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宿舍的室内空气品质与学生的舒适健康和工作效率关系密切,当前我国高校宿舍空气品质的改善主要依靠自然通风.通过长期监测武汉某高校一宿舍室内的PM2.5和CO2浓度,分析了不同自然通风策略和室内人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PM2.5浓度主要与室外PM2.5浓度和自然通风策略有关,不通风时室内PM2.5浓度仅为...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的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冬季窗户开启、窗户关闭和空调开启三种通风形式下室内外PM2.5浓度、温湿度进行实测,研究通风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通风方式下室内外PM2.5浓度差分别为3.8±2.9μg/m3、15.6±7.2μg/m3、37.5±3.9μg/m3,室内PM2.5浓度总是低于室外。窗户开启时室内、外PM2.5浓度变化趋势相同,窗户关闭和空调开启时室内外PM2.5浓度逐时变化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室内PM2.5浓度在窗户开启状态下受室外环境的影响最大,窗户关闭时次之,空调开启状态下影响最弱。通风形式和室内外温湿度都会对室内、外PM2.5浓度和I/O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某机械加工车间三种类置换通风系统(中横向送上回、下横向送上回、下竖向送上回)对细颗粒物(PM2.5)的移除能力。现场实测验证了模拟准确性。结果表明:三种类置换通风系统会形成污染物分层现象,车间下部工人呼吸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低于车间上部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通过降低排风口高度可以使车间人员活动区污染物降低26.3%~70%;下竖向送上回的通风形式对细颗粒物控制效果更好,排污效率更高且不易造成吹风感,更适用于工业厂房的通风。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尺寸地板送风办公房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当送风量和送风温度一定时,送风速度对室内流场、温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送风速度小于0.9m/s时,室内气流呈置换通风状态,主动式污染物CO2呈分层分布,室内空气质量较好;当送风速度大于0.9m/s时,室内气流呈混合通风状态,不利于主动式污染物CO2的排除,但有利于排除被动式污染物苯。  相似文献   

5.
将通风工程技术和室内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室内环境条件,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时,上送上排、上送下排和置换通风三种不同通风方式下,室内环境中涂有二氧化钛涂料时,对甲醛的去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送风量条件下,有紫外光照射时,二氧化钛涂料在置换通风方式下对室内甲醛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杨婉 《四川制冷》2008,(6):21-23
将通风工程技术和室内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室内环境条件,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时,上送上排、上送下排和置换通风三种不同通风方式下,室内环境中涂有二氧化钛涂料时,对甲醛的去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送风量条件下,有紫外光照射时,二氧化钛涂料在置换通风方式下对室内甲醛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办公建筑通风系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式通风系统条件下,呼吸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良好,通风能有效消除室内热负荷和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建立上送上排、上送下排和置换通风三种常用通风方式下室内污染物稀释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实验,讨论了选用三种不同通风方式时,不同送风量对室内污染物的稀释效果,并提出了如何提高通风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使用地铁出行的乘客越来越多,封闭式环境下的地铁内部的空气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解地铁站台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影响其空气质量环境的主要因素.采用CPR-KA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北京6个地铁站台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调研,包括PM10、PM2.5、NH3、CH2O、CO、NO2、SO2、TVOCs等8种气体.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通风方式-层状通风,采用RNGk-ε模型对4种不同回风口布置方式下的通风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对4种工况室内污染物衰减结果及污染物浓度场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示踪气体衰减方法计算室内通风效率。结果表明回风口位于房间顶部的通风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人为活动对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影响程度,分析研究不同人为活动对室内颗粒物的影响,选择某高校5个代表性人为活动点为监测点,同步实时监测室内颗粒数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记录人为活动和相关通风信息。结果表明,不同人为活动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PM2.5质量浓度有所差异,其中食堂所测的平均颗粒数浓度和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2 266 cm-3、124.2μg/m3,远远高于其他室内活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在各项人为活动中,拖地时产生的颗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最小;在进行室内活动时,特别是烹饪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活动,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加强通风,降低在高危污染环境中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目前室内PM2.5及VOCs采用的控制技术效果分析,特别针对具有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大型民用建筑,提出了可以结合其空调系统控制调节PM2.5和VOCs浓度的一种技术,并对方案设计和硬件构成进行了介绍。其中,PM2.5浓度的监测控制技术以滤膜称重法为核心原理,对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和越限报警,并据此调节空调新回风比例。VOCs浓度控制技术是在空调回风箱内利用光催化技术有效降解室内空气污染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该技术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二次污染少,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3.
樊莉  潘嵩  李炎峰  严健  程作 《安装》2014,(2):25-26,29
随着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地铁这样的人流集中,密度大,情况复杂的公共场所,关于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某地铁站PM2.5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地铁站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房冬季室内空气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1月30日~3月3日,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陶器库开展了室内大气环境调查,同步采集了大气悬浮颗粒PM2.5和NH3样品,获得了PM2.5颗粒中的离子组成,并实时监测了SO2、NOx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陶器库中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76.1μg/m3,室外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53.9μg/m3,约为室内浓度的2倍。室内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SO42-、NO3-和NH4+组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5、5.2、5.5μg/m3,它们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9.7%、5.2%、5.8%。库内NH3平均浓度为4.8μg/m3,室外NH3平均浓度6.6μg/m3,约为室内的1.4倍。室内NO、NO2、NOx浓度日平均分别为4.8×10-9、3.2×10-9、8.0×10-9,SO2浓度日平均为0.9×10-9。研究表明,库内人为活动量对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污染气体均有一定影响,库房相对于室外对阻挡颗粒物减少外界影响方面对文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阻隔空气污染物和恒温恒湿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一、怠速启停微混车简介随着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世界范围内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机动车辆污染排放占相当比重,在欧盟国家,道路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约占CO2排放总量的20%,其中轿车排放的CO2占道路运输排放的CO2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中科院"大气雾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研究认为:机动车污染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谋"之一。就北京而言,机动车的碳排放是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  相似文献   

