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棒材厂产量大幅提高后,冷床能力严重不足和剪前温度过高,应用了湍流式高效穿水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终轧温度和上冷床的温度,解决钢材二次氧化问题,改善了钢材的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轧机产量提高后冷床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 ,研制开发了棒材轧后穿水冷却技术。通过对小规格 2 0MnSiV热轧带肋钢筋进行轧后穿水冷却 ,钢材上冷床温度降低了 90~ 110℃ ,提高了产品质量 ,改善了各项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平均提高了 3 5~ 40MPa ,钢材性能合格率由 97.5 %提高到了 99.6% ,解决了冷床冷却能力不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焦国利  刘霞  何文萍 《特殊钢》2013,34(1):34-36
针对轧机产量提高后冷床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安装了轧后棒材穿水冷却装置。生产结果表明,HRB335Φ16 mm热轧带肋钢筋(/%:0.20C、0.20~0.40Si、0.4~1.2Mn),原终轧速度10.5~11.0 m/s,钢材至冷床温度1020~1050℃,钢筋的屈服、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42 MPa、520 MPa和16.5%;使用穿水系统后终轧速度提高至11.5~12.0 m/s,钢材至冷床的温度降至880~900℃,通过冷床后降至260℃,钢筋的屈服、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60 MPa,556 MPa和16.9%,生产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间半连轧改造成功后,成品线速度达到7.5米/秒以上,轧线流程短,轧件呈升温轧制状态。冷床面积小,冷却能力不足,造成钢材表面二次氧化严重这个问题,根据轧后控制冷却技术,自行设计、制作了穿水冷却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成功解决了钢材表面的二次氧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因  刘善青  毛传军 《冶金分析》2004,24(Z2):530-534
对焊接结构钢HG70,HG785钢运用实验室模拟热处理工艺,制定合理的控冷+回火热处理制度,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和金相组织检验,探索焊接结构钢在控冷状态下性能合格率不高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快速冷却的控冷工艺使钢板组织中存在马氏体,是造成钢板塑性、韧性下降,冲击吸收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且钢板厚度方向晶粒度不一致.必须通过对轧后控冷钢板的回火处理,消除马氏体,得到均匀化组织,提高钢材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研究了易切非调质钢(YF45MnV)热轧适宜的加热温度,冷却方式、下冷床堆冷温度及热轧材的机械性能和可切削性能,试验表明,热轧适宜的加热温度为1180~1220℃;轧后钢材采用自然冷却或风冷;下冷床堆冷温度控制在600℃以下;即可获得与45号钢调质状态相当的强韧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前的分段式冷却模式,在热轧高扩孔钢生产中的应用会对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空冷时间和卷取温度等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冷却工艺对热轧高扩孔钢材的组织和功能影响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钢材冷却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3 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600 MPa级高强抗震钢筋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热变形工艺试验,测定600MPa级高强抗震钢筋的动态CCT曲线。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和控制冷终止温度对钢筋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为2℃/s;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为5℃/s;钢筋轧后理想控冷速度为≤2℃/s。为保证钢筋综合力学性能及组织安全,理想的轧后控冷工艺为:轧后快速冷却,控冷终止温度700~730℃,钢筋冷床冷却速度≤2℃/s。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整冷床运行速度和缓冷坑温度,研究了SCM435热轧钢坯弯曲成因及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冷床运行速度下降至50%,热轧钢坯4个面的温度能够较均匀下降,钢坯下冷床温度为550℃;同时提高缓冷坑内的温度,减少温差,降低钢坯在缓冷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两者配合可以有效避免SCM435热轧钢坯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控制冷却技术在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阐明了控冷对钢材组织性能的影响。介绍国内部分中厚板厂中采用的控冷方式,并提出了应用控冷技术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武钢热轧总厂二分厂超快冷系统的设备布置、基本原理与特性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并详细描述冷却路径控制功能。应用结果表明:其强大的冷却能力和灵活精准的冷却路径控制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改善带钢性能均匀性,降低合金成本,优化冷却策略,开发新品种等方面成效显著。整套系统运行稳定,CT控制精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转妒烟气冷却系统的类型,重点阐述了汽化冷却系统与增压水冷却系统,并就二者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得出汽化冷却系统比增压水冷却系统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最后说明了汽化冷却系统在操作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水幕冷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钢材的综合性能,提高产量和生产率,济南钢铁公司中板厂在实际生产中引进了控制冷却技术,结合水幕冷却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水幕冷却方式的特点,控冷模型及其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改进我国中厚板控制冷却系统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带钢冷却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各阶段间存在相互影响。热轧带钢在水冷却区冷却单元下的冷却是一种机理很复杂的非对称性冷却,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为此提出了对称性冷却假设条件下的建模方法,得到结构相对简单并适合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线控制的前馈算法,最后推导出可用集总参数法的最大带钢厚度值,简化了带钢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5.
程杰锋  刘正东  唐广波 《钢铁》2012,47(1):55-5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宝钢2050热连轧层流冷却生产线,模拟研究了不同碳当量钢种在层流冷却条件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计算了前段主冷、稀疏冷却、后段主冷3种冷却模式对奥氏体转变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带钢厚度方向不同部位处奥氏体转变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铁素体开始转变时间明显推迟,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明显降低,而珠光体开始转变时间和温度变化不大;不同冷却模式下铁素体、珠光体各相开始转变时间及演变过程差别较大,但最终各相的体积分数接近一致;带钢厚度方向各部位由于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组织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唐明明 《甘肃冶金》2012,34(6):13-15
本文论述了冷凝系统降温设备浸没式冷却流槽,它的降温冷却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体金属锌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其冷却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溜槽内冷却排管的热交换效果,循环冷却水水质、水量和水温以及铅泵循环速度等,分析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因此如何控制冷却溜槽的降温冷却效果成为提高粗锌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丙兴  田勇  袁国  王昭东  王国栋 《钢铁》2012,47(6):51-54
 以改善中厚板轧后冷却均匀性为目的,从高压水射流冲击换热原理出发,研究在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改善钢板冷却均匀性方法。通过合理设计集管及其布置形式,采用上集管位置设定、水比设定以及钢板头尾速度遮蔽等措施,实现了在超快速冷却过程中钢板各个方向上的冷却均匀性。将上述措施用于在线生产,结果表明,钢板各向均匀性控制良好,长度方向95%以上的温度被控制在距离目标返红温度±25℃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冷轧板形控制中的精细冷却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冷轧带钢的板形控制中,轧辊精细冷却用来消除复合浪形即高次板形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精细冷却控制系统,并以宝钢2030mm冷轧板形控制系统为背景,讨论了新控制系统实际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炉缸冷却制度是保证高炉长寿的重要基础,从传热学的角度上对高炉冷却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高炉炉缸传热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根据一维径向传热模型计算表明,增大冷却水流量可降低冷却水温差,但对增强炉缸冷却强度效果甚微。分析了冷却水对高炉炉缸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临界热流强度,防止出现核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在炉缸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炉缸导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铁水的流动状态及铁水温度,最后给出炉缸砖衬出现缝隙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连续退火工艺中冷却技术的数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退火工艺中的冷却技术,编制了连续退火工艺冷却设计及温度控制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