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史永懋  张民  陈雪 《电视技术》2008,32(3):32-34
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插切换帧的移动视频业务快速频道切换方案,通过合理增加切换帧减少频道切换中的主要时间,即等待参考帧时间.然后对所提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减少移动视频业务的频道切换时间.  相似文献   

2.
赵金龙  高仲合  贾圣文 《通信技术》2010,43(12):103-105
基于分层思想的移动性管理方式被大家所认同,但区域间高延迟切换影响实时业务流的应用。针对层次移动IPv6协议及扩展方案中存在的切换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动态级联式切换管理方案,该方案通过对移动锚点(MAP)的简单扩展,以级联接力的方式消除域间切换,实现全网范围的微移动。最后用数学推导的方式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直观地证明了该管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IP无缝切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IP协议是宏移动管理方案,但它不支持无缝切换.针对移动I P的不足,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案来增强其性能.根据切换过程的技术特征,文章从基于缓存和转发机制的切换、基于减少组件延时的切换、基于上下文转移的切换和基于候选访问路由器发现策略的切换等角度,对增强移动IP性能的各种无缝切换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移动切换是移动IP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移动IP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移动IPvl6基本切换策略、分级移动IPvl6切换策略和快速切换协议切换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策略的流程,并重点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关于移动IP切换策略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移动IPv6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热点。切换技术是影响移动互联网实时运行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低延迟、低丢包的无缝切换方案对移动IPv6的性能至关重要。层次移动IPv6(HMIPv6)利用移动锚点(MAP)降低了延迟和数据丢失。然而,只有移动节点在同一MAP域的网络上进行切换时,HMIPv6才能有效减少延迟。当移动节点在不同MAP域的网络移动时,其切换性能并不优于标准移动IPv6。文章针对层次移动IPv6提出了一种增强切换方案(EHMIPv6),该方案在HMIPv6的基础上实现并行重复地址检测(PDAD),以减少不同区域网络间切换的延迟。分析表明,该方案比HMIPv6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网络中的切换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未来基于IPv6技术的宽带移动网络中,移动主机的IP层切换策略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在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中三个主要的移动IPv6网络中的切换策略,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将快速切换协议应用于分级移动IPv6网络的方案,并对此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移动用户IP层切换的性能,能改善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首先分析了IETF制定的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移动IPv6的性能.最后通过网络仿真,证明这种方案具有更 多的优点和更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切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时延太大,无法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现有移动IPv6网络切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移动IPv6网络模型的快速切换方案F-HMIPv6。该方案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移动锚点域移动的快速切换操作。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该方案可以弥补现有移动IPv6网络切换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了移动IP及其切换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环境下移动节点的频繁切换造成的切换延迟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层次管理结构的移动IP切换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v6协议解决了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的位置更新和路由可达问题,使移动节点能够在不同IPv6子网间进行切换而不中断当前连接。但是这种切换的时延较长,影响移动IPv6网络的性能。为了减少切换时延,文章在移动IPv6协议中引入软切换技术,提出一种采用绑定更新计时器和路由优先级变换机制的软切换工程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软切换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移动IPv6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沈波  刘云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29(11):2767-2770
IP微移动是一种能够在移动过程中有效改善移动节点通信质量的移动性管理方式,其核心部分为切换管理。该文首先分析了IP微移动的切换过程,并从网络层切换和链路层切换的关系及其交互性的新视角提出了切换管理的分类方法,详细分析和研究了目前典型的IP微移动协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这些协议的性能比较,最后讨论了IP微移动切换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使用EHN-HP机制提高移动切换中TCP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有线互联网向无线移动网络延伸.TCP协议是现在互联网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端到端可靠传输协议,但TCP协议是在有线链路基础上设计的,直接在无线移动网络上使用TCP协议会造成TCP性能的下降.本文详细分析了移动切换对TCP协议造成的影响,比较并分析现有的几种解决方案,针对切换对TCP造成的影响提出了EHN-HP机制.EHN-HP机制在现有的TCP协议上进行改进,增加了切换处理机制(Handoff Process),通过网络模拟器的模拟结果表明,EHN-HP机制有效的改善了TCP协议在切换过程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主流移动IP系统的移动台(MN)端均通过优先级策略选定当前代理,即以代理管理为中心实现移动IP协议。这些方案既难以提高多模移动终端所需要的跨媒体垂直切换能力,也不利于移动IP协议本身在Windows平台下的实现。给出了Windows平台下一种以链路管理为中心的移动I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移动检测是支持移动终端进行切换的先决条件,数据完整性是移动终端在切换过程中不丢失分组的重要指标。针对WiMAX网络技术规范中基于IPv6的CSN锚点移动性管理场景的移动检测方案与IETF的移动检测方案不一致和切换过程中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增强型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方案。该方案没有增加新的网络实体和信令消息,解决了WiMAX规范和IETF规范在移动检测方面的兼容性,保证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完善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机制,提高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15.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比较经典的三种切换机制是快速移动IPv6、层次型移动IPv6和快速层次移动IPv6。在简单介绍了三种机制原理并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CDMA2000 1X[1]分组网络节点移动问题,本文利用移动Ip[2]技术代替原有的简单IP,使节点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接网络,从而保证链路切换时的正常通信.通过OPNET工具设计了移动IP在CDMA20001X分组网中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乔鹏  周华春 《电信快报》2007,(11):23-25
快速移动IPv6(FMIPv6)协议是改进移动IPv6(MIPv6)协议性能的增强型协议之一,但是由于链路层触发原语的限制,性能提升十分有限。文章在介绍802.21媒介独立性切换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原语和参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媒介无关切换(MIH)方法来改进快速移动IPv6性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多网络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下由于存在路径选择和切换等机制,对于移动流媒体的传输方案有更高的要求,mSCTP协议是在流媒体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态地址配置特性,可在用户移动的同时进行IP地址的动态增加和删减,从而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现结合mSCTP的动态地址配置特性和SCTP本身具有的多宿特性,提出一种在用户慢移动状态下,针对点播模式的移动流媒体业务的优化传输方案,制定传输路径选择策略,在主路径满足业务要求前提下不进行不必要的路径性能测试与切换,并通过NS2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叠网络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叠网络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算法,这种算法通过在两个不同的IPv6子网间设置重叠网络来实现IP层的无缝(零延迟)切换。文中给出了算法实现的网络结构及其切换过程,并且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算法实现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达到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何坚  周杰 《通信学报》2005,26(B01):234-237
通过模拟环境,对快速切换式层次化移动IPv6机制中,基于TCP协议传输时的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FCP的拥塞控制策略对切换性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切换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