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五”时期,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极其不平凡的5年。5年来.黄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确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确保了黄河防洪安全,实现了黄河连年不断流。  相似文献   

2.
黄河当前存在着洪水威胁、下游悬河、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河床持续抬高、滩区居住大量群众等等一系列问题和相互交织的矛盾,通过黄河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以及二级悬河治理探讨,逐步探索出人、水、沙和谐相处的黄河下游治黄方略,即“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本文根据近年黄河治理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简述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泥沙管理转变的尝试和展望,指出: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黄河上还必须包括泥沙管理。只有实施水沙联调和处理好黄河下游滩区问题,才能做到人、水、沙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现行河道冲淤变化及河道断面形态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体模型试验结果,探讨了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与调水调沙前相比,黄河下游河道整体过流能力增大,其中花园口—高村河段过洪能力增长明显,高村—孙口河段过洪能力增幅较小;洪水传播时间整体缩短,高村—孙口河段漫滩洪水传播时间所占比重相对其他河段偏大;同流量水位整体下降,高村、孙口水位下降较少,因此洪水在快速向下游演进的同时洪峰沿程衰减较小,涌向下游的水量将明显增加,平滩流量较小的高村以下河段滩区灾情会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9,(18):104-10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黄河又是一条河情特殊,极其复杂难冶的河流。  相似文献   

5.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5,27(11):1-4
通过对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论述了21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3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认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问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6.
围绕黄河洪水资源化问题,分析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的思路与原则,提出了继续进行防洪工程建设、落实蓄滞洪区风险补偿机制、做好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工作、适当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等途径与措施。实践表明,只要加强对河流的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利用好洪水资源,确保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黄河防汛出现的新特点:人类活动造成的黄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中小洪水影响较大,但对大洪水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河道被侵占,进一步发生萎缩,将加重洪水灾害;小浪底水库为黄河下游水沙调度提供了优化空间,但调度难度及要求相应增大;群防队伍组织困难,防汛战斗力差,遇险外迁撤离任务重;黄河下游河道特殊,情况复杂,舆论宣传报道难掌控。提出了未来水库优化调度的建议:黄河水沙关系不平衡,需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开展水沙联合调度;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应进行分期汛限水位和分级洪水调度研究,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合理调度。同时分析总结了调水调沙的作用与效果,提出在基本保障黄河两岸工农业引用水的情况下,要用好规划确定的黄河输沙与生态水量,持续开展黄河下游调水调沙。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莅临黄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治黄工作考察。他在考察中充分肯定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目标,称赞黄河调水调沙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落实到黄河治理事业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河床演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特点,对河槽的排洪输沙作用进行了量化表述,界定了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提出了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判别指标体系;利用实体模型试验研究和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水沙过程与河槽冲淤及断面形态调整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了近期基本满足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概化水沙过程及相应的水量。并形成了水沙调控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中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黄河下游的防洪减灾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体现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标志。该标志可以通过减少入黄泥沙措施的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黄河河口治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等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2010年汛前调水调沙河势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减实卫星遥感监测影像,分析了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下游河势现状,并通过对比近几年河势变化情况,分析了调水调沙对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经过多年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刷深,过流能力大大增强,河势也相对稳定;②一些原来靠溜较好的工程,如驾部、南裹头、马庄、马渡险工等,有脱河脱溜的趋势,建议对这些河段加强河势变化监测;③在多年调水调沙作用下,毛庵—三官庙、黑岗口—东坝头河段工程靠溜状况趋好,河势逐步向有利方向发展,尤其是柳园口—欧坦工程河段,大部分原来不靠河的工程开始逐步靠溜,当前河势较为顺畅。  相似文献   

12.
对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花园口站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峰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洪水运行过程中,铁谢-逯村间展宽河段内粗颗粒泥沙发生沉积,产生了一个临时的潜水沙坝,造成其上游的蓄水量增加,在水流的持续作用下,沙坝被冲开从而造成了逯村站流量的加大;在洪水波向下游运行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沿程河槽的冲刷,流速递增,从而造成了流量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伊洛河洪水的特性及危害,指出了存在的伊洛河上中游控制性工程能力不足、对黄河下游造成的防洪压力大等问题,分析了伊洛河各级洪水对黄河干流的顶托情况、对黄河干流入汇口河势的影响以及对黄河干流河道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①尽快编制并提请审批《伊洛河中下游防洪规划》,对伊洛河中下游进行全面治理;②在伊洛河上中游干流或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尽快明确伊洛河堤防优先加固的堤段及标准;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伊洛河流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⑤对入黄口利用透水桩坝进行整治,在入黄口设置观测断面;⑥明确伊洛河干流发生大洪水时橡胶坝的塌坝运用原则;⑦由流域机构统一管理伊洛河防洪建设与治理工作;⑧继续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维持黄河生命低限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给出黄河生命低限流量和河流生命定义的前提下,以水流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到黄河干流主要节点生命低限流量数值。通过估算入黄一级支流最低入黄流量及黄河干流自然损耗量,如河道水面蒸发、水库水面蒸发、水库渗漏量、河道侧渗量等,逐步得到了黄河干流主要断面生命低限流量数值。该数值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河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黄河综合治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保水作用。黄河龙潼河段的滩地堆沙和控导河势等综合治理须与古贤水库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河道的纵向输沙平衡和平面上的河势稳定,根据水沙减少的情况修订规划,沿程整治河宽应随比降的减小而减小。干支流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须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用。考虑到黄河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及水库的调节作用,建议利用过去的降水资料重新推算产生的径流,以修正水沙系列和洪水频率。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冯峰  许士国  周志琦 《人民黄河》2007,29(7):5-6,24
应用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黄河健康生命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非平衡有序结构、内部子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通过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涨落可达到有序和谐,因而满足耗散结构的4个条件。增大负熵流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根本途径,应根据不同子系统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黄河向有序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自组织的时间、空间和功能的有序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汛期,黄河流域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3.6%,但干支流来水来沙量普遍偏少,属枯水沙年份。黄河上游主要水库蓄水量偏少。花园口站出现洪峰流量大于3000m^3/s的洪水共3次,其中最大洪峰流量为7600m^3/s。“96.8”洪水虽然洪峰流量、含沙量并不大,但其洪水位之高,传播时间之长、漫滩之严重在许多河段均超过历史记录。渭河华县亦亦出现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