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我国大型优质神木煤田12个煤样的主要性质,对其水煤浆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煤中水分和含氧官能团是主要因素,水分中以最高内在水分与水煤浆浓度呈线性相关,提出以最高内在水分作为评价指标。并研究了煤浆的改性方法,一是加热方法使水分和官能团脱除,煤表面亲水性降低,使煤浆浓度大幅度提高,二是除去煤中可溶无机离子,可使煤浆粘度降低,并添加某些电解质有可能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低温热改质煤对煤-油-水三元料浆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几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采用低温热改质,使煤表面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煤的成浆性.研究发现,在2 0 0℃~30 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最高内在含水量降低.上述煤表面性质的变化是该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成浆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变质程度越低的煤,成浆性变化越大.2 0 0℃~30 0℃是热改质煤煤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区,30 0℃是浆体性质发生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对水煤浆气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意华 《化肥设计》2010,48(5):23-26
研究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操作参数的优化途径;分析了气化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氧碳比、氧浆比)对碳转化率、产气率、冷煤气效率、合成气有效组分含量等水煤浆气化参数的影响;对各参数之间的最佳搭配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各个量的最佳操作值,为气化装置低能耗、高效益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中浓度煤浆制备成气化水煤浆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平均粒径和提高煤浆浓度,添加粉煤制浆工艺、部分煤浆脱水后回掺制浆工艺和全部煤浆浓缩后制浆工艺是可供选择的三种工艺方法,其中全部煤浆浓缩后制浆工艺最为简单、经济。采用管道运输中浓度煤浆为煤化工用户提供气化水煤浆原料煤,可以摆脱传统运煤方式的缺点,更为环保、经济。  相似文献   

5.
通过伊泰煤、神府煤及其配煤的成浆性试验,在煤浆浓度、黏度和目测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讨论了粒度级配对煤浆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伊泰煤可以制得浓度和流动性均较好的水煤浆,制得的水煤浆粒度呈双峰分布,煤浆浓度较神府煤水煤浆略高。随着煤浆中粗粒子(8目~40目)的增加,煤浆浓度增加,但对水煤浆气化过程中大颗粒煤粉的碳转化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浆燃料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煤浆燃料的现状、生产厂家和试烧情况.评述了水煤浆制造的关键技术煤粒的级配和添加剂的选用,对新开发的几种煤浆也作了介绍.并就我国煤浆燃料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温(200℃~450℃)加热的方法,对宁东地区羊场湾煤进行改质实验,并考察改质对煤成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0℃~300℃时,煤的内水含量减少到最小,煤样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特别是羧基和羟基含量是影响煤成浆的主要因素,低温改质可大大提高煤的成浆性能。最佳的低温改质条件是:改质温度为350℃,加热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8.
陈文超  高嫣 《化肥工业》2015,(2):36-38,50
为了进一步优化操作,分析了煤浆粒径变化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影响。通过比较煤浆粒径变化前、后的系统运行数据,证实在合理范围内减小煤浆粒径有利于降低原料消耗、增加装置产出。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15,(5):44-46
针对某100万t/a煤制油项目原煤成浆浓度低的状况,进行了煤浆提浓。以伊泰煤制油16万t/a示范项目为例,介绍了煤浆提浓的工艺流程,对比了煤浆提浓前后气化装置的工艺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对100万t/a煤制油项目煤浆提浓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浓前后原煤煤质变化不大,提浓后水煤浆质量分数提高了2.74%,黏度增加了19.3%,比氧耗、比煤耗分别降低了5.88%和4.79%,有效合成气组分提高约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迎  李寒旭 《安徽化工》2010,36(3):47-50
