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地铁空调静压风道的特点及送风不均匀性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送风均匀性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国内某A型地铁列车空调风道内气流组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方法对风道分配箱、主风道及静压风道添加阻力调节板使各送风口阻力达到平衡,最终实现均匀送风。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有轨电车空调系统的送风效果,针对其中一个模块,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原车等截面风道和优化后变截面风道的出风均匀性。结果显示:原风道的出风不均匀,空调系统送风大部分流向风管末端再被送出,且风速偏大;在条形出风口前端近40%的长度不仅不能够有效提供冷风,还会回吸客室的部分空气;原风道的阻力约87 Pa。对于优化后的风道,其出风均匀性得到改善;条形出风口80%长度上出风风速相同,只有末端4%的出风速度偏大,前端8%有轻微回吸现象;风道的阻力为64 Pa,输送相同的风量情况下,优化风道的输送能耗可降低26%。  相似文献   

3.
汽车空调双后风道结构数值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先后对某一典型的汽车空调双后风道结构进行不同方案的建模,用以研究风道内空气流动情况和左右出风口出风均匀性问题.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速度场地进行数值分析、计算两个出风口的流量分配比例,最终解决左右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并使用风道阻力特性曲线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制冷》2017,(4)
地铁列车内送风是否均匀直接影响着车内乘客的舒适性,合理的送风道结构是保证送风均匀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列车空调送风道的均匀送风原理出发,对现有地铁列车上4种常见均匀送风风道的送风形式做了介绍,分析了各种风道的结构特点、影响各种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的因素以及使用受到限制的原因。并对现有车辆的风道优化方案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以后对风道进行设计优化的方向。最后用fluent对比了条缝式静压送风主风道的两种送风方式的送风均匀性,发现主风道采用孔口送风的送风均匀性优于连续条缝。  相似文献   

5.
空调静压送风道合理结构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类型的空调静压送风系统进行了送风均匀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统的空调静压送风道送风均匀性并不理想。分析了主风道内静压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静压主送风道应为变截面风道,这样才能保证主风道内的静压恒定,主风道为变截面的静压风道与传统的均匀风道不同,即使由于加工或安装的原因,使主风道的截面尺寸与设计稍有出入,但由于静压箱内的静压分布比较均匀,故仍能保证送风的均匀性,这种新型的静压均匀送风道适合于各种需要均匀送风的场合。  相似文献   

6.
人工环境实验室可为空调制冷设备提供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实验工况,其流场越均匀稳定,被试样机周围工况的变化梯度越小,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越低,而人工环境实验室的内部流场与送风风道各风口出风量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理论计算得到了人工环境实验室6种风道(方形送风风道(对照组),30°/45°/60°斜坡送风风道,等高度/等风量连续斜坡送风风道)在同一送风条件下各风口截面的风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测与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35%,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且可推荐的送风速度范围为2~6 m/s。本文提出以综合指标(送风效率(压降)指标/均匀性指标)评价送风风道热力性能,结果显示60°斜坡送风风道的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7.
冰箱能效恒温恒湿实验室送风系统多采用不等开孔率孔板、等截面风道进行送风,这是一种沿出风方向等风量、不等风速的送风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匀送风.为实现更好的均匀送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介绍了等开孔率孔板、非等截面风道的送风方式,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使主风管的风速经过各支风管后仍保持一致,通常使用改变风管截面积的方法。本文以变截面积风管的空调房间为研究对象,各支风管设为送风口,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空调房间有孔板和无孔板的物理模型,并对有孔板情况进行设计风量和两倍设计风量的模拟对比。通过流场分析,发现气流均匀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宜采用孔板送风,孔板作用体现在其对送风气体运动轨迹的限制,对上下部区域速度进行调整,使得工作区域风速降低,消除风速不利影响,送风速度越大,该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现行空调列车空气品质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目前风道存在送风不均匀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到主风道内风量均衡。  相似文献   

10.
空调客车内风道三维湍流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调客车风道内湍流场的研究是空调客车风道设计的依据,同时探讨风道送风特性也是车室内气流组织研究的基础.采用K-ε湍流模型,运用区域扩充的整体求解方法,模拟了拥有复杂结构风道内的空气三维流场及其送风口送风特性,并对风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制冷》2016,(3)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兰州某地铁列车风道进行模拟,并利用不均匀系数对风道内的气流组织进行评价,分析造成气流不均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对风道的结构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前后风道气流组织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过后气流更加均匀。为以后地铁列车空调送风风道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采用孔板送风的空调房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建模和模拟计算,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其极差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模拟结果,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不均匀性系数、面平均速度和面平均温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其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送风量、孔板层高度、孔隙率和有无支风管。在无支风管条件下,孔板层高度为3 m、孔隙率为35%、风量为1 000 m3/h时流场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轨车辆静压式送风道的结构、工作原理、影响风道尺寸的参数设计计算以及风道送风不均匀性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碰撞射流通风在定风量系统下的供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对不同送风口安装高度和送风温差下的室内温度场分布和热气流扩散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送风温差时,送风口高度越高,热气流扩散距离越短;同一送风口高度时,送风温差越小,热气流扩散距离越长,由温度分层引起的不舒适感就会减弱。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低温送风系统空调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送风系统与常规的空调系统有较大的差异。常规空调的设计标准、传统经验或个人经验不适合于低温送风系统。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设计当中送风温度、送风量(包括新风量)、送风管和送风口的确定及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超大展厅的空间尺度和球型喷口射流特点,结合建筑内部空间特点,研究了超大空间侧送风的气流组织的可行性.并通过气流组织经典计算方法初步确定送风口送风量及安装高度,最后通过CFD模拟计算软件进行气流组织模拟并优化风口布置.  相似文献   

17.
对夏季工况5.5 m和8.2 m送风口高度及3种不同送风量下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等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送风口高度增大时,分层高度增大导致空调冷负荷增加。在相同送风量下,送风口高度对室内工作区内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送风口高度越高室内风速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置换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出的流场、温度场,计算了PMV,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根据PMV分布分析了送风口类型、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实验设计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中,送风主要影响送风口附近区域的PMV,各工况PMV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最为显著的因素;送风速度为0.25m/s或送风温度为18℃的几种工况下所得到的室内热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使用CFD技术对某过滤净化装置内的流场均匀性进行优化研究,计算并分析不同工况下装置内部空气的流速,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模拟方案,研究不同导流板对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确定最合理的导流板布置形式。采用正交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因素影响水平从大到小分别为导流板数、导流板长度和送风量。在送风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9块导流板,导流板长度为100 mm时装置内部的流场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水电项目的科研课题,基于相似理论设计某地下电站主厂房单侧进风长通道拱顶的送风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不同工况的送风试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原型风道中的空气流动,并对送风均匀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