16.
用德图多功能测量仪对某一大学固定办公室内 CO2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分别监测了3人、4人、5人,开窗、闭窗等不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结果反映出 CO2浓度随时间、人数和通风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密闭情况下,时间越长,人数越多,室内 CO2浓度越高。当进行自然通风时,即使很小的窗墙比也能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结果表明,保持良好的室内人均使用面积,选择性开窗对降低室内 CO2浓度,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室内外空气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状况,自2008年3月24日~4月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和室外同时采集PM2.5和TSP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4+、K+、Mg2+、Ca2+、Cl-、NO3-和SO4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和TSP浓度都远远高于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35μg/m3。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室内总体上低于室外。室内PM2.5在TSP中所占比例在65%~85%,室外在40%左右。室内外TSP和PM2.5中二次污染离子SO42-、NO3-和NH4+占总离子质量的50%以上,主要富集在细颗粒中。NH4+、K+和Cl-在总离子中的比例均为室内大于室外,PM2.5中大于TSP。Ca2+、Mg2+主要富集在粗颗粒上,室外含量远远高于室内。  相似文献   

18.
PM 2.5在室内颗粒物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对多种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导致年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以及肺癌死亡率的增加,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所以将PM 2.5纳入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范围和评价体系是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障人体健康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PM 2.5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室内PM2.5的检测标准,对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浓度标准值进行探讨,为室内PM 2.5浓度的控制提出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发布的2014—2016年细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在对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PM2.5室外浓度日均值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历年平均不保证天数"和数学归纳分析方法在确定PM2.5室外设计浓度值时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采用数学归纳分析方法拟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PM2.5室外设计浓度与年平均浓度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采用各城市的细颗粒物室外浓度年均值为参照值,可以快速确定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过滤器的PM2.5室外设计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严寒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的空气品质,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自然通风条件下,换气时间对室内温度和CO2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不同通风换气时间、室内温度和CO2浓度变化的对比工况,得出对于冬季采暖房间最佳的通风换气时间为上午9:00~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