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菱形截面Rc柱在轴心受压时的受力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按照截面形状的不同建立了5个菱形截面Rc柱模型,完成了轴心受压时构件荷载一变形全过程曲线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截面夹角α小于70°时,构件轴心受压承载力及延性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轴心受压截面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银辉 《四川建筑》2003,23(6):72-72,81
在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中 ,由于涉及到的未知量太多 ,截面设计时往往是根据已有工程经验进行初选或采用试算法 ,步骤繁杂 ,且须经多次调整后 ,才能得到较合理的尺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使设计更方便 ,本文试从对轴心受压构件两个方向等稳定的角度出发 ,依据局部稳定的条件 ,推导出轴心受压工字形焊接组合截面的计算公式 ,从直接计算长细比λ入手 ,进行截面选择。利用本文公式进行截面选择 ,可一次完成 ,计算工作量较小。1 应用的公式  如图 1所示为一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依《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轴心受压构件须满足…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的截面形式及其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针对钢管混凝土快速发展的现状,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的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中空夹层截面和实心双层截面等形式及受力特点。为了能方便地分析各种截面形式的承载力性能,对几种截面形式的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加入不同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了承载力分析计算,得到了这些截面形式的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位移关系曲线以及应力云图;并同已有的试验或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较为吻合。对于钢管混凝土的截面选择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姚谏 《工业建筑》1998,28(1):54-57
钢结构中的压弯构件应用最广,但由于其受力复杂,要考虑诸多因素,因而以往设计时常根据构造要求或经验试选截面尺寸,然后进行稳定、强度等各项验算;当验算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修正截面,重新计算,直到满足为止.因此,合适截面的选定通常不能一次完成.本文对钢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图1所示双轴对称实腹式压弯构件截面,给出了采用等效轴心受压荷载[1],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设计的方法,可避免反复修正.该设计方法概念明确,只需要很少的公式和表格,比文献[2]和文献[3]介绍的设计方法更为简便实用,且可推广用于双向压弯构件截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林拥军  钱永久 《四川建筑》2004,24(4):107-109
针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复杂,推导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困难的特点,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不但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而且可以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在弹性约束条件下H-型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临界荷载分析计算结果,并与解析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内的程序适用于轴心受压构件在弹性约束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分析,同时也进一步证明当考虑弹性约束作用存在时,对各类构件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其稳定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7.
对于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考虑外围混凝土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和材料强度随时间的衰减因素,采用JC法计算了钢筋混凝土轴压柱增大截面加固前后的可靠度指标。分析了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初始荷载水平和恒活荷载的比例对加固后可靠度的影响,并与规范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固采用的截面尺寸越大,恒载所占的比例越大,初始荷载水平越低,加固后的可靠度越大,且大于规范公式计算的结果。最后还分析了施工误差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误差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王森  魏琏 《建筑科学》2000,16(1):25-30
通过对多、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的L形柱的正截面筋设计方法的讨论,指出目前L形配筋筋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作者在规范有关正截面上基本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与“规程”L形截面柱配筋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合理、准确,且便于直接配筋。  相似文献   

9.
针对门窗和幕墙工程中常用的铝合金E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了构件整体稳定系数实用计算公式。用它得到的计算结果接近且略小于采用英、美相应规范的计算结果,能更好地满足计算精度和安全度的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的L形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方法的讨论,指出目前L形柱配筋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作者在规范有关正截面计算四个基本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与“规程”L形截面柱配筋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合理、准确,且便于直接配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