通过在华亭煤和新疆煤中分别加入木质素添加剂及新型复合添加剂制得水煤浆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疆煤浆的流动性优于华亭煤浆,且新型复合添加剂对煤浆流动性的影响优于木质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开阳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阳煤的煤质特性,按照烟煤成浆性难度指标D对开阳煤成浆性进行了评价.以开阳煤为原料配制水煤浆,对成浆性和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阳煤比较容易制浆,煤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并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添加剂YKL用量为0.15%时,煤浆更具有经济实用的优势.从煤浆黏度、流动性和流变特性分析得出,浓度63%的开阳煤水煤浆满足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超声处理对煤孔结构的扩孔作用及其对成浆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同、克州、红会、八一及神木等五种煤制备水煤浆,考察了对水煤浆浆体进行超声处理引起煤的孔结构分布的变化及其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在超声处理强度为80W/cm2、频率为20kHz条件下,五种媒的孔体积(1.7um~300um)普遍增大,由于煤的孔体积大小和吸水性有密切关系,二者的协同作用影响煤的成浆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的总孔体积和吸水性的乘积与成浆性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煤浆气化原料的成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从低煤化度烟煤到高煤化度无烟煤,以及石油焦等不同气化原料煤的成浆性.为提高低煤化度烟煤的成浆浓度,在保证其混合原料灰熔融特征温度满足液态排渣前提下,将低煤化度烟煤与一种或两种煤化度较高的煤或者石油焦配比,考察了它们的成浆性.结果表明,煤化度适中的QD煤单独制浆浓度达到70%,黏度536mPa.s,流动性为A;通过不同煤种的级配,三种原料配合的料浆浓度为62%时,黏度在340mPa.s~550mPa.s之间,可以获得符合液态排渣气化要求的混合料水煤浆,扩大了气化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电厂煤粉粒度特征及其对煤粒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分析了电厂炉前煤粉粒度分布特征,磨煤造成了显微组分的分离与富集,镜质组有向粗粒度富集的趋势,惰质组有向细粒度富集的趋势.较粗粒径煤粉(212μm~75μm)特别是212μmn~150μm粒度段所占比例对炉内煤粉燃烧效率的影响最大.虽然镜质组有向粗粒度富集的趋势,但最粗粒煤粉因颗粒太粗,在炉内短暂加热时间内来不及迅速燃烧;而较细粒煤粉则因磨煤引起惰质组向细粒度富集而影响其燃烧效率.所以,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粒度对煤粒燃烧特性的影响时,应考虑磨煤造成的显微组分分离与富集所引入的干扰和煤自身煤岩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煤粉中含有的高价金属离子会降低水煤浆的成浆性问题,采用了三聚磷酸钠作为金属离子调节剂与几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复配后,进一步提高分散降黏性能.通过测定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量、Zeta电位及吸附层厚度,揭示了三聚磷酸钠对脂肪族分散剂(SAF)、木质素系分散剂(GCL3S)及萘系分散剂(FDN)的分散协同增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与SAF复配同时增加了煤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和空间位阻,使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Zeta电位和吸附层厚度均增大;与GCL3S复配主要增加了煤粒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对FDN是通过增加分散剂在煤粒之间的空间位阻效应,促进分散降黏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pulse calorimeter仪器,分别研究了在湿的氮气气氛下和湿的氧气气氛下的相对湿度对低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的氮气气氛下,相对湿度对凝结热(包括吸附热)有显著的影响,低阶煤低温氧化过程释放的热随着湿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样在湿的氧气气氛下,随着湿度的增加体系放出的热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体系的凝结热和吸附热减少;而在湿氧气下体系释放的热随温度的增加起始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重-微分分析仪和灰熔点测试仪,研究了O2/CO2和O2/N2气氛下添加剂对重庆南桐高灰分劣质烟煤燃烧特性和煤灰灰渣熔融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CaCl2,Ca(OH)2和CaCOs均能有效地增加煤粉反应表面的活性,降低煤粉反应表观活化能、煤粉点燃温度和燃尽温度,提高煤粉可燃性指数C和燃尽指数Cb,但三种添加剂对煤粉燃烧促进作用有差异,其促进性能大小顺序为CaCl2>Ca (OH)2>CaCO3.添加剂CaCl2的加入能够提高煤粉的燃烧效率.添加剂Ca(OH)2和CaCO3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煤灰熔融点温度,增加煤灰结渣可能性,而添加剂CaCl2的加入对煤灰灰渣熔融点温度降低不明显.CaCl2作为劣质煤燃烧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水煤浆分散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水煤浆 ( CWS)是一种新型煤基液体燃料 .分散剂是水煤浆添加剂中的主要组分 ,是决定水煤浆性能的关键 .对水煤浆工业中普遍使用的阴离子型分散剂包括萘系、聚烯烃系、聚羧酸系、腐殖酸系和木质素磺酸盐系分散剂进行了评述 ,对非离子型分散剂和复配分散剂作了介绍 ,探讨了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对煤浆的流变性和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并对水煤浆分散剂的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