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广州市新塘镇土壤中8种重金属As、Hg、Cu、Zn、Ni、Cd、Pb、Cr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新塘、永宁、仙村三个片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各片区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普遍较高,重金属含量差别明显。As、Cu、Zn、Ni、Cd、Pb、Cr之间相关性显著,表明其来源相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计算结果表明,Hg、Cd为新塘镇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新塘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相对较重,仙村片区次之,永宁片区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合肥市南淝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调查,选取了8个采样点,测定了沉积物中Cr、Cd、Pb、Ni、Zn、Cu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南淝河6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Ni、Pb、Cr;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南淝河沉积物重金属中,Cd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Cr、Pb、Ni、Zn、Cu均处于轻微等级,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Ni、Pb、Zn、Cr,多数采样点的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处于轻微级,个别采样点达到了中等甚至强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3.
广州河涌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区六条河涌底泥样品重金属总量的实验分析,探讨河涌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Cu之外,Ni、Cr、Cd、Pb、Zn、Fe的平均含量远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从富集系数看,Zn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Cd、Pb、Cr、Cu。;由潜在生态危害系数i r E的平均值可知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Zn>Cr>Cu。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鄱阳湖17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Ni、As、Hg、Co的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探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17处沉积物中Cu、Zn、Pb、Cr、Ni、Co、Mn、As、Cd均值的生态风险水平为低,沉积物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中等,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依次为HgCuCdPbAsCoNiCrZn,鄱阳湖沉积物的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水平属于中级。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湘江株洲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运用了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数据表明:株洲段Cr、Cd、Pb、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1. 27、10. 06、87. 66、158. 69、0. 21 mg·kg-1,分别是长株潭地区底泥背景值的1. 19、20. 12、3. 51、10. 58、0. 85倍,除Hg外均超过长株潭地区底泥背景值。根据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湘江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AsHgPbCr;而地累积指数法则表明其污染程度为CdAsPbCrHg。  相似文献   

6.
7.
在研究区域采集45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其含有的镉、铅、铬、铜、锌和镍6种重金属进行了全量测定和3种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布、组成特点分析,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各形态与全量、土壤化学指标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  相似文献   

8.
高芮  孙晨曦  李伟平  黄俊 《广东化工》2023,(16):122-124
本研究针对安徽省中南部某化工厂污染现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采集28个土壤样品,并对其中的汞、砷、铜、镉、铅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一遗留地块内土壤重金属中的汞、砷、铜、镉和铅,分别达到平均含量为0.32,11.29,36.25,0.37,27.10 mg·kg-1;依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结果,五类重金属的危害性等级大小顺序为:汞>镉>铜>砷>铅;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的RI均值441.5,Hg、Cd分别属于较强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剩下三个则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汞>镉>砷>铜>铅,而汞的作用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5家电镀制版厂厂区内及周边土壤为对象,探究电镀场地土壤中As、Cd、Cu、Pb、Hg、Ni等6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与背景值和污染风险筛选值比较,分析超标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镀废水、废气、废渣等长期污染导致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不同程度累积,Cd、Ni、Cu的平均含量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污染程度最高,为背景值的3.89倍。但所有重金属指标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i、Pb与Cu,Cd与Hg具有相似的自然或人为污染源。电镀制版厂附近土壤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57.57,存在"中等"生态危害风险,其中Cd的风险最为显著,需重点关注。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是主要污染因子,达到"偏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煤矸石堆场对其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某矿区3座煤矸石堆场周围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煤矸石堆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说明,露天煤矸石堆场对周围土壤造成了重金属污染,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但风险程度为低水平。Cd元素的单个污染物污染程度最高,并且也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鄱阳湖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位于饶河乐安河中下游的我国目前最大的铜矿--江西德兴铜矿以及位于信江中游的永平铜矿开采中产生的含重金属酸性废水是导致鄱阳湖部分区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点源.许多研究表明,湖泊表面沉积物是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湖泊后迁移的重要归宿,它记录了人类工业文明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迁移和转化的历史,是追溯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重要工具.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聚集主要与周边地区人类的活动有关,其垂向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是评价环境现状及演变趋势,探测湖泊污染历史的最佳工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水环境污染的指示者,能明显地反映出水体区域所受到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崇明岛典型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农用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崇明岛型环岛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南横引河老激港段)的底泥样品,对其中的Cd、As、Cr、Cu、Zn、Pb、Ni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表层底泥中Cd、As的含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Cr、Cu、Pb、Ni的最高浓度都出现在南横引河与老激港交汇处,但相对于全球背景值而言,其最高浓度都不超过背景值的两倍。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发现,Cr、Cu、Zn、Ni、Pb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这几种重金属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域河道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小,其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污泥农用标准(GB18918—2003)以及国际上相关标准,所以示范河段疏浚底泥农用应该是安全的,但需要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4年鄱阳湖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氮磷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体中重金属处理防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其对环境以及人体有重要影响。介绍了水体中重金属的几种传统处理防治方法以及新型复合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利用新型复合处理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其综合处理效果,费用等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广州开发区重点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以73家重金属企业厂区内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34;生态环境风险总体表现为强生态危害,土壤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158。  相似文献   

17.
The dynamic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some heavy metal ions, such as Cd2+, Ni2+, and Zn2+ solved in water, were studi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RDF) and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rounding water molecules around the metal ions form a shell-like arrangement. The number of water molecules contributing in this arrangement (Nc) for Ni2+, Cd2+, and Zn2+ were, respectively, 8.8, 7.4, and 6. Notice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served for the nickel ion structural properties when the MM2 Lennard-Jones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interaction of nickel and water molecul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w Ni2+-water Lennard-Jones interaction parameters were used in the MD simulation program to predict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Ni2+ solution, which gave accept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