的层面对现代汽车制造中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内容展开讨论,最后对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汽车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传统机械加工方式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需要。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方式,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增强产品性能等优势,逐渐成为汽车机械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情况,希望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制造技术的历史回顾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物化、工业支柱和制造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制造技术的永恒性。从制造技术概念的扩展、制造技术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工具、精密工程和纳米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最后,从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关系、结合行业产品需要、创新、体制改革、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方向、世界制造中心前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制造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精度、质量、性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加工已经无法满足制造企业高精度、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数控技术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机械运动和加工进行智能控制,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质量。因此,数控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制造领域广泛应用,对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数控技术的特点,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产品功能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今市场对短周期、多品种和小批量产品制造的需求,即生产柔性的需求[1]。柔性制造系统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微电子技术和系统工程等复杂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既具有机械加工的高自动化与高效率,又具有良好的生产柔性。本文根据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对其基本组成、类型、工作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廉国亭 《中国机械》2014,(4):230-230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制造工业的重要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效率,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提高利润收入的目标。因此,过去人们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认识以及该技术的基本理念,分析该技术目前的应用方向以及日后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制造业正从降低劳动力成本、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质量的竞争,发展到全面满足顾客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的竞争。知识-技术-产品的升级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批量越来越小,对质量、性能的要求更高,同时社会对环境保护、绿色制造的意识不断加强。因此敏捷先进的制造技术将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在2003年底量产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满足新的产品控制要求,需对所生产的产品有很好的追溯性,也就是对产品制造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即当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时能清楚地知道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受到影响的产品有多少以及发生在什么地方;刀具方面,必须能对生产现场的问题做出及时快速的响应,并提供有力高效的技术支持,还能降低使用成本.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材料的刀具及新的管理方法,以适应加工制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要求及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机械中现已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向精密化、柔性化、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重要特征内容和发展方向主要分析了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1].  相似文献   

11.
现代制造系统由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组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大规模定制和全生命周期工程等先进制造系统模式,以及企业资源规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其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的新兴制造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展望未来,制造系统将向着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制造系统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微制造与数字制造——21世纪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21世纪制造技术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微制造技术和数字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特征、研究内容和发展过程,提出了我们今后在微制造和数字制造技术方面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观点通常认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就是致力于研究开发高效、高精度和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和工艺。用工业工程(IE)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个方面,它是生产系统的组成之一,只有与系统的另一方面即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和提高生产率为目标,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就是这一发展产物,代表现代IE方向。本文从这种观点出发探讨促进我国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某些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使中国汽车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刺激了汽车制造业的大发展,进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速。汽车主机厂及消费者对汽车冲压件、覆盖件及其总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质量和制造周期在汽车覆盖件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汽车产品的质量。东风模具在数字一体化制造技术方面的开发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增强了模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随着刀片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发展,可转位刀具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代加工对可转位刀具产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可转位刀具应不仅能满足高速切削、干式切削等先进切削技术的需要,而且在产品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合理化、外观造型的美观等方面也应达到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制造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讨论了现代制造技术应当采用面向订单的柔性生产、集成协同的生产形式,以及全面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生产过程,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同时论述了信息社会中制造业的产品将有着产品信息模型和物质产品2种不同范畴的表现形式,并且由于产品生产中最具创新和价值的部分被包含在产品信息模型中,所以信息时代的制造业应当把产品信息模型的获取置于生产活动的重要地位。最后对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点和支撑技术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现代很多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当中,对于模具制造的要求相对较高。以汽车生产行业为例,模具制造与产品质量之间本身存在密切联系。数控加工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技术的缺陷进行改进和优化,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机械制造业总的发展趋势是产品轻量化,工艺柔性化。为了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金属板料成形制造向更轻、更薄、更精、更强、更韧,及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的方向发展。板料冲压成形技术正是这样一种减重、节材、节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先进制造技术,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各种汽车覆盖件。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专业化制造是发展方向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总值每年在上升,中国的制造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增长率一直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用发展眼光看,唯有扩大再生产才能不断获取利润,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对世纪更应该迅速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产品生产批量也越来越大,各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如平行工程、虚拟制造技术、先进的生产管理等,只有在高度专业化制造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生产批量的不断扩大,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如汽车、电梯、电脑、照相机等民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川发展技术研究院数控机床所董维新所长本次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航空发动机零件材料和制造技术正向着高温化、复杂化、轻量化、整体化、高效率、低成本等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要求,就需要设备具有高速度、高精度、智能化、复合化、环保、稳定性等特点。同时为了稳定地控制零件的质量和提高加工效率,一方面要提高机床的硬件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支撑高效数控加工的相关使能技术,如刀具技术、工装技术、测量技术、工艺技术及仿真技术等,为我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