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混凝土面板是面板堆石坝最重要的防渗结构,面板混凝土抗裂性能直接影响防渗效果。在基准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抗裂减渗剂,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对3种不同掺量粉煤灰和抗裂减渗剂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耐久性能及早期抗裂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抗裂材料对面板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掺入粉煤灰和抗裂减渗剂对不同龄期面板混凝土的拉伸、抗渗、抗冻、自生体积变形及早期抗裂性能均有所提升或改善,可明显抑制和降低混凝土试块干缩率;而对轴心抗压强度无显著改变,对静力抗压弹性模量有一定降低作用。掺入20%宏大粉煤灰和2%WHDF抗裂减渗剂对面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改善最优。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面板混凝土抗裂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中高速挟沙水流磨损建筑物的问题严重,在混凝土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可改善混凝土的抗冲蚀性能。本文采取对比试验的方式研究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入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时,混凝土强度、体积稳定性、抗冲击及抗空蚀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改善其抗侵蚀性和冲击韧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羽毛纤维增强混凝土使用羽毛作为纤维增强材料能产生一种独特的混凝土拌和物,它比普通波特兰水泥素混凝土重量轻、韧性强。在拌合物中添加羽毛可大大降低轻质混凝土的成本。经试验表明,新的拌合物比那些素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低。掺入1%羽毛的混凝土抗折强...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中的裂缝不仅给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造成威胁。本深入论述了粉煤灰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对提高抗裂性能的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可以达到降低水泥胶砂脆性系数,减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干缩、绝热温升、自生体积变形和增大徐变度等作用,并提出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式,说明粉煤灰的掺入对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聚丙烯和玄武岩两种纤维分别掺入水工混凝土,采用室内试验分析了抗空蚀性、抗冲击性、体积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将适量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有利于增强其体积稳定性和强度,改善混凝土冲击韧性和抗侵蚀性,可为解决水工构筑物普遍面临的挟沙高速水流磨损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树脂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好的优势,在水工建设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次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探讨了微硅粉对树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脂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微硅粉,可以提升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总体工程效果与添加水泥和粉煤灰材料接近,具有一定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抗冲磨混凝土材料的试验研究认为:混凝土中掺入适量优质粉煤灰,用钢铁砂作为细骨料,掺入优质的掺和料可以提高其抗冲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光伟 《水电站设计》2002,18(2):98-100,104
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是克服混凝土开裂的有效途径。纤维在混凝土中所形成的乱向支撑体系,产生一种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文同时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1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及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材料的研制、生产及应用,是继钢筋混凝土之后在混凝土工艺上的第二次突破,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浇筑性能,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产品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混凝土外加剂从掺入混凝土中所起到的作用可分为: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如增加流动性,减少流动性经时损失等)和稳定性(如均匀性、不离析、不泌水等),调节水泥的水化过程(如延缓水化放热、早强、高强等),改善混凝土的孔节构(如达到轻质、高强、耐久等),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如补偿收缩、防渗、抗裂等)。根据混凝土外加剂作用通常分有早强剂、引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新型醇胺类钢筋混凝土阻锈剂HLC,研究其对海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探讨在掺入该类阻锈剂条件下,海砂代替河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大量应用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掺入HLC阻锈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3.0%)前后的海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渗、抗碳化及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能。结果表明,HLC阻锈剂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大了极限拉伸值;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系数;减少了碳化深度;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和电通量。  相似文献   

11.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教给学生如何主动获得知识;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用写作教学历来被认为是白开水一杯,枯燥乏味,其实,应用写作教学可以运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之生动有趣。对此在概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的基础上,以应用写作教学为例,说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其中的运用,探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关键问题,以期与同行探讨如何教好应用写作课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农村水电站管理特点,结合水电站数量多、分布广、管理要素杂、管理手段落后的客观情况,提出了信息系统建设应从"看的清、搞的懂、有办法、能落实"四个层面入手构建技术体系、功能体系和应用体系。并结合广西农村水电站信息化建设过程,探讨了农村水电站信息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河龙区间实测洪水泥沙资料和高含沙紊流输沙理论,论证黄河上游引水或截流不可能减少黄河中游输往下游的泥沙量,中游河道不会发生明显淤积,下游河道在上游来水减少、中游来沙不减的情况下会出现增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沁河下游90km长游荡型河道有畸形河势6处,这些畸形河势对堤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沁河下游来水减少,又缺乏有效的规划治理,短时期内畸形河势难以依靠水流自然的力量得到改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采取人工切滩导流措施改变沁河下游畸形河势是必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另外,沁河畸形河段切滩导流必须掌握好时机、方法和技术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电阻率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这样便可以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联合电阻率剖面法是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由于它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提供了较其它电剖面法更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加之其具有分辨能力强和异常明显等优点,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带、追索断层及构造破碎带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通过介绍联合剖面法在新疆某水库工程区隐伏构造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对测试成果的分析,说明其在隐伏构造调查中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我国当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依据实测雨量与临界雨量的对比而进行预警的。在临界雨量的分析和应用过程中,对临界雨量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而导致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及其应用尚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根据山溪洪水的特性和致灾机制,对山溪洪水临界雨量的基本概念进行剖析,并对山溪洪水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和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联营模式下,Z-BUS网损分摊方法能将系统的损耗自然分配到系统的各个节点上,可以反映系统的传输线参数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网损的影响,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网损分摊方法.但Z-BUS法对发电机节点损耗份额分摊过大,需要调整.对此提出用比例法调整Z-BUS法的分摊结果,减少发电机节点分摊的网损份额,并以IEEE-14节点网络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和其他几种分摊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太湖实施的试验研究,发现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的附着生物增加,对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胁迫,从而说明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必须降低营养盐浓度,因此,通过恢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是不现实的。与营养盐浓度相比,风浪、光照、鱼的牧食等都不是根本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示范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悬浮,影响水环境质量,而蓝藻水华易于在此堆积,这些都是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此,在生态净化方面,以恢复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来净化水质,在工程净化措施方面,提出了消浪和控藻等工程措施,以及布设人工介质(渔网)富集附着生物来净化水质等措施。经过3年的实施,示范区的水质改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论混凝土拱坝有限元等效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元法计算功能很强,但由于应力集中,难以直接用于混凝土拱坝体形设计,本文首先说明采用笔者提出的有限元等效应力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然后给出它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最后说明有限元等效应力的控制标准。笔者提出的上述方法和控制准则已为我国《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DL/T 5346-2006 )所采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国斌  张立中 《人民黄河》2001,23(12):39-42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原建,改建和多年运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为主,兼顾影响评价,工程评价和工程管理评价。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运用以来,尤其是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用后,发挥了显著的防洪,防凌,减淤,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总体评价,三门峡水利枢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且具有稳定的经济合理性。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和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在发挥正面社会 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不影响也是严重的。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充分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处理和解决好库区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改变枢纽财务方面的不合理状况,建议尽快提高枢纽上网电价,并制定和实施枢纽社会效益的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