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至峰 《建筑》2014,(8):63-64
本文结合软土地基多层建筑施工案例,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2.
近年疏桩基(复合桩基)在上海、天津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在如下两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复合桩基: (1)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过大,采用少量桩以减少沉降(称为减沉桩或控沉疏桩基础); (2)天然地基承载力与沉降不能满足要求,采用适量桩补充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同时将沉降减少至沉降限定值以内(或称  相似文献   

3.
叶至峰 《福建建材》2014,(10):68-70
对于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5.
龙鹏 《特种结构》2010,27(6):39-41
本文通过对新版桩基规范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出了水池构筑物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通过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结合在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对抗压工况布桩时如何考虑有利地下水浮力作用、基础设计时水浮力分项系数取值、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与常规桩基础设计的异同点等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不利作用和有利作用,分别选取不同的设计水位;依据选择的桩型及布桩方式区分常规桩基础与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并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坑降水引起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问题,提出把地下水位下降深度处的有效应力增量作为附加应力进行地下水位以下沉降计算,给出了天然地基扩散模型和实体桩基础应力扩散模型两种实用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肖贤 《江苏建筑》2011,(5):82-83,107
结合某住宅工程地基处理的成与败,强调基础方案的选择,不仅要关注地质条件,还应关注场地条件。介绍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7):139-144
山东沿海滩涂地区某联排高级住宅,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持力层为强夯后的杂填土层,厚3.5~5.0 m,其下为3.0 m左右的淤泥质土层,形成上硬下软的双层地基。该建筑物刚施工完毕即产生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措施、设计与施工方面对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该工程沉降的经验系数。为控制施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采用微型桩作为减沉桩。通过筏板基础和减沉疏桩基础两种方案的沉降计算结果对比,说明加固方案的有效性。该地基加固完成后两周内变形趋于稳定,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军红  王程亮  曹岩 《工程勘察》2011,(7):28-31,36
针对北京地区天然地基承载力经深宽修正后满足设计要求而天然地基变形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在高层建筑结构下采用减沉疏布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是切实有效和经济合理的选择.减沉疏布CFG桩复合地基重点考虑在基础结构的墙柱等应力集中部位下进行布桩,其它部位进行大间距非均匀布桩,以此来达到减少地基变形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某4层建筑物地基土为软土,基础计算采用减沉复合疏桩法设计,紧贴建筑物北侧为小区道路,路基填土高度为2.3 m。填土引起建筑物南北沉降差约为90 mm,建筑物向北倾斜。现场实测与计算表明:采用传统的冲水排土法纠倾,在有桩情况下不能获得理想的纠倾效果,还会导致地基土的塑性流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采用截桩迫降法实施纠倾后,北侧桩减载比例可达46%,北侧地基土压力也有明显的减少,同时南侧地基土压力显著增加,平抑了北侧填土引起的沉降。停止纠倾后,建筑物的沉降量约为20 mm。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Mindlin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基桩投影面范围附加应力的差异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基桩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文中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任意布桩模式下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高填土路堤下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掌握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及桩土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状,进行了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足尺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试验结果能够为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合理依据,并对其优化设计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减沉桩设计原理及其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天然地基的强度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但沉降过大的情况,按减沉桩设计理论设计桩基础,与常规桩基设计结果相比,可减少用桩量30%左右,从而既低了工程造价又缩短了工期,显然,减沉桩设计方法对多层和小高层住宅的基础设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附加应力法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吉福  郑刚  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1):1995-2002
部分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基实际沉降超过计算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有沉降计算方法存在严重缺陷。在分析桩土沉降关系和桩土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附加应力法。首先根据桩土作用计算桩土附加应力,然后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经工程实例验证后,利用附加应力法研究了桩长、桩间距、扩底、桩帽等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与现行方法计算的沉降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附加应力法可以考虑单桩竖向承载力、桩帽转移荷载能力、桩土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接近;利用桩帽将路堤大部分荷载转移到桩顶可以有效减小路基沉降;扩底比桩长加大更经济合理;按"强桩、大间距、大桩帽"原则设计的复合地基比密桩复合地基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方鹏飞  朱向荣  徐骥 《建筑技术》2003,34(3):197-198
在一些工程中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虽能满足要求,但地基沉降过大;若按常规桩基理论设计,承载力也可满足要求,沉降量远小于允许值,但经济性较差。为减少沉降,此类工程可适当布置一些摩擦桩,让桩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这种介于天然地基与纯桩基之间的桩土共同承载的大间距桩基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或疏桩基础犤1犦。龚晓南将其归为复合地基的一种犤2犦,并认为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分析、设计复合桩基是比较符合实际性状的。复合桩基具有以下优越性:(1)单桩可以承担趋于极限承载力的荷载;(2)采用少量桩即可大量减少沉降,达到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总结了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的具体步骤细则。针对计算中具体问题,诸如压缩层计算厚度、上部结构刚度贡献、变刚度调平设计中桩类型的多样性,结合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给出基桩均化附加应力计算简易方法。应用所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针对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基坑土压力,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基坑开挖过程中,随着基坑侧壁水平位移的发展,基坑土压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挡墙发生位移时,短桩加固深度范围内,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挡墙土压力小于天然地基条件下的土压力,短桩桩端下部挡墙土压力则显著大于天然地基条件下的土压力;在计算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挡墙土压力时需考虑短桩桩端附加荷载的影响;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条件下的基坑土压力可近似等效为桩间土附加应力、短桩附加应力与长桩附加应力分别产生的基坑土压力的代数和,据此建立了邻近长-短桩复合地基基坑土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型现场模型试验,对桩身内力、基底压力、土层位移和桩基沉降进行测定并分析。本次试验设计了4组模型,分别为载荷板试验、单桩试验、6d桩基础(d为桩的直径)试验和天然地基试验(承台大小同6d桩基础)。各组试验结果表明:6d桩基础的桩身压缩小于单桩;在一定沉降条件下,6d桩基础试验和天然地基试验(承台大小同6d桩基础)基底压力基本一致;6d桩基础在工作荷载情况下群桩效应不明显;6d桩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和沉降可根据天然地基静载试验及单桩静载试验进行预估;6d桩基础沉降稳定速率比天然地